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互動電網是什麽意思?

互動電網是什麽意思?

“互動電網”概念為武建東教授所創造。他被業界譽為“中國互動電網學說的奠基人”。武建東先生在系列文章中,區別了目前社會上使用的“智能電網”和他所提出的“互動電網”的區別。

智能電力網絡

他認為,目前,社會上使用的智能電網概念實際上是商業流行語,英語為Smart grid,原意為智能網格或智能網,這個概念又包括智能電子網格、智能電力網格、聰明網格和未來網格等涵義。由於智能產品,例如智能卡、智能玩具、智能家電、智能鎖等不壹定是網絡互聯的產品,智能電網也不壹定實現消費者和電網經營者的互聯。倘若維持互聯,也不壹定就是主動互聯,例如,有些遠程抄表業務客戶更多的就是被動接受。所以,準確地說,智能電網實際上就是智能電力網絡,即:Smart Power Grid。另外,美國也將智能電網稱為unified smart grid,可直譯為統壹智能電網,它是將局域分散的智能電網結合成全國性的網絡體系。歐洲也有人將其稱為super smart grid,可直譯為超級智能電力網格或超級智能電網,它是將廣域電力輸送網絡同智能電網結合起來的廣域智能網格,其可能適用的範圍涉及到歐盟、北非、中東等國家。 為此,信息化電網或者說智能電網的意味因應跨區、跨國和跨洲之電網體系的不同,因應每壹個國家電網實際運轉情況而內涵、稱謂都會有所不同。美國和歐洲的電網纜線不少是壹網(電力網)壹線(電力線),目前解決的主要主題是構建互聯數據網。中國不是聯邦制,電網主要在中央手裏,應該發展壹網(電力網)多線(添附光纖線),需要解決的主題包括數據網、通信網、視頻網等多目標的合成,因此,它不但需要推進電網消費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互動,也需要推進消費者和電網管理者之間大規模的互動。

編輯本段互動電網的定義

互動電網英文為Interactive Smart Grid,智能電網的含義已涵蓋其中。 其定義為:在開放和互聯的信息模式基礎上,通過加載系統數字設備和升級電網網絡管理系統,實現發電、輸電、供電、用電、客戶售電、電網分級調度、綜合服務等電力產業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級化互動管理,是集合了產業革命、技術革命和管理革命的綜合性的效率變革。它將再造電網的信息回路,構建用戶新型的反饋方式,推動電網整體轉型為節能基礎設施,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客戶成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創造電網價值的最大化。 互動電網還可以通過電子終端將用戶之間、用戶和電網公司之間形成網絡互動和即時連接,實現電力數據讀取的實時、高速、雙向的總體效果,實現電力、電訊、電視、智能家電控制和電池集成充電等的多用途開發,實現用戶富裕電能的回售;可以整合系統中的數據,完善中央電力體系的集成作用,實現有效的臨界負荷保護,實現各種電源和客戶終端與電網的無縫互連,由此可以優化電網的管理,將電網提升為互動運轉的全新模式,形成電網全新的服務功能,提高整個電網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綜合效率。

編輯本段互動電網的模式特點

互動電網的特點

互動電網既是下壹代全球電網的基本模式,也是中國電網現代化的核心 實際上,互動電網的本質就是能源替代、兼容利用和互動經濟。從技術上講,互動電網應是最先進的通訊、IT、能源、新材料、傳感器等產業的集成,也是配電網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儲能技術的合成,對於推動新技術革命具有直接的綜合效果。由此,智能電網具備可靠、自愈、經濟、兼容、集成和安全等特點。我以為:互動電網學說的本質就是以信息革命的造發性標準和技術手段大規模推動工業革命最重要財產—電網體系得革新和升級,建立消費者和電網管理者之間的互動。

互動電網的運轉功效

互動電網學說的本質,就是以信息革命的造法性標準和技術手段大規模推動工業革命的最重要資產——電網體系的革新和升級,建立消費者和電網管理者之間的互動。互動電網的功效包括:壹是智能電網能夠實現雙向互動的智能傳輸數據,實行動態的浮動電價制度;二是可以利用傳感器對發電、輸電、配電、供電等關鍵設備的運行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和數據整合,遇到電力供應的高峰期之時,能夠在不同區域間進行及時調度,平衡電力供應缺口,從而達到對整個電力系統運行的優化管理;三是智能電網能夠將新型可替代能源接入電網,比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實現分布式能源管理;四是可以提高供電效率,減少能量損耗,改善供電質量,解決電網商業化運轉;五是智能電表可以作為互聯網路由器,推動電力部門以其終端用戶為基礎,進行通信、寬帶業務或傳播電視信號。

互動電網的社會意義

為此,IT產業的深度革命和能源革命將成為孿生兄弟,智能電網改革將推動全球能源革命的深度擴散。通過建造互動的電網,將推進IT革命進入創新階段;將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減少能源消耗的路徑;將為整個社會節約成本、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並促進綠色經濟占統治地位。 他認為,定義壹個概念解放壹個時代,把握壹個概念煥發壹個行業的潛能,而界定電網信息化的概念是確定壹個國家電網現代化的基本前提。中國電網升級化路線應該定義為互動電網的變革,互動電網的發展是全球工業和信息業的壹次新產業革命、技術革命和管理革命,我們應該以此為基礎制定中國高起點的電網現代化的戰略發展路線。

編輯本段“武建東計劃”

壹、洲際能源互動網絡

在2009年兩會召開期間,根據武教授觀點,多位政協委員通過提案和大會發言,建議大力推動中國互動電網發展,並獲得有關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武建東教授再次撰文,首次提出“洲際互動能源網絡計劃”,業界有關人士將此計劃與美國皮肯斯能源計劃相提並論,並稱之為“武建東計劃”。 “洲際互動能源網絡計劃”的體系框架包括如下:以壹個全球電網互動升級標準為基礎,革命性實現中國互動電網大踏步的轉型,同時這個體系並蓄洲際互動電網體系的革命,將東亞、東南亞、中亞、非洲、大洋洲和俄羅斯等地的發電、輸電、供電、用電的電力產業互聯集成起來,重組全球能源體系。這個體系也有必要與北美、歐盟的智能電力網建立體系通道,實現電力能源的全球化互動整合。這個體系也應該因應全球氣候、環境、社會和能源的變化,不斷擇優化升級,我們可以將這個計劃稱為“洲際能源互動網絡”。

二、三個使命

這個轉變有三個使命:其壹,就是要以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現有的能源體系,特別提高集能源大成的傳統電網體系的能源效率;其二,就是要逐步建立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創新能源利用體系;其三,就是要建造消費者和生產者互動的精巧、智慧和專家服務化的能源運轉體系。 這個歷史轉型經百年難見的金融危機而尤顯珍貴。根據2009年1月25日美國白宮最新發布的《復興計劃進度報告》,美國政府宣布未來幾年內將為美國家庭安裝4000萬個智能電表,它預示著美國已經強行啟動了智能電網改造計劃,美國行將推動智能電網的整體革命。

三、具體規劃

武建東教授建議國家投入1000億至2000億美元,以內地需求為基本,聯合韓國、朝鮮、蒙古、中亞諸國、泰國、緬甸、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以及俄羅斯、日本諸國建立區域互動電網標準,大力推動電力體系最大的聯通和電力國際化交易。由此,這個體系的搭建將使中國的電網體系尤同中國通訊系統國際化壹般,實現國際化、商業化和現代化的創新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