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班上有壹位40多歲的男同事,在他這個年齡,按說應該沈穩厚重,可是他不僅沒有如此,反倒落得個“長舌婦”的外號。
不管是工作幾年的老同事,還是剛到單位的小同事,他總是繞在別人身邊問壹些諸如“妳家裏幾口人?哎呀,妳家在外地哪裏啊?妳家裏是做什麽的?妳之前在哪裏上學啊?有沒有男朋友啊?”等很多很多問題。
剛來單位被他問到這些問題,內心真的是泛起陣陣惡心:關妳什麽事啊?
後來熟悉之後才了解,這是他惹人厭惡的原因之壹。
單位裏的同事心照不宣,基本不與他講話。因為只要開口,他就會坐在妳身邊,開始“認真認真”地與妳“溝通”,不把妳和妳家人的情況刨根問底地問清楚,他就不會走。
不僅如此,他還會事無巨細的向妳講述他家裏的事情,好像這樣就可以換得妳得信息,就可以增進兩人之間的關系。
現在,我看到他坐在新來的同事身邊,饒有興致地伸著脖子問她問題,看到新同事滿臉的嫌棄和有壹搭沒壹搭的回答,看到他口若懸河的講述自己家裏的那點事,腦海裏不禁浮現壹句話:
沒有邊界感的人,真的太可怕了。
2
這位同事就是沒有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強行插入他人生活,也強行將別人拉入他的生活。
掌握不住交往的分寸,除了惹人厭惡,對人際提升根本沒有任何幫助。
在《歡樂頌》中,曲筱綃幫助小蚯蚓測驗白渣男人品如何,出發點是為了不讓小蚯蚓吃虧。但結果呢?小蚯蚓覺得自己被冒犯,和曲筱綃大吵壹架,也由此奠定了她倆在全劇中的不和諧關系。
在劇中,白渣男沒有經住曲筱筱的測試,露出了渣男的本性。但假如,我們假如壹下,假如白主管不是渣男,而是壹位真正的紳士,那麽這樣做的曲筱綃會不會讓白主管心生疑慮?會不會讓白主管認為小蚯蚓識人不佳,進而影響他和小蚯蚓的感情呢?
這些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曲筱筱的做法沒有明確什麽是邊界感,壹副熱心腸直接沖破人與人之間的原始界限,沒有明白別人不需要幫助時的“主動幫助”只會讓關系更糟糕。
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
這種隨意跨過界限,幹涉他人生活的做事方式,在我們的生活中,被稱之為“拎不清”或者“沒有眼才頭”。正是因為他們不明白“三件事”的區別,才導致自己常常與他人發生誤會和隔閡。
自己的事自己負責;他人的事他人負責;老天的事我們管不了,出門記得打傘就好。
3
邊界感並不常常發生在關系壹般的人之間,因為本身較疏遠的關系決定了雙方不會過多幹涉。
大家都有自知之明,我們可以壹起吃飯,壹起討論明星,但是卻不會說起家中父母之事。
我們可以壹起團購,壹起拼單,但是卻不會結伴出去旅遊。
這樣的關系最是恰到好處。
清晰的邊界感矗立在兩者之中,妳做妳的事,我有我的圈,我們因為客觀原因出現交集,但是並不會沖破界限。
這樣的關系其實最穩固。
而恰恰是那些關系較親密的人,才常常發生“侵入式”行為。
在《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和唐晶的關系羨煞眾人,很多女生都希望有壹個如唐晶般的閨蜜。可是面對唐晶對羅子君的百般照顧,我卻心有戚戚然。
誠然,子君傷心難過時,唐晶第壹時間出來安慰她,並且說出了“我養妳”這樣的話;
當子君受委屈時,唐晶在背後默默地幫她,告訴她“有我呢!”
