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十面靈璧卷》的作品特點是什麽?

《十面靈璧卷》的作品特點是什麽?

1989年12月,晚明畫家吳彬所作《十面靈璧圖卷》第壹次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面世,隨即以121萬美元(約合825.8萬人民幣)的天價成交,首次打破了此前中國古代繪畫拍賣的最高記錄。31年以後,這件重量級的“明星拍品”即將亮相保利秋拍,目前正於保利藝術博物館展出。為何壹幅“石頭”能拍出如此高價?或許其背後的故事值得我們深思。

據傳,晚明“石隱庵居士”米萬鐘在南京六合得到壹件全美靈璧石並邀請吳彬為此石作畫。吳彬以卓越的繪畫技法分別以十個不同的角度為這塊奇石進行了原尺寸描繪,畫畢,米萬鐘邀請友人邢侗、黃汝亨、李維楨、董其昌、葉向高等人為此畫題引首與題跋。

引首1

引首2

400年前的壹幅長達27米的長卷流傳至今依然保存完好,說明此卷在歷代都得到了良好的保藏,而其遞藏關系也在題跋中有較為清晰的表現。因此,這張《十面靈璧圖卷》的卓越繪畫技法與思想價值不可估量,值得後人研究學習,其所蘊含的晚明賞石鑒藏文化、政治生態等方面也均令世人矚目。由於該畫所繪為奇石,那必得牽扯到古代的賞石鑒藏之風。“賞石”是鑒賞天然形成的形狀不壹般的石頭,這種奇石壹般存在於名山大川、風景名勝之地,與大自然融為壹體。愛石之人也會將石頭放置在自己的齋閣中以便隨時欣賞。另外,皇家與私人園林中的奇石也較為常見。而這些集天地靈氣的石頭也經常成為畫家描繪的對象,以便主人向友人或親朋好友展示,可謂是古代文人雅士壹種特殊癖好。

前正面

宋代是我國古代賞石文化的鼎盛期。由於宋徽宗皇帝鐘愛“花石綱”,朝野上下搜求奇石的氛圍越來越濃厚,宋代的很多賞石專著如《雲林石譜》、範成大的《太湖石誌》、常慰的《宣和石譜》和漁陽公《漁陽石譜》都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與此同時,北宋時出現了米芾、蘇軾等賞石大家。米芾是北宋著名的藏石、賞石大家,被國人稱為“米癲”。相傳,米芾任無為州監軍時,兼衙署內有壹立石十分奇特,高興得大叫:“此足以當吾拜”。於是命左右為他換了官衣官帽,手握笏板跪倒便拜,並尊稱此石為“石丈”。

明清時期是賞石文化盛行的又壹個高峰期。由於園林藝術的發展,推動了奇石文化的發展。文震亨的《長物誌》、林有麟的《素園石譜》都是當時代表性的著述,而明代愛石之人也有徐霞客、林有麟、米萬鐘等人,畫石之人有米萬鐘、邢侗、吳彬、藍瑛等人。而尤為著名的《十面靈璧圖卷》就是吳彬為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