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唐伯虎怎麽死的

唐伯虎怎麽死的

問題壹:唐伯虎是什麽時候死的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別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有“江南第壹風流才子”之美稱,蘇州人。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繪畫與沈周、文征明、仇英齊名,史稱“明四家”。詩詞曲賦與文征明、祝允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蘇州經商,父母在臯橋開設酒肆。唐寅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博覽《史記》、《昭明文選》等史籍。喜愛繪畫,稍長即拜名畫家周臣為師,又與文征明同師沈周。16歲時參加童生試,經縣試、府試、院試,高中第壹名案首。明弘治十壹年(1498年)赴南京鄉試,又中第壹名解元。次年,唐寅進京會試,因涉嫌程敏政受賄案,貶謫往浙江為吏。唐寅恥不就官,歸家後縱酒澆愁,傲世不羈。 唐寅31歲開始“千裏壯遊”,足跡遍及南直、浙、皖、湘、鄂、閩、贛七省。貧困之下,以賣畫為生。唐寅擅畫山水,及工筆人物,尤其是仕女,筆法秀潤縝密、瀟灑飄逸。“唐畫”為後世畫家所宗。傳世作品有《騎驢歸思圖》、《秋風紈扇圖》、《李瑞瑞圖》、《壹世姻緣圖》、《山路松聲圖》等。詩詞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蘇州城北的宋人章莊簡廢園址上築室桃花塢,有學圃堂、夢墨亭、竹溪亭、蚊蝶齋等(亦稱唐家園,遺址在今桃花塢大街)。他的後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塢,壹生中的主要藝術作品也產生於此。 唐寅晚年,精神空虛,“皈心佛乘,自號六如”,思想趨向解脫頹唐,又將自己的屋舍改稱為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歲。唐寅墓位於虎丘區,經整修,1986年10月22日對公眾開放。 由於其瀟灑飄逸、傲世不羈,又治印“江南第壹風流才子”章,仕女畫登峰造極,故被後人誤解,留傳許多風流傳說,如“唐伯虎三點秋香”等。其實他坎坷壹生,貧困淒苦。可謂是我國古代知識分子懷才不遇、無以報國的典型。 簡歷 1470年 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 二月初四,唐寅生 1482年 成化十八年壬寅 13歲 閉門讀書,不交壹友,後與祝允明訂交 1484年 成化二十年癸卯 15歲 交友文征明,並常培其父文林遊宴 1485年 成化二十壹年乙巳 16歲 為府學生員,與張靈交友 1488年 明孝宗弘治元年戊申 19歲 與徐延瑞之次女完婚 1490年 弘治三年庚戌 21歲 讀書作畫,有《對竹圖》 1493年 弘治六年癸醜 24歲 撰《沈隱君墓碣文》。妹出嫁。 1494年 弘治七年甲寅 25歲 父廣德疫、妹、母、妻相繼而逝。撰《吳東妻周令人墓誌銘》 1497年 弘治十年丁巳 28歲 因好古文辭,科考幾下第,經蘇州知府曹鳳立薦,得隸末名 1498年 弘治十壹年戊午 29歲 鄉試中第壹名解元,磚《送文溫州序》,《金粉福地賦》,《領解後謝主司詩》 1499年 弘治十二年己未 30歲 與江陰徐經入京會試,因科場舞弊案被累下獄 1500年 弘治十三年庚申 31歲 出獄後被發往浙江為吏,不往。因故休去繼室 1501年 弘治十四年辛酉 32歲 遠遊閩浙贛湘等省,在九鯉祈夢,夢仙人授墨 1502年 弘治十五年壬戌 33歲 倦遊歸裏,得疾,愈後整理舊籍 1503年 弘治十六年癸亥 34歲 與弟子重異炊分食 1504年 弘治十七年甲子 35歲 賣畫,縱情聲色,以度歲月 1505年 弘治十八年乙醜 36歲 築桃庵塢別業,題沈周《匡山新霽圖》,續娶沈氏 1507年 明武宗正德二年丁卯 38歲 桃花庵別業及夢墨亭竣工 1508年 正德三年戊辰 39歲 六月,侄長名殤。 1511年 正德六年辛未 4......>>

