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關於做事道德的文言文

關於做事道德的文言文

1. 關於論述道德的古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僥。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淮南子:"名與道不兩明.人受名,則道不用;道勝人,則名息矣.道與人競長,章人者,息道者也.人章道息,則危不遠矣.故世有盛名,則衰之日至矣.欲屍名者,必為善;欲為善者,必生事.事生,則釋公而就私,背數而任已.欲見譽於為善,而立名於為質,則治不修故,而事不須時.治不修故,則多責;事不須時,則無功.責多功鮮,無以塞之,則妄發而邀當,妄為而要中.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責;事之敗也,不足以敝身.故重為善若重為非,而幾於道矣."

孔子的名言

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5、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還有先秦諸子論德八則

?si=3

2. 有關道德的古文、名句有哪些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論語?子罕》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德不孤,必有鄰。

——《論語?裏仁》 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誌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孟子?滕文公下》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 人不可以 *** 。——《孟子?盡心上》 有德不可敵。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從善如流。——《左傳?成公八年》 私仇不及公。

——《左傳?哀公五年》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周語》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

——《呂氏春秋?季冬紀》 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禮記?坊記》 不食嗟來之食。

——《禮記?檀弓下》 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至誠則金石為開。

——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五 疾風知勁草。——南朝宋?範曄《後漢書?王霸傳》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晉?陳壽《三國誌?魏書?王昶傳》 人誰不死?死國,忠義之大者。

——晉?陳壽《三國誌?魏書?楊阜傳》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諸葛亮《後出師表》 丹可磨而不可奪其色,蘭可燔而不可滅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銷而不可易其剛。

——北齊?劉晝《劉子?大質》 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唐?李百藥《北齊書?元景安傳》 為善則預,為惡則去。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有事》 源潔則流清,形端則影直。——唐?王勃《上劉右相書》 士窮乃見節義。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 不畏義死,不榮幸生。——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 名聲之善惡存乎人。

——唐?韓愈《與衛中行書》 嫉惡如仇讎,見善若饑渴。——唐?韓愈《舉張正甫自代狀》 激濁揚清,嫉惡好善。

——唐?吳兢《貞觀政要?任賢》 立身壹敗,萬事瓦裂。——唐?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 火不侵玉。

——唐?劉禹錫《司空奚公神道碑》 烈士之所以異於恒人,以其仗節以配誼也。——唐?劉禹錫《上杜司徒書》 修身絜行,言必由繩墨。

——宋?王安石《命解》 君子出處不違道而無愧。——宋?歐陽修《與顏直講》 寧以義死,不茍幸生,而視死如歸。

——宋?歐陽修《縱囚論》 廉恥,士君子之大節。——宋?歐陽修《廉恥說》 不知恥者,無所不為。

——宋?歐陽修《魏公卿上尊號表》 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宋?歐陽修《上高司諫書》 善惡之殊,如火與水不能相容。——宋?歐陽修《祭丁學士文》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宋?範仲淹《嶽陽樓記》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宋?蘇洵《心術》 人之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為不善,壹不善而足。

——宋?楊萬裏《庸言》 凡人為善,不自譽而人譽之;為惡,不自毀而人毀之。——宋?蘇軾《擬進士對禦試策》 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

——宋?蘇軾《留侯論》 涅於混濁而不緇。——宋?蘇轍《馮京加恩制》 不以私愛害公義。

——宋?蘇轍《論侯稱少欠酒課以抵當子利充填劄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宋?周敦頤《愛蓮說》 內無妄思,外無妄動。

——宋?朱熹《朱子語類輯略》 位卑未敢忘憂國。——宋?陸遊《病起書懷》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明?顧憲成題東林書院聯 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王姣鸞百年長恨》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明?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 寸寸山河寸寸金。

——清?黃遵憲《贈梁任父同年》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清?吳研人《痛史》第十回 為善則流芳百世,為惡則遺臭萬年。

