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佛入了涅盤之後他住在什麽地方呢?

佛入了涅盤之後他住在什麽地方呢?

樓主這個問題不是壹兩句話可以回答的,末學熏習善知識開示而得到壹點知見,略說如下:

涅盤有四種:

其壹為“無余涅盤”。

定性聲聞追求無余涅盤,乃至壽終會取無余涅盤。這需要滅盡壹切法,唯余真心獨存。再無壹法出生。也就不會再有來世。但是,卻不是斷滅,因為還有真心獨存。此時,取涅盤的阿羅漢就不會再有任何覺受,也不知自己已經入了涅盤。因為真心不會自知有我。這樣,其實就沒有了這個阿羅漢存在,也就無涅盤可說。入涅盤的阿羅漢在哪裏?諸佛世尊也找不到,因為涅盤其實是真心的異名,而真心本體無有形色,完全是空性。如果真心停止出生萬法,也就完全找不到他了。

其二為“有余涅盤”

這是實證了無我之後,卻沒有斷盡壹切法的情形。

其三為“本來自性清凈涅盤”

這是說壹切有情的真心。真心本來自在,非從他生。含藏壹切法種,法種流註就出生壹切萬法;壹切法既然有出生,也就會壞滅。叫做“生滅法”。真心不在“壹切法”範圍之內,反而是壹切法的本源。生死輪回僅僅是色身及壹切妄心生滅變易之相,並無真實可言。唯有這個真心不生不滅。每壹世的色身都是真心所造。而真心本身,永無分別了知,完全是寂滅相,是空性。因此,無余涅盤就是真心獨存的境界;說是“境界”。其實無境界,因為境界需要有覺受(比如禪定之中的禪悅),而涅盤沒有壹個能知能覺的心體去感受境界。阿羅漢滅盡壹切法而取涅盤,卻不知道涅盤(真心)的體性如何。無論是否取涅盤,也無論有修無修,是凡是聖。壹切眾生當下即在涅盤中,無始劫以來,沒有壹剎那能夠離開涅盤。若離涅盤,即是無情物。何以故?壹切有情本具真心(涅盤)。

註:《金光明最勝王經》:“不實之法,是從緣生;真實之法,不從緣起;如來法身,體是真實,名為涅盤”

其四為“無住處涅盤”

這種涅盤,唯有諸佛證得。佛地的涅盤,不同於以上三者。無余涅破必須壽終之後能入,入了之後,其實沒有入,因為入涅盤的這個阿羅漢已經完全消失。有余涅盤,則沒有圓滿壹切功德,沒有修盡壹切法門,沒有滅盡身心。本來自性清凈涅盤,凡夫及二乘人未證,悟後菩薩所證。然而,真心之中的汙染性並未修除,亦不能發起壹切種智。

無住處涅盤,“不住世間,不住涅盤”,每壹剎那都在涅盤中,卻不妨住於世間度生無盡。

如上,佛之涅盤不可思議。雖在世間示現涅盤,卻無妨無量分身於無量世間弘法度生。

因此,樓主之問,實質上是把佛之“無住處涅盤”等同於阿羅漢的“無余涅盤”。這樣的話,當然沒有任何“存在形式”。可是,佛卻有無量的“存在形式”住於無量世界。過去壹切諸佛,入滅久遠,卻沒有壹佛住無余涅盤停止度生。如《楞伽經》雲:“無有涅盤佛,無有佛涅盤。”

若欲“找到”佛。壹者,生於佛世,能見應身佛,如二千余年前生於古尼泊爾,見悉達多太子。二者,生於諸佛凈土,如念佛往生西方,見阿彌陀佛報身。三者,觸證本自具足的真心,這個真心就是法身佛。如禪宗悟後祖師,開悟明心,自見自身本具之佛。

上述三者,以最後壹種為真見佛。故《金剛經》雲:“若以色求我,以聲音見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何以故?“見如來”者,見自己本具之真心。真心無色無相,豈能以色見?祖師又雲:“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何以故?真心即是佛,眾生雖有色身生存於世間,而眾生的真心就是遠離世間的法身佛。又雲:“心外無佛”。莫向心外求。

願壹切眾生早日自見本具之真佛

南無十方三世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