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8·22南京地鐵二號線事故的事故原因

8·22南京地鐵二號線事故的事故原因

在第四節車廂下面,壹段長達20多米的地基,也就是道床,明顯拱起,將鐵軌高高擡起,導致兩節車廂發生大幅度落差,發生故障而停車。

其他車廂下方,正常地基與軌道兩側通道壹樣高,但出事的地基明顯高出兩側通道,其中,拱起最高處近20厘米,剛好位於第四節車廂下方,靠近連接處。其中,南側拱起的幅度稍微超過北側。拱起的路基上,出現幾處裂縫,最寬的有近1厘米。鐵軌下方的混凝土和通道本應是壹體的,但此時出現了裂縫,寬1厘米左右。

在路基和兩側隧道壁銜接處,正常情況下也是嚴密結合在壹起的,但由於路基拱起,銜接處出現了巨大裂縫,可以伸進手臂。發現下面不到20厘米處全是水。擡頭望去,壹條裂縫從隧道頂部向兩旁壹直延伸到路基,不停地滲水。靠近南側尤為嚴重,隧道壁內的灰色建材都被沖了出來。在第四節車廂靠近東部,鐵軌下有壹個“泉眼”,水從混凝土地縫裏嘩嘩淌出,匯聚成小溪,往東流去。

究竟是什麽原因會導致如此意外,南京市地鐵公司總經理助理陳誌寧昨天查看了現場後表示,主要是地下水滲進惹的禍。 地鐵方面表示,經現場查看,軌道異常處出現在下馬坊站往新街口方向約200米處。該區間為礦山法施工,隧道深埋40余米,地質結構為巖層富含裂隙。最近南京地區多雨,特別是21日晚間的暴雨,導致地下水位遞增,引起混凝土道床上浮約10厘米,涉及範圍20余米。初步分析觀察,隧道初支二襯承力結構無損壞,現正在積極研究搶修方案,相關人員、設備及材料已組織到場。

陳誌寧解釋:“道床本身和二襯是沒有相連的,軌道是混凝土結構來支撐的,水壓下混凝土結構拱起,道床上浮。”

地鐵方面表示,當初二號線在建設過程中,地質就相當復雜,中山門以東是紫金山崗地,按道理全是風化巖層,施工也全采用的爆破施工,但土質分布不均勻,它的地形特點就是孔隙大,壓縮變形大,特別靈敏。很容易引起周邊環境變化,地下水極為豐富,這對施工是很不利的,沒想到運營又出現滲水道床上浮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