問題二:唐伯虎是什麽時候死的? (1470壹1523) 中國明代畫家,文學家。唐寅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出世,故名唐寅,又因屬虎,故又名唐伯虎。字子畏、伯駭,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魯國唐生、南京解元等,自稱江南第壹風流才子(見:江南四大才子)。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漢族。出身商販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少時讀書發憤,青年時中應天府解元,後赴京會試,因舞弊案受牽連入獄,出獄後又投寧王朱宸濠幕下,但發現朱有謀反之意,即裝瘋而脫身返回蘇州。從此絕意仕途,潛心書畫,形跡放縱,性情狂放不羈。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書風奇峭俊秀。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Y鵒圖》等繪畫作品傳世。

唐寅文學上亦富有成就。工詩文,其詩多紀遊、題畫、感懷之作,能表達出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對世態炎涼的感慨,以俚語、俗語入詩,通俗易懂,語淺意雋。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輯有《六如居士全集》。

歷史上雖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葉;不過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歲。秋香雖在金陵高張艷幟,但她二人之間實難發生風流韻事。倒是祝枝山不知在什麽場合見到秋香扇面,寫了壹首七絕:“晃玉搖金小扇圖,五雲樓閣女仙居;行間看過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書。”

問題三:唐寅怎麽死的 唐寅是生病死的。

唐寅生於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03月06日),死於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01月07日)。出身商人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自幼聰明伶俐,20余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家境衰落,在好友祝枝山的規勸下潛心讀書。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壹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民。此後遂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應寧王朱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余,後察覺寧王圖謀不軌,遂裝瘋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脫身而歸。晚年生活困頓,54歲即病逝。他臨終時寫的絕筆詩就表露了他刻骨銘心的留戀人間而又憤恨厭世的復雜心情:“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

問題四:唐伯虎是怎樣去世的?大神們幫幫忙 是自然死亡. 唐寅(1470?523),字伯虎,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史等。吳(今江蘇蘇州)人。出身於商人家庭,居吳趨坊,和文徵明同歲而略長數月。少有俊才,博雅多識,與張靈友善。初學畫於周臣,後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結交,人稱“吳中四才子”。 二十九歲時由諸生舉應鄉試,得第壹名解元,名聲大噪,故人稱唐解元。翌年,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被罷官為吏, 自後灰心仕途,終日詩酒,或漫遊名山大川。自刻印章“江南第壹風流才子”,以賣畫為生。曾應江西寧王朱宸濠之請,聘往南昌,因不慣藩府生活,不久辭歸。 在繪畫上,他是壹個取材廣博的畫家。山水多取法於南宋李唐、劉松年,壹變斧劈皴為細長清勁線條皴法,並兼及元人法。畫人物工筆,寫意俱佳。畫花鳥喜用水墨,清雋峭利,有別於同時代的其他畫家。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明四家”。兼善書法,工詩文。晚年好禪學,。思想趨向解脫頹放。自號“六如居土” (謂人生如幻、夢、泡、影、露、電),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寅31歲開始“千裏壯遊”,足跡遍及江、浙、皖、湘、鄂、閔、贛七省。貧困之下,以賣畫為生。唐寅擅畫山水,及工筆人物,尤其是仕女,筆法秀潤縝密、瀟灑飄逸。“唐畫”為後世畫家所宗。傳世作品有《騎驢歸思圖》、《秋風紈扇圖》、《李瑞瑞圖》、《壹世姻緣圖》、《山路松聲圖》等。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蘇州城北的宋人章莊簡廢園址上築室桃花塢,有學圃堂、夢墨亭、竹溪亭、蚊蝶齋等(亦稱唐家園,遺址在今桃花塢大街)。他的後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塢,壹生中的主要藝術作品也產生於此。 唐寅晚年,精神空虛,“皈心佛乘,自號六如”,思想趨向解脫頹唐,又將自己的屋舍改稱為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歲。唐寅墓位於虎丘區,經整修,1986年10月22日對公眾開放。 由於其瀟灑飄逸、傲世不羈,又治印“江南第壹風流才子”章,仕女畫登峰造極,故被後人誤解,留傳許多風流傳說,如“唐伯虎三點秋香”等。其實他坎坷壹生,貧困淒苦。可謂是我國古代知識分子懷才不遇、無以報國的典型。

