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紫衫龍王黛綺絲
明教四大法王之首“紫衫龍王”,水性功夫高明。同時是武林第壹美人,所到之處滿堂生輝,看者無不驚艷,震動於她的美色。武林中愛慕者無數,因恪守波斯明教聖女規條,對任何男子都冷若冰霜,絲毫不假辭色。
卻愛上明教教主陽頂天的敵人韓千葉,不惜犯下教規,為愛人叛離明教,誕下女兒小昭。夫婦易容化名為“金花銀葉”,丈夫“銀葉先生”,丈夫去世後,黛綺絲也易容為“金花婆婆”的身份行走江湖。最終被總教揭穿身份,偕同小昭回波斯明教。
2、白眉鷹王殷天正
白眉鷹王,是明教護教法王之壹,也是四大法王中最年長的壹位。有壹子殷野王和壹女殷素素。精擅鷹爪擒拿手,其鋒銳處可隨意拗斷鐵棍,若中人骨骼,則可斷骨。
明教四大法王按紫白金青排列,所以殷天正在四大法王中位列第二,所以金毛獅王謝遜和青翼蝠王韋壹笑叫他殷二哥,而紫衫龍王黛綺絲雖然位列四大法王之首,但因為年紀最小,也稱其為殷二哥。
下屬勢力:天微、紫微、天市三堂,神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五壇。
3、金毛獅王謝遜
明教法王,也是金庸筆下最威猛的人物。謝遜滿頭金發,魁偉雄奇,文韜武略,性烈如火,全家被師父成昆所殺,不惜濫殺無辜引出成昆。曾殺少林空見神僧,終生愧疚。以獅子吼震敗王盤山群雄,搶奪屠龍刀,與張翠山、殷素素流落冰火島,期間狂性大發,雙目被殷素素所毀。
義子無忌出生後,重拾人性,把畢生武功絕學秘訣教予他。廿年後被紫衫龍王接出,和義子重遇,後又被囚於少林寺中。張無忌率明教硬闖少林寺,謝遜大敗成昆後,歸於佛門。金庸在倚天後記表示謝遜和張無忌間的父子摯愛、武當七俠兄弟般的感情等,男子與男子間的情義比男女情更是小說的重點。
4、青翼蝠王韋壹笑
韋壹笑是明教四大法王之壹,排行第四,以輕功聞名。作者金庸曾明言,韋壹笑是他筆下輕功第壹高手,他綽號青翼蝠王,就是稱贊他草上飛的輕功神速,而蝠字則是針對他吸血的惡習。因他在修練至陰至寒的寒冰綿掌時出差錯,經脈中郁積了至寒陰毒,壹用內力寒毒就會發作,要吸人血免去全身血脈凝結成冰。
但為人是非分明,寧可寒毒發作,也不肯吸白眉鷹王孫女殷離的血。韋壹笑的輕功身法在金庸小說中可謂無人能比,這種卓絕的功力根本不是用功能練得出,實是天賦異稟。 最後因為得到張無忌九陽神功的醫療,最終去了寒毒,擺脫吸人血的命運。
明教簡介:
明教的教義是懲惡揚善,度化世人,因此如果皇帝昏庸,官員腐敗,民不聊生,明教中人必定會起義造反,與壹般江湖門派渴望稱霸,且與朝廷井水不犯河水的態度不同,明教想要建立壹個人人都吃得飽,穿得暖的大同社會。
因此明教屢屢遭受到朝廷的鎮壓,而為了躲避官府的圍剿,明教中人行事就難免隱秘,故而被江湖中人視為“魔教”。
既然與尋常的江湖門派不同,目的是推翻朝廷,其組織架構自然也與尋常門派不同,中土明教以教主,光明左右使,四大護教法王,五散人,五行旗為主要架構,其中光明左使統禦“天”、“地”、“風”、“雷”四門;“銳金”、“巨木”、“洪水”、“烈火”、“厚土”五旗聽從教主指揮。
以光明頂為總壇,與光明頂之外天鷹教另設“天微”、“紫微”、“天市”三堂;“神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五壇於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