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FDI的優缺點

FDI的優缺點

《第壹財經日報》評論部主任徐以升撰文對FDI在華留存利潤問題提出壹個新視角:重估將使中國由債權國變成債務國。 2011年4月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了新口徑之下的2010年國際收支平衡表,並通過口徑調整,對2005年~2009年國際收支平衡表進行了修正。這壹修正意義重大,但還未引起廣泛的討論。 外匯局這壹修正的核心,是參考國際標準,將外商直接投資(FDI)在中國市場產生的留存利潤,考慮進國際收支平衡表。這讓長期未進入主流討論的FDI留存利潤問題,浮出水面。 根據外匯局國際投資頭寸表,截至2009年底,FDI累計余額已經達到9974億美元,接近1萬億美元。這1萬億美元外國在華資產,每年都在生成高額利潤,而這些利潤絕大部分並沒有匯出中國,而是留存國內。由於在中國市場運營,FDI利潤是人民幣形式,並日漸成為遊離於主流討論的“人民幣熱錢”。 關於FDI在華留存利潤問題,由於沒有進入官方統計,而且其規模日益巨大,已經成為觀察中國經濟的“暗物質”。而隨著外匯局對2005年至2010年國際收支平衡表的調整,這壹“暗物質”開始浮出水面。“暗物質”的能量之大,以至於剛壹浮出水面,就要改變我們的很多定性認識。外匯局此次回歸國際標準、修正統計口徑,所上調的“暗物質”規模為2100億美元或1.4萬億元人民幣。這部分資金,所有權屬於FDI,但表現形式卻為人民幣。按照國際收支管理規則,這部分人民幣資金隨時可以無條件兌換成外幣並撤離。 按照外匯局此次修訂原則,這壹修正是“按照國際標準,將外商投資企業歸屬外方的未分配利潤和已分配未匯出利潤,記入國際收支平衡表中金融賬戶直接投資的貸方”。而由於未分配利潤、已分配未匯出利潤的表現形式為人民幣,將歸屬於FDI的人民幣利潤,換算成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美元。 需要註意的是,根據外匯局數據,2010年我國FDI流入規模高達2068億美元(比2009年高出42%),流出規模為217億美元,凈流入規模1851億美元(比2009年高出62%)。在流入的2068億美元之中,金融部門流入120億美元,非金融部門流入1948億美元(其中房地產業是271億美元,增幅78%)。 國際收支平衡表口徑的FDI流入,大幅高出商務部統計的FDI流入。根據商務部數據,2010年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7406家,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57.35億美元(同比增長17.44%)。可以發現,國際收支平衡表口徑流入的2068億美元FDI,已經是商務部口徑流入1057億美元的接近壹倍(196%)。 需要強調的是,外匯局此次只是開了壹個揭開“暗物質”的好頭。目前國際收支平衡表對FDI留存利潤規模仍然存在低估。這壹逆轉性影響實際上已經到來。 “暗物質”有多大?實際上,由於已經累計的近1萬億美元的FDI存量,其年度利潤產生的規模,已經超過FDI年度純流入的新增量。 “暗物質”對國際收支安全是否具有潛在的破壞性?答案很顯然,是的。 由於目前龐大的FDI余額,其年度利潤規模的龐大,已經足以對中國的國際收支安全產生影響。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上,我們將很快看到,所謂“FDI自身凈逆差效應”的出現,即年度FDI新增流入少於年度未匯出利潤。這將是FDI對國際收支產生逆轉性影響的開始。更應值得註意的是,近年來FDI利潤的匯出已經呈現大幅上升態勢,在人民幣升值幅度到位之後,必然將迎來FDI留存利潤大幅匯出的時候,而這時,由於其巨大的規模以及不受約束的屬性,將給我國國際收支安全帶來沖擊。 為什麽中國巨額海外資產的收益如此低,而對外負債的成本卻很高?這是由於,中國對外資產主要是外匯儲備資產,而對外負債則主要是FDI等高成本負債。外匯局僅僅調整了FDI留存利潤,就改變了中國對外投資的凈收益情況。 實際上,如果“FDI留存利潤低估”成立的話,即便中國目前有2萬億美元的凈對外投資,整體的對外投資收益,或許也依然為負。 由於多種原因,目前中國國際收支頭寸表上的FDI余額,是“歷史成本法”計算考量。而在美國等國家,對FDI的統計均是“市場價值法”。在幾乎所有的會計統計體系裏,“歷史成本法”早已因與時代發展脫節而被替代,但中國對外投資頭寸表的FDI項目上依然使用這種方法。這裏有很多統計問題,綜合考慮,雖然不排除有壹些外商投資企業經營失敗,但從外商投資企業總體在國內的成功經營可以得見,目前國內FDI的市值肯定大於其歷史成本。 歷史成本法統計的1萬億美元FDI,在中國已經累積成了巨量無可估算的“市場價值”,加上其累計留存利潤,***同構成了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的“暗物質”。 對FDI資產的市值評估非常重要,將牽扯到壹個重大的定性判斷,即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債權國麽?中國還是壹個凈債權國麽?按照目前的國際投資頭寸表,2009年中國對外資產凈頭寸為1.8萬億美元,但這其中FDI是按歷史成本法評估為9974億美元,也就是說,如果FDI資產采用“市場價值法”,評估為2.8萬億美元,那麽中國就將從壹個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家,變成壹個債務國。 在國際資本流動中,FDI往往被認為是穩定的、非投機性的。但目前中國FDI體系中的留存利潤,已經具有明顯的投機性質。另外,上世紀拉美金融危機和亞洲金融危機的經驗證明,在危機時期FDI同樣會掀起撤出浪潮。對於國家國際收支的安全考量來說,這是壹個不得不考慮的“黑天鵝”。實際上,為了考量中國國際收支的安全性,評估FDI的市值問題,已經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