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執法檢查的形式壹般分為例行檢查和突擊檢查,檢查方式主要包括走訪群眾、聽取匯報、核對資料和現場觀看。
壹、采訪群眾
群眾來信投訴是探索環境問題的重要信息來源,為環境監察人員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提供了最佳線索。環境監測人員通過走訪汙染企業周圍的群眾,可以了解企業日常排汙情況,甚至竊取線索。
第二,聽報告
主要聽取企業管理人員對生產經營、環保手續履行、汙染防治設施建設和汙染防治措施落實情況的簡要介紹。
第三,查資料
主要查企業的環評手續。如果環評文件是報表或報告,查看環評文件和批復意見;如果環評文件是登記表,查看環境影響登記表和備案回執。檢查項目建成後環保驗收的落實情況(包括信息公開)和排汙許可證制度的執行情況(主要包括應辦理排汙許可證的單位是否持證排汙,發證後是否進行了自我監測和記錄臺帳申報,應登記排汙的單位是否進行了排汙登記等。).查看汙染治理設施運行管理臺賬。如果涉及固體廢物,還會檢查固體廢物的利用或處置情況,查看相關合同、轉移手續等臺賬信息。
第四,看場景
主要檢查企業的生產原料、生產工藝和產品、生產能力、汙染防治設施和措施是否與環評及批復文件壹致。如有不壹致,核實是否為重大變更。如果是重大變更,需要重新報批環評,壹般變更需要在項目獨立驗收中明確。檢查雨汙分流實施情況,不同質量的廢水廢氣收集處理情況,生產現場管理情況(主要核實生產車間是否整潔有序,是否存在泄漏、無組織廢氣收集處理等情況。).
檢查廢水、廢氣等汙染防治設施運行是否正常,處理設施的關鍵參數、加藥、耗材更換、維護記錄是否完整、合理,可對廢水或廢氣進行現場采樣檢測。如果有汙染治理設施的中控系統,還會查閱相關歷史記錄和運行曲線。檢查廢水、廢氣排汙口是否規範,是否設置標誌,廢水排汙口位置是否符合規定,采樣點是否按照有關規定設置,是否設置規範的測流斷面便於流量、流速測量;排氣筒的數量和高度是否符合相關要求,采樣孔、監測平臺和安全通道的設置是否規範。是否安裝汙染源在線監控系統(不是所有排汙單位都需要安裝,重點排汙單位,納入排汙許可證重點管理的,環評批復或其他現有環境管理制度有明確要求的),監控儀器運行是否正常。
檢查事故廢水收集池是否按要求設置。事故情況下,汙水可自行流入事故廢水收集池,不應設置在地面上,平時應空置。固體廢物貯存場所是否按照相關規範設置,是否采取防止散落、流失、泄漏或者其他汙染環境的措施,是否設置警示標誌和識別標誌。環境監察人員進行現場檢查時,至少有兩名執法人員首先出示執法證件,表明身份,說明目的。企業不用緊張,做好合作考察就好。即使發現違法問題,也需要他們積極配合。決不能以拖延、牽制等方式拒絕、阻礙執法人員的現場檢查,否則後果非常嚴重。只要企業做好生態環境管理,汙染防治設施運行規範,做好相關記錄和臺賬,達標排放,就不用擔心環境監測人員現場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