——清?程允升《幼學瓊林?人事》。

3. 有關道德的古文、名句有哪些

道德是真理之花。

——雨 果

美德的本身就是它的報酬。

——達拉頓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愛。

——雪 萊

美德是壹種戰爭狀態,我們生活於其中,就要常常與自己作鬥爭。

——盧 梭

臉紅是美德的顏色。

——泰雲納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將它留傳到遼遠的後世。

——莎士比亞

真正的美德就象河流壹樣,越深越無聲。

——哈利法克斯

無論妳出身高貴或者低賤,都無關宏旨。但妳必須有做人之道。

——歌 德

即使品德穿著襤褸的衣裳,也應該受到尊敬。

——席 勒

當妳往前走的時候,要壹路撒下花朵,因為同樣的道路妳決不會再走第回。

——歐 文

達到完美,不在已無可增添,而在已無可裁減。

——佚 名

善良的人總是把自己說得卑劣。

——霍 桑

4. 形容“人道德敗壞”的文言文有哪些

1. 《小人吟 》

宋 邵雍

小人無節,棄本逐末。

喜思其與,怒思其奪。

譯文君子何嘗要去做小人(某些行為),小人像草壹般去了又生長(小人多)。

但願妳們都能明白這個道理,不要去這般爭。

2. 《小人吟》

宋 邵雍

小人 *** ,重利輕死。

不畏人誅,豈顧物議。

譯文小人 *** ,利益為重死為輕,連被人殺死都不怕的人,還能怕別人的議論麽?

3. 《結交》

唐 孟郊

鑄鏡須青銅,青銅易磨拭.結交遠小人,小人難姑息。

鑄鏡圖鑒微,結交圖相依.凡銅不可照,小人多是非。

譯文把銅鏡比作君子,把凡銅比作小人,意為交友應該交可以依靠信任的人,當親君子遠小人。

4.《冬日讀白集愛其貧堅誌士節病長高人情之句作》

宋 陸遊

漢禍始外戚,唐亂基宦寺.

小人計已私,頗復指他事.

公卿恬駭機,關河入危涕.

草茅豈無人,死抱經世誌?

譯文漢朝的禍端起源於外戚篡權,唐朝的禍端起源於宦官。這些小人們道德敗壞,禍害朝堂。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采納,並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江西上饒、鉛山壹帶。晚年韓侂胄當政,壹度起用,不久病卒。 可憐我居住在這草屋之中,空懷有壹身報國的誌向。

5.《君子法天運 》

唐 韓愈

君子法天運,四時可前知.小人惟所遇,寒暑不可期。

利害有常勢,取舍無定姿.焉能使我心,皎皎遠憂疑。

譯文君子相信天命,對命運四季有感知,道德敗壞的小人相信機遇,對節氣世界無法深刻感知。生活中的利害是常有的,人們取舍之間沒有壹定的標準。怎樣才能能使我的心姣姣如明月,遠離這些疑慮呢?

5. 經典的關於美好品德的古文

《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孔子雲:何陋之有?全文翻譯: 山不壹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為名山了;水不壹定要深,有蛟龍就成為靈異的水了。

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苔痕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竹簾裏。

談笑、來往都是學識淵博的人,沒有知識淺薄的人。這裏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瀏覽佛經。

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雲亭。

孔子說:“(只要住的人品德高尚)這有什麽簡陋的呢?”。

6. 求壹篇寫道德的文言文,80字以內

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

——馬克思 微笑乃是具有多重意義的語言。——施皮特勒 凡是有良好教養的人有壹禁誡:勿發脾氣。

——愛默生 好脾氣是壹個人在社交中所能穿著的最佳服飾。 ——都 德 無論妳怎樣地表示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來。

——培 根 我們現在必須完全保持黨的紀律,否則壹切都會陷入汙泥中。 ——馬克思 在妳發怒的時候,要緊閉妳的嘴,免得增加妳的怒氣。

——蘇格拉底 自己不能勝任的事情,切莫輕易答應別人,壹旦答應了別人,就必須實踐自己的諾言。——華盛頓 如果我們想交朋友,就要先為別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時間、體力、體貼、奉獻才能做到的事。

——卡耐基 原諒敵人要比原諒朋友容易。 ——狄爾治夫人 對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對自己的不尊敬。

——惠特曼 壹個人的真正偉大之處就在於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 ——保 羅 忍耐是求學最主要的成果。

——薩爾丹 心靈純潔的人, 生活充滿甜蜜和喜悅。 ——列夫·托爾斯泰 凡事只要看得淡些,就沒有什麽可憂慮的了;只要不因憤怒而誇大事態,就沒有什麽事情值得生氣的了。

——屠格涅夫 習慣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會變成妳生活上的必需品了。 ——奧古斯丁 人喜歡習慣,因為造它的就是自己。

——蕭伯納 受惠的人,必須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則不可記住它。 ——西塞羅 習慣,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它的奴隸。

