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文學角度來說,講《嬰寧》的故事,有特殊的詩意,比較現代性。
話說山東莒縣有壹個王子服的年輕秀才,他家裏很殷實,父親很早去世了,他是少年名士,14歲中秀才,成為當地有名的年輕人。
上元節他和表兄弟壹起出去玩,他看見手持壹只梅花的姑娘。
王子服看見壹個容華絕代的少女他嚇傻,這個少女很活潑,隨身跟著壹個小丫鬟,她就跟丫鬟說“個兒郎目灼灼似賊”,這個跟《史記》裏面非常像,就說這個小子賊眉鼠眼盯著我不像好人,她就把梅花扔在地上走。
王子服失魂落魄把梅花撿起來回家,基本上不吃不喝相思成病。親戚們知道他得病就來了,這個吳秀才當然是知道他為什麽得病,他說其實我們已經訪查四這個姑娘,她住在西面30裏的山裏,她是我另外壹個姑姑,也就是妳姨家的孩子,我們看看能不能給妳提親。
王子服年輕人壹聽就好了壹半,下地正常,但是在家左等不來,右等不來,他就負氣帶著梅花上山找。他等到壹個美麗幽靜的山谷裏,這時候已經開滿了花和樹,他在谷裏就找到這麽壹個小村子。村子裏有壹戶特別整潔雅致的人家。
蒲松齡說這個人家的桃花和杏花特別茂盛,還夾雜種了壹些翠竹。在這麽美的環境裏,王子服聽見壹個聲音,蒲松齡原文叫細弱,委婉嬌羞的這麽壹個聲音喊小榮。然後壹晃而過壹個人影,看見壹個女性壹邊走壹邊往頭上插杏花,正是他朝思暮想的人。
《聊齋誌異》全書將近五百篇,內容豐富,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壹是愛情故事,占據著全書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懼封建禮教,勇敢追求自由愛情。這類名篇有《蓮香》《小謝》《連城》《宦娘》《鴉頭》等。二是抨擊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摧殘。作為科舉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齡在這方面很有發言權,《葉生》《司文郎》《於去惡》《王子安》等都是這類名篇。三是揭露統治階級的殘暴和對人民的壓迫,極具社會意義,如《席方平》《促織》《夢狼》《梅女》等。
蒲松齡
字留仙,又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淄川(今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城外蒲家莊人。清代著名的小說家、文學家。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誌異》。他出身沒落地主家庭,連續四次參加舉人考試而全部落榜。直到72歲赴青州補為貢生。曾以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誌異》,並不斷修改增補。其書運用唐傳奇小說文體,通過談狐說鬼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所著又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於農業、醫藥等通俗讀物多種。他曾寫了14種俚曲。
1、采用傳奇的方法來誌怪
蒲松齡借用傳奇的特長,來寫花妖狐魅,使小說內容精彩且充實,情節離奇而生動,展現出極其迷幻曲折的色彩。
2、情節委曲,敘次井然
《聊齋誌異》增強了小說的藝術素質,豐富了小說的形態、類型。《聊齋誌異》中精心結撰的故事多是記敘詳盡而委曲,有的篇章還特別以情節曲折有起伏跌宕之致取勝。如《王桂庵》寫王桂庵江上初逢蕓娘,後沿江尋訪苦於不得,再後偶人壹江村,卻意外地再見蕓娘,卻又由於壹句戲言,致使蕓娘投江;經年自河南返家,途中又驀地見到蕓娘未死,好事多磨,幾乎步步有“山窮水復,柳暗花明”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