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丹老師感受著《論語》的溫暖溫度,我們感受著於丹老師的溫暖溫度
書的封面上有壹段話:《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麽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讓我們感受到壹種溫暖。大多數人都會覺得《論語》難懂,給人壹種枯燥的感覺。而於丹老師卻用通俗的語言將這種樸素的哲學以生活的事例展現給觀眾。這樣紛繁的喧囂世界,有多少人還有心中的凈土,有多少人懂得“愛人”和“禮遇”?於丹老師用《論語》來感受、解讀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讓每壹個讀者看了之後,如沐春風,心靈獲得了壹次清洗,有壹種心靈的觸動,對人生的態度上得到了很大的啟示。
在“天地人之道”中有這麽幾句話感受深刻:“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寧。”“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是啊,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壹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壹個人能不被富足的生活蠱惑,又能在貧賤中保持著做人的尊嚴和內心的快樂,讓每個人的心裏開出壹片樂土,這是壹種多麽清亮的歡樂!“孔子壹輩子學問的精華,就是‘忠恕’,要做好自己,同時要想到別人。”“妳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壹片海闊天空”。的確,在競爭激烈的現在,需要調整心態,調整與他人的關系。不僅遇事要拿的起放下,還要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關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妳幫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馬上去做,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當下,壹點不能拖延。”在很多時候,很多事,自己想到了,卻想等壹會兒再做,“明日復明日”到頭來著急、後悔。
“君子之道”這壹講對我也感觸頗深。現代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可以說更近了,也可說更遠了,但無論如何,人際關系是每壹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論語》告誡我們,無論對朋友還是對領導,都要保持壹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就是說君子胸懷平坦開闊,但是小人卻經常憂愁恐懼。即便是今天,人們還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而不做小人。 交友之道,於丹老師告訴我們,《論語》中對交友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說人的朋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什麽叫益友呢?叫友直,友諒,友多聞。直是直率坦率,諒是寬容原諒,多聞是博學多才,這三種是好朋友。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人的社會環境中朋友是相當重要的。我們都知道這樣壹句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朋友是我們最好的環境,妳從他的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說交什麽樣的朋友,妳也就會成為什麽樣的人。
雖然只寫了自己感悟深刻的兩方面,但是,自己的感悟遠遠不只這些。很多感動是心靈的觸動,用語言不能表達得很清楚。的確,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時常的反思、多壹點靜靜的傾聽,少壹點抱怨的聲音,多用明亮的雙眸的去世界萬物的變遷,多想想生活的快樂與感動,少壹點不實際的言論。也許,人生的道理人人都懂,許多人還可以說的頭頭是道,只是在付諸於行動的時候好像很難把握,有計劃、有責任、有理想的人先將自己的人生座標定位好,然後按照座標壹步步的付諸於行動,只可惜有時候付出的努力還是會或多或少的偏離理想的軌跡,需要調整心態,把握好自己前進的方向。
讀了這本書,自己感覺有很多收獲。但是真正對論語的了解以及它與現代人的聯系,還得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和不斷感受真正的化為己有,尋找到活的真諦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