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中國的氣候類型分布圖

中國的氣候類型分布圖

中國的氣候類型分布圖如下:

中國氣候類型:我國主要有6大氣候類型,分別為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高原山地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熱帶雨林氣候。

1、熱帶季風氣候:包括臺灣省的南部、雷州半島、海南島和西雙版納等地。

2、亞熱帶季風氣候:中國華南大部分地區和華東地區屬於此種類型的氣候。

3、溫帶季風氣候:中國華北地區屬於此種類型的氣候。

4、高原山地氣候:中國青藏高原屬於此種類型的氣候。

5、溫帶大陸性氣候:廣義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包括溫帶沙漠氣候、溫帶草原氣候及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狹義的概念將濕潤的後者除外,中國大部分北緯40°以北的內陸地區都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6、熱帶雨林氣候:中國南沙群島屬於這種類型的氣候。

拓展資昌塵料:

中國的氣候,中國氣候遲迅春類型多種多樣。東半部具有大範圍的季風氣候,即冬季盛行大陸季風,寒冷幹燥;夏季盛行海洋季風,濕熱多雨。青藏高原海拔高,碼耐面積大,形成獨特的高寒氣候。西北地區則因僻處內陸,為海洋季風勢力所不及,具有西風帶內陸幹旱氣候。

地理緯度和太陽輻射

中國領土南北延伸約50緯度。由於緯度不同,正午太陽高度角和晝夜長短就有顯著差別,因而導致太陽天文輻射南北各異。尤其是在冬季,南北的太陽輻射量的差值就特別大。

例如在冬至日,漠河地區與海南島南端太陽天文輻射分別為509.9焦耳/平方厘米·日與2546.5焦耳/平方厘米·日。夏季,白晝長度隨緯度增高而加長,部分地補償了太陽高度角上南北差異的影響,太陽天文輻射南北差異不大。

例如在夏至日漠河與海南島南端太陽天文輻射相差僅254.6焦耳/平方厘米·日。但就全年平均狀態而論,則為南多北少,其差值甚為顯著。這是中國氣溫冬季南北差異大,夏季差異小,氣候具有水平地帶性差異的主要原因之壹。

受大氣透明度和雲量等的影響,中國年均日照時數以青藏高原和西北幹旱區為最大,超過3000小時。四川盆地、貴州高原、江南丘陵及西藏東南察隅地區最小,約為1000~2000小時,其余廣大地區多在2000~3000小時。?

中國各地年太陽總輻射量約為334.4~919.6千焦耳/平方厘米。其分布形勢與日照長短相對應,西藏高原達627.0~919.6千焦耳/平方厘米,新疆盆地約為501.6~678.8千焦耳/平方厘米。東部地區最低值在川、黔,為334.4~376.2千焦/平方厘米。

由此向東、向北又逐漸增加,至華北、內蒙古壹帶為585.2~643.4千焦耳/平方厘米,東南沿海及東北地區約為459.8~501.6千焦耳/平方厘米。

各月總輻射量分布更復雜,最小值大多出現在12月~翌年2月,最大值出現時間受雨季影響很大,珠江、長江壹帶在主要雨季過後的7月,華北、東北分別在雨季前的6月及5月,西南地區則在季風雨季前的3~4月,進入雨季後僅在7月出現全年最低值。

上述情況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了各地氣溫的季節變化和由春入夏升溫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