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帝王將相、卿士大夫、墨客詞人、儒生才子,都是過去了的人物,屬於過去了的時代。如曾國藩者,替愛新覺羅皇室效忠,消滅太平軍,故無產階級謂其人不可取,而其思想體系固無以異於其他士大夫。現代化無須熟讀離騷,當然也無須熟讀曾國藩的家書,因為它決不能指引我們走向明天的世界。但是,它雖然不能指引我們走向明天,卻很能夠指引我們了解昨天和前天,即了解舊中國的政治和社會。舊中國統治階級有它的統治思想和統治方法,這就是以儒為體,以法為用,以黃老為權,以縱橫為變,在這方面,曾國藩有很深的研究和心得。他確實不是壹個書呆子,他的成功主要得力於對傳統政治權術和謀略的運用,而在與弟書中,他最充分、最坦白、最沒有保留地同他的弟弟進行了交流,這本書確實是他作為壹個政治人物講出來的私房話。
應該說,壹個真心希望中國現代化的人,對於在舊中國實行專制統治的“帝王將相”,以及為其制禮作樂、出謀劃策的形形色色的“士師”們的政治謀略和政治權術,上起韓非、李斯、秦皇帝,下至慈禧太後、曾國藩?6?8?6?8從理性上到感情上都不可能不深惡而痛絕之。(至於其他方面,古人當然不乏可取之處,如劉、薄所說的兩條,又如曾國藩的嚴以教子。)然而,欲求中國之現代化,尤其是願意多思考思考中國的歷史和未來的人,卻又非認真研究和剖析這種代代心傳的“法”“術”不可,其理自明,無須多說。
總之,曾國藩壹生經歷了中國衰朽的過程。就其本人而言,早年專精學問,學做聖賢,著實取得不小成績,後從戎理政,也大有所成。他的門人李鴻章曾感嘆地說:“吾師道德功業,固不待言,即文章學問,亦卓絕壹世。”曾國藩關於治學修身齊家和立誌立功立德的論述,對後人仍有研究和弘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