——高 汀 容易發怒,是品格上最為顯著的弱點。 ——但 丁 不要對壹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謹慎而堅定。

——德謨克裏特 妳要記住,永遠要愉快地多給別人,少從別人那裏拿取。 ——高爾基 應當在朋友正是困難的時候給予幫助,不可在事情無望之後再說閑話。

——伊索 心胸開闊:不要為令人不快的區區瑣事而心煩意亂,悲觀失望。 ——富蘭克林 對壹個尚未成熟的少年來講,壞的夥伴比好的老師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伊 索 人應該支配習慣,而決不能讓習慣支配人,壹個人不能去掉他的壞習慣,那簡直壹文不值。 ——奧斯特洛夫斯基 在壹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壹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孟德斯鳩 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但丁 害羞是畏懼或害怕羞辱的情緒,這種情緒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為。

——斯賓諾莎 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德謨克利特 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

——羅曼·羅蘭 理智要比心靈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高爾基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過受到的誘惑不足而已;這不是因為他們生活單調刻板,就是因為他們專心壹意奔向壹個目標而無暇旁顧。

——鄧肯 人類被賦予了壹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 ——列夫·托爾斯泰 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

——契訶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 ——馬克思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會偷竊,可是,即使把百萬金元給了盜賊,也沒法兒指望他從此不偷不盜。

——克雷洛夫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發揮了它的潛能,舉起了它的旗幟,於是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正義感在現實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黑格爾 把"德性"教給妳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

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

—— 貝多芬 如果道德敗壞了,趣味也必然會墮落。——狄德羅 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

——貝多芬 裝飾對於德行也同樣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德行是靈魂的力量和生氣。 ——盧梭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

——盧梭 讓我們把不名譽作為刑罰最重的部分吧! ——孟德斯鳩 對於事實問題的健全的判斷是壹切德行的真正基礎。 ——誇美紐斯 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

——誇美紐斯 教育的唯壹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壹概念之中——道德。 ——赫爾巴特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培根 陰謀陷害別人的人,自己會首先遭到不幸。 ——伊索 我們有力的道德就是通過奮鬥取得物質上的成功;這種道德既適用於國家,也適用於個人。

——羅素 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度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饑寒。 ——薩迪 奢侈總是跟隨著 *** , *** 總是跟隨著奢侈。

——孟德斯鳩 奢侈的必然後果——風化的解體——反過來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盧梭 禮儀的目的與作用本在使得本來的頑梗變柔順,使人們的氣質變溫和,使他尊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

——約翰·洛克 禮貌使人類***處的金鑰匙。 ——松蘇內吉 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薩迪 不論妳是壹個男子還是壹個女人,待人溫和寬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稱。壹個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斷,決不等於用拳頭制止別人發言。

——薩迪 火氣甚大,容易引起憤怒底煩擾,是壹種惡習而使心靈向著那不正當的事情,那是壹時沖動而沒有理性的行動。 ——彼得。

7. 做人做事的文言文

做人做事的文言文最著名的就是 老子的道德經·第七十七章。被人奉為為人處世的經典論述。

原文如下: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邪。

譯文:

自然的規律,不是很像張弓射箭嗎?弦拉高了就把它壓低壹些,低了就把它舉高壹些,拉得過滿了就把它放松壹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補充壹些。自然的規律,是減少有余的補給不足的。

可是社會的法則卻不是這樣,要減少不足的,來奉獻給有余的人。那麽,誰能夠減少有余的,以補給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聖人這才有所作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願意顯示自己的賢能。

擴展資料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壹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壹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大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陳(後入楚)國苦縣(古縣名)。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壹,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壹。

參考資料鏈接:百度百科-道德經

參考資料鏈接:百度百科-老子

8. 做人做事的文言文

做人做事的文言文最著名的就是 老子的道德經·第七十七章。

被人奉為為人處世的經典論述。原文如下: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邪。

譯文:自然的規律,不是很像張弓射箭嗎?弦拉高了就把它壓低壹些,低了就把它舉高壹些,拉得過滿了就把它放松壹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補充壹些。自然的規律,是減少有余的補給不足的。

可是社會的法則卻不是這樣,要減少不足的,來奉獻給有余的人。那麽,誰能夠減少有余的,以補給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因此,有道的聖人這才有所作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願意顯示自己的賢能。

擴展資料《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壹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壹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大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陳(後入楚)國苦縣(古縣名)。

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壹,與莊子並稱老莊。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

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