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高加索壹帶,有不少地方聲稱是諾亞方舟停泊之地,或有相關的民間傳說在流傳,當中比較著名的有納希契凡。
2000年代初,香港的基督教學術演講者梁燕城在考證過當時流行的傳說,以及當時流傳的衛星圖片,斷定方舟最後在土耳其及亞美尼亞邊境的阿勒山山頂停下。為解開方舟之謎,基督教的諾亞方舟國際事工自從首支華人探索隊於2004年首次登山尋找方舟後,計劃進行方舟探索。2006年8月,壹名庫爾德族的探索家於阿勒山上壹個洞內發現不明物體,懷疑是木塊。他立刻聯絡相熟的香港探索隊隊員,並於9月把樣本送往香港作科學分析。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應用地球科學中心對該樣本進行巖相分析,鑒定它為石化木結構。
2010年4月28日國外媒體報道,香港和土耳其的探險隊員表示,他們在土耳其東部的阿勒山附近找到了傳說中的諾亞方舟的船身殘骸,測試發現這些殘骸的年代可以追溯至4800年前,即《創世紀》中所描述的諾亞方舟的存在時期。但也受到英國牛津大學古代史講師尼古拉斯?普塞爾質疑,他說:“如果公元前2800年歐亞大陸已被3000多米深的洪水所覆蓋,在那之前已存在數個世紀的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如何可以生存?”。
2010年5月1日有壹位叫RandallPrice的宗教教授稱影音使團稱有關發現是偽造(thisisallreportedtobeafake)。他的電郵指出相片全是在黑海某地拍攝,2008年夏天有10名庫爾德人告訴他,有人聘請他們把黑海附近的木梁搬到阿勒山山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