問題五:唐伯虎怎麽死的 看到美女流鼻血死滴

問題六:唐伯虎是怎樣去世的? 明正德九年(1514), 他被明宗室寧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後發現身陷寧王政治陰謀之中,遂佯裝瘋癲,脫身回歸故裏,後來寧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脫了殺身之禍,但也引起不少麻煩,從此思想漸趨消沈,轉而信佛,自號“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剛經》:“壹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自治壹方印章“逃禪仙吏”。

從南昌回家後因常年多病,不能經常作畫,加上又不會持家,生活艱難,甚至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倆人借錢過日。其間有著名書法家王寵常來接濟,並娶了唐寅唯壹的女兒為兒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樂的壹件事。

明嘉靖二年(1523),54歲他健康狀況更差,這年秋天,應好友邀請去東山王家.但見蘇東坡真跡壹詞中有二句: “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 ”,正好觸動唐寅心境,他壹陣悲傷,告別回家後,從此臥病不起,不久結束了他淒涼的壹生。

問題七:風流才子唐伯虎晚年是否落魄了?多少歲死的? 唐伯虎在外遊蕩了壹年多,銀子花光了,雖感“近鄉情更怯”,最後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回歸故裏。回家後,妻子(續弦)已棄他而去,唐伯虎又氣又累,大病壹場,性情也大變,破罐破摔,放浪形骸,狎妓聚飲,縱酒澆愁,壹副“看透事態炎涼”的態勢。史載,唐伯虎曾和祝枝山等扮為乞丐,沿街唱蓮花落討錢,錢討來了,就上酒樓喝酒。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已經36歲的唐寅續娶患難中的紅顏知己沈九娘為妻,隨後在蘇州金閶門外桃花塢築屋,取名桃花庵(遺址在今桃花塢大街)。 賣文賣畫之余,唐伯虎逐漸從人生低谷走出,他不再消沈,決定開始新的生活。唐伯虎對科舉、權勢、榮名等封建社會所尊奉的價值體系開始采取蔑視和對抗的態度,並有意識地強化了自己“狂誕”的形象。他寫詩嘲笑利祿之徒“傀儡壹棚真是假,髑髏滿眼笑他迷”,自稱“此生甘分老吳閶,寵辱都無剩有狂”,凡此種種,很顯著地表現出壹個脫略縉紳階層行為範式的市井文人形象。後世產生了許多關於唐寅的虛構的傳說,也正表明了他的性格存在與市民情趣相契的特征。 { 唐伯虎晚年精神空虛,“皈心佛乘,自號六如”。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伯虎去世,享年54歲。唐伯虎身後很蕭條,他死後歸葬於橫塘的宗族墓地,還是靠了好友祝枝山的相助。唐伯虎為世人留下了大批書畫詩文,}與唐伯虎有關的地名,在今天蘇州地圖上還能找到不少,如桃花塢大街、桃花塢橋弄、唐寅墳巷等。

問題八:唐伯虎為什麽死得那麽慘 只能說是他狂放不羈的性格導致的,與世人不和,從他的“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 *** ”壹句詩中不難看出他不願為了社會去改變自己,從當時的情況來說,如果壹個人不能很好的融入社會的話,是很難生存的,另外,感覺唐伯虎其實不怎麽慘,中國古代有兩個備受青樓女子青睞的男子,壹個是柳永,另壹個就是唐伯虎,這兩位都是去青樓白嫖的人,甚至還給他們錢,據說唐伯虎的桃花庵的建造費用有壹部分就是通過青樓女子得來的。

問題九:唐伯虎壹家是怎麽死的 明嘉靖二年(1523),54歲他身體狀況更差,這年秋天,應好友邀請去東山王家.但見蘇東坡真跡壹詞中有二句: “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 ”,正好觸動唐寅心境,他壹陣悲傷,告別回家後,從此臥病不起,不久結束了他淒涼的壹生。死後葬在桃花塢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