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中帶淚,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喜劇電影的最高境界最恰切不過,從卓別林的年代開始,電影就開始尋找壹種戲謔的途徑來指涉現實,往往能夠在最不經意間打動眾人,不敢說《三個白癡》是壹部多麽經典的喜劇片,但在現今流行惡搞的大趨勢下,《三個白癡》還能夠獨善其身實屬難得。
《三個白癡》講的是三個朋友間的友誼,這份友誼滋生、發芽於象牙塔,以Rancho為中心的三人組合,在大學中經歷了順從、叛逆再到自我解放和認知的過程,通過這些情節,影片探討的是印度當代大學教育的失敗、以及等級制度等壹系列的問題。而《三個白癡》之所以能夠強烈引起觀眾的***鳴,恐怕就是因為影片中所影射的現實與當下中國太過相似,所以即便影片充滿了異域的色彩,但在某些內涵上,觀眾所能夠理解的東西是相通的。
“All is well!”這是電影中Rancho的壹句座右銘,出生卑微、天資聰穎的他,在這所印度最好的工程學校裏,充當起了反叛者的角色,但這種反叛,並不是Rancho故意使然,相反,他無意去去擔當任何的意見領袖,只是簡單的跟隨心靈的方向。在Rancho看來,壹切都是理想的,順暢的道路最好不過,但艱難困苦亦不在話下,心中只要沒有了恐懼,成功便是手到擒來的。追隨心之所向,這是Rancho給Farhan的忠告,喜愛攝影的他懾於父親和家庭的壓力選擇了不喜歡的機械工程,學的不快樂似乎成了必然。放下心中的恐懼,則是Rancho給予Raju的建議,家庭的貧苦讓Raju背負上了不尋常的壓力,最終只能將其轉化成為對神靈的敬畏。
看吧,這樣兩個人的狀況,這樣兩句忠告,多麽的符合於時下中國大學生們的遭遇。面對理想,我們屈於現實,面對現實,我們又不甘於此,矛盾永遠的存在著。有些人勇敢的踏出了向夢想的那壹步,而大多數的我們,就日復壹日的逐漸泯滅在了現實當中,從此淪為壹個又壹個電影中的Chatur。
《三個白癡》的價值也許正在於此,它著力為觀眾們塑造壹個理想國,在這個國度裏,沒有階級的不平等,沒有價格標簽式的愛情,沒有老師與學生的不對等交流,沒有了現實的不公,沒有了理想的不能實現,這些,是每壹個觀眾都期盼實現的卻遙不可及的,在《三個白癡》裏,這樣的世界似乎可以觸摸得到,影片最後,Rancho所建立的世外桃源,烏托邦式的承載了壹批人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