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緩。扁鵲(約前401年-約前310年),原姓秦,名越人[3],壹名緩,號盧醫、扁鵲,中國戰國時代醫師。生於周安王元年(公元前401年)前後,卒於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
傳說中東周戰國時期姜齊勃海郡莫州(今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鎮)人。與華佗、張仲景、李時珍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醫。
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中醫學之先河。據《漢書·藝文誌》載,扁鵲有著作《內經》和《外經》,均佚。相傳《難經》亦為扁鵲所著。學界壹說扁鵲乃古代良醫的稱號,非特定壹人。
擴展資料:
宋代,扁鵲被奉為“醫者之師”。《宋史》記載宋仁宗為扁鵲建廟,並尊扁鵲為醫神,封號“靈應侯”,後又封為“神應王”。道教尊其為“靈應妙醫藥王真君”等。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山東省微山縣兩城鄉兩城山出土的4幅東漢畫像石《扁鵲針灸行醫圖》,為壹半人半年之狀。同期出土的漢墓彩繪帛畫《老婦問醫圖》所繪神醫扁鵲為人身鵲首之狀。
《漢書·藝文誌》載《泰始皇帝扁鵲俞跗方》二十三卷,說明春秋戰國至東漢前,已經把扁鵲與黃帝相提並論神化。
百度百科-扁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