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女生之間,如果很久不見,最喜歡談論的事,莫過於彼此的感情。昨天得知,高中時期壹個玩得很好的朋友要結婚了。
如果不是這次疫情導致延期,他們應該已經舉辦了婚禮。
替她開心之余,也聽完他們的愛情故事,有些跌宕起伏,但最後還是有壹個美好的結局。
而我的最大收獲是:
判斷壹個人,妳不能只用壹件事去下結論,潦草地認為這個人就是好或者是不好。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壹個完整的鮮活的人,肯定是動態的,也是需要全面了解才能下結論。
她第壹次見她的男友,最深的印象是感覺這個男生有點摳門。
他們是朋友認識介紹的,當時兩個人吃完飯後,她的男友主動提出來說還是AA制吧,壹個人壹半,這樣誰也不占誰便宜。
她當時心裏有點反感,就像很多女生的固有心理壹樣:
相親的話,應該男生主動買單,這樣的人才值得交往。
我甚至見過壹個女生,把這件事扯到了壹個男生的人品和修養上去,認為相親的時候,壹個男生要是不主動買單的話,就證明這個人基本的禮貌都不懂。
這種想法未免過於苛刻。
其實,相親說白了,可以說是兩個陌生人的第壹次相遇。
妳們此時不是男女朋友,他真的沒必要讓著妳,既然兩個人都吃了,要是彼此無意的話,AA未嘗不是壹種好的選擇。
男生壹個人買單可以證明他的大度,但是他提出AA的話,也絕對不能說明他就是小氣。
02
事實上,我認為,不管男生還是女生,在相親中都要擺正自己的態度。
不管哪壹方,如果理所當然地把錢想推給對方壹個人,都是不妥的,不單單是指女生。
我以前有個同事,是那種大大咧咧不拘小節的姑娘,她有次過年回去相親,回去也就半個月的時間,來了以後說她相了5次親,花了兩千多塊。
我問她是怎麽花的?
她說吃飯,再壹問得知5次相親,全部都是她壹個女生付的錢。
她比較熱情,每次吃完飯都主動買單,而男生竟然壹次都沒有付過,連樣子都沒有裝壹下。
當時大驚,心道:妳這相親的都是什麽人?居然整整齊齊全是壹個德行!
當然,壹個都沒成功。
其中,有壹個男生後來經常聯系她,說就憑她主動買單這點認為她人不錯,感覺他們可以在壹起試試。
但是顯然,她對他印象並不好。
相親的時候,不管哪壹方,任何自己不付出分毫的試探,都是在耍流氓。
所以,由此可見,AA倒是真的公平許多,誰也不欠誰,誰也沒怨言,成了是壹樁好事,不成的話,就當自己和朋友合夥吃個飯就好。
朋友說,她當時也看出來了,男友提出AA,應該就是對自己沒興趣,剛好她也是。
第壹次相見,兩個人並沒有擦出來任何火花,後來也是彼此躺在通訊錄裏沒有說過話。
直到半年以後,他在朋友圈發了壹首歌,她評論了壹下,說自己也喜歡這首歌,順便再給他推薦了兩首。
然後他私聊她,說看來他們兩個人的喜好很相近。
話題就此打開。
神奇的是,曾經毫無感覺的兩個人,半年之後因為壹首歌,聊得越來越多,然後到成為男女朋友。
03
和他真正熟了以後,她就理解相親的時候,他為什麽要提出AA?
她男友家裏條件不好,從小吃過不少苦,所以長大後自己掙了錢,也就把每壹分的花銷把控得比較嚴格,認為不該花的錢,就不要亂花。
她認為,這個邏輯,其實沒問題。
喜歡他以後,她認為這反倒證明他的成熟理性。
最主要的是,她選擇繼續和他在壹起,是因為他的理性,不代表他就自私。
她自己原來也是這種觀點:
認為壹個男生要是相親時把錢算得清清楚楚,害怕吃虧,肯定可以證明他是壹個更多為自己著想,比較自私的人。
但,她說當時的自己忽略了壹個前提:
他們沒任何關系!與他而言,她當時只是壹個外人,分得清不是應該的嗎?
而他們真正在壹起後,她發現他不是這樣。
比如,他給自己花錢其實還是舍不得。
像出去買衣服,壹件衣服300多,他都認為貴,而有次她看上壹件2000多的大衣,他什麽都沒說,就主動付錢買了。
每次她要花錢買東西的時候,他問的都是壹句話:妳喜歡嗎?喜歡我們就買!
給我描述的時候,她肯定加入了自己的主觀感受。
她說,因為他的這些言行,讓她感覺他是壹個可靠的人。
在愛情裏,其實每個人的心裏都有壹桿秤,這桿秤壹方面在衡量對方對自己的付出,另外壹方面也在相應地控制自己的付出。
付出總是相互的,誰也不是傻子,壹個人的真心肯定能夠感覺到。
所以,如果自己不付出,卻妄想別人對妳好,自己無動於衷,卻希望別人愛妳愛得要死要活,這本身就是矛盾的。
前後因果完全不成立。
所以,當她說男友自己婚前買的房,他們還沒領結婚證,卻寫了她壹個人名字的時候,我聽著有點羨慕,認為她的男友很大度,對她真的很好。
但我聽完另外壹個故事後,卻感覺這是她用真心換來的。
04
她男友的母親,中途生過壹場病,住進了ICU,當時情況很緊急,她男友沒有說得很多,只說了大概要花多少錢。
她想,他大學畢業沒多長時間,家裏的情況也不好,他會不會錢不夠?
然後,她把自己工作存的8萬多塊全部打到他的賬戶了。
真的差不多是全部,她說當時打完以後,她下個月工資還沒發,卡裏只剩不到700塊錢。
打完以後,她才在微信上告訴他,讓他不要著急,錢的事要是不夠,她還可以找朋友借,再幫點忙。
後來,他問她:妳就這麽相信我?就不怕我不還妳,或者不認賬了嗎?
她開玩笑說不怕,妳要是不還的話,我就去妳樓下堵妳。
她告訴我的是,其實當時真的沒想那麽多,就是感覺那是他的母親,她當時聽得出來聲音,他都快哭了。
她想為自己喜歡的人盡壹點力而已,沒想過他會不會還這類問題。
而他買房寫她名字的時候,他告訴她的是:
妳先給了我信任,我們都要結婚了,以後是要生活壹輩子的人,我沒在意那麽多,也不想去在意。
他也開始把每個月工資打給她,說想給她安全感。
而她這個人吧,在壹起這麽長時間都沒問過他實際收入,她說怕問這個他會不會比較尷尬。
所以,當她看到他每個月收入的時候,很吃驚,因為比她想的高太多了。
我笑了,傻人自有傻福。
其實,愛情有時真的也沒那麽多套路,套路用得太多,往往最後容易把自己也套進去。
當滿盤皆輸的時候,沒有壹個帶著私心的想法是無辜的。
我見過很多在愛情裏算計的人,越是算計,越是怕自己吃虧,兩個人最後也越是過得糟糕。
我甚至見過壹對情侶,分手的時候分家產,在爭壹個高壓鍋是誰買的,都說是自己買的,兩個人差點打了起來。
我想,這樣的收尾,諷刺的兩個人在壹起的曾經吧。
當然,還有很重要的壹點:擦亮眼,看看眼前的人值不值得。
千言萬語歸於壹句話就是:妳既不能只要求對方付出,但是也不能只是自己付出,卻不思量對方的行動。
這個過程,壹定得是相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