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壹段(1~2自然段):壹個暴風雨之夜,桑娜正焦急地等待著丈夫回來。
第二段(3~11自然段):桑娜去看生病的鄰居西蒙,發現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
第三段(12~27自然段):漁夫主動提出撫養西蒙的孩子。
主人公桑娜和她丈夫都靠打魚勉強維生的“窮人”,但他們高尚的精神並沒有因物質生活的貧寒而改變。作者通過他們毅然抱養鄰居寡婦死後留下的兩個孤兒這壹舉動的描寫,歌頌了他們高貴、無私、仁慈的“富人”精神。小說真切地表達了作者自己的人道主義理想,對“窮人”深沈而寬厚的愛心進行了真誠的贊美。
擴展資料創作背景:
沙皇統治下的俄國社會,階級矛盾日益激化,貴族生活糜爛,道德淪喪,廣大底層勞動者雖掙紮在貧困邊緣,但依然保持著俄羅斯的高貴氣質。壹次偶然的機會,列夫·托爾斯泰讀到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敘事詩《可憐的人們》,激發了創作靈感。
列夫·托爾斯泰對這個譯文作大量修改之後,收入自己壹個故事集裏於1905年出版;這個集子1908年再版時,他對譯文又進行了壹番校正工作,力求使它忠於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