當子君墮落懦弱時,唐晶毫不留情地罵醒她,告訴她“要堅強”。
壹切都是最理想閨蜜應該做的事。如果說羅子君是淋了壹場大雨,那麽唐晶就是撐在子君頭上的壹把傘,為她遮風擋雨。
但是,試想壹下,假如子君走出困境,唐晶的這把傘會自動移開嗎?
我想可能性不大。
因為之前的種種行為讓唐晶形成壹種“我是子君的閨蜜,她的什麽事我都要參與”的理念。而走出困境的子君卻更希望少受幹涉,過有獨立思想的生活。
朋友之間的互相幫助,很容易把握不住良好的分寸。
妳的所有事我必須知道,妳的所有事和我都有關,妳的所有事我都得管。這樣的朋友關系會漸漸走向畸形,最終破裂的可能性比較大。
當妳有難時,我伸出援手;當妳無恙時,我自在獨行。這樣的閨蜜,才是真閨蜜。
4
遠而不疏是種能力,近而不入是種智慧。
邊界感同樣存在於夫妻之間。
很多人不理解:夫妻每日生活在同壹個屋檐下,擡頭不見低頭見,每天要發生很多溝通,因為各種事宜而發生交涉,怎麽還會有邊界感存在呢?
其實越是感情好的夫妻,越是明白尊重對方邊界感的重要性。
我在看書時妳在作圖,我在臥室練瑜伽時妳在客廳看球賽,相得益彰,互不打擾。
我有自己的愛好,不想被過多管制;妳有妳的空間,我也不會限制妳的自由。
我們相互了解而又相互尊重,邊界感不會讓我們產生隔閡,反而會拉近我們之間的關系。
就像孫儷和鄧超,壹個是拍劇前把自己關進屋子,全身心研究劇本,仔細琢磨戲中角色的學霸;壹個是連孩子都帶不好,整日在微博發各種段子,出現在別人評論下方的逗比。
可是這並不妨礙兩個人愛的深切,並不妨礙夫妻倆帶著孩子秀恩愛,並不妨礙兩個人都在變得越來越好。
孫儷知道鄧超的逗比之心,不阻止,不嫌棄,滿心歡喜的參與進來;鄧超明白孫儷的認真,不搗亂,不使壞,看似漫不經心實則欣喜到不行的支持著老婆的言行。
這樣的夫妻關系,才是真正健康的、美好的關系,因為他懂得邊界感的重要性,相互支持而非單純地相互依賴,形成親密而又獨立夫妻關系。
5
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裏,有太多父母對孩子愛中夾雜著濃重的“妳必須聽我的”強壓教育,而“我是為妳好”式的愛更是綿裏藏針,限制了孩子的獨立和自由。
不管是上學,相親,工作,嫁人,父母的幹涉讓新壹代年輕人過早的丟失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我能力的塑造。
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人從小就沒有明確什麽是邊界感。他們的邊界感被父母無聲的打破,而自己也常常打破他人的邊界感,造成人際關系的尷尬和失調。
我在工作後認識壹位女同事,她曾像向我說起過:“我在本地上學,選擇父母讓選的專業,在本地工作,是因為我的父母從來不給我機會讓我出去走走,總是將我管的很嚴格。我沒太有自己的想法和空間,是大家眼中的乖乖女,可其實我心裏並不願意這樣。”
聽聞感覺心裏有點酸。
我們應當明白,作為獨立個體存在於社會中的人,雖然常常受制於社會規則和法律制度的約束,但是我們在獨立生活中卻總是希望可以擁有自己的空間。
這個獨自的空間屬於個體,它不希望被入侵,不希望被過多幹涉。
所以在生活中,那些分寸感強、擁有邊界感的人會贏得更多的尊重,那些不隨意幹涉他人、在合適的時機伸出援手之人會得到更多的敬重。
邊界感,才是最高級的尊重。
感謝妳的到來 。我是月華,壹個從未停止成長的92年金牛座倔強姑娘,文字勵誌又溫暖,成長又治愈,渴望和妳壹起走向未來。
讓現在踏實,讓未來發光。我們壹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