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中國信息化發展的戰略重點是什麽?

中國信息化發展的戰略重點是什麽?

中國信息化發展的戰略重點

(壹)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

推進“三農”信息服務。利用公共網絡,采取多種接入方式,以農民普遍能承受的價格,提高農村網絡普及率。整合農業信息資源,規範和完善公益性信息中介服務,構建城鄉壹體的信息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市場、科技、教育、醫療衛生等適用信息服務,支持農村剩余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

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信息技術在能源、交通、冶金、機械、化工等行業的推廣應用,推進設計開發信息化、生產設備數字化、生產過程智能化、管理網絡化。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推動高能耗、高物耗、高汙染產業轉型。推進供應鏈管理和客戶關系管理,大力支持中小企業信息化。

加快服務業信息化。優化政策法規環境,依托信息網絡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網絡增值服務、電子金融、現代物流、連鎖經營、專業信息服務、咨詢中介等新型服務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

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率先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引導人才密集、信息基礎好的地區率先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加快知識和技術從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擴散,開創區域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二)實施電子政務

改善公共服務。逐步建立以公民和企業為對象,以互聯網為基礎,中央和地方政府協調配合,多種技術手段相結合的電子政務公共服務體系。重視推動電子政務服務向街道、社區、鄉村延伸。逐步增加服務內容,擴大服務範圍,提高服務質量,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

加強社會管理。整合資源,形成全面、高效、靈敏的社會管理信息網絡,提升社會綜合治理能力。配合* * *完善社會預警和應急處置網絡運行機制,增強對各類突發事件的監測、決策和應急處置能力,確保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加強綜合監管。適應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率、規範監管行為的需要,深化相應業務系統建設。以財政、金融、稅務、工商、海關、國資監管、質檢、食品藥品安全等重點業務為重點,統籌規劃、分類指導,有序推進相關業務系統間、中央與地方間的信息共享,促進部門間業務協同,提高監管能力。建設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系統,規範和維護市場秩序。

改善宏觀調控。完善經濟運行的財政金融信息系統,提高國民經濟預測、預警和監測水平,增強宏觀調控決策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三)建設先進的網絡文化

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網上傳播。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加快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作品數字化、網絡化,規範網上文化傳播秩序,使科學理論、正確輿論、高尚精神、優秀作品成為網上文化傳播主流。

改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務。鼓勵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行業加快信息化步伐,提高文化產品質量,增強文化產品供給能力。加快整合文化信息資源,加強公共文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務體系,將文化產品輸送到千家萬戶,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

加強互聯網宣傳和文化交流。整合互聯網宣傳資源,完善互聯網宣傳體系建設,不斷提高互聯網宣傳工作整體水平,不斷提升宣傳效果,擴大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建設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倡導網絡文明,加強網絡道德約束,建立健全網絡行為規範,積極引導群眾網絡文化創作實踐,自覺抵制不良內容侵蝕,摒棄網絡謾罵和低俗之風,全面建設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

(四)推進社會信息化

加快教育和科研信息化的步伐。提高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信息化水平,繼續推進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實現優質教育資源享有,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發展多層次、互動的網絡教育培訓體系,方便公民自主學習。建立和完善國家教育科研基礎條件網絡平臺,提高教育科研設備網絡利用水平,促進教育科研資源共享。

加強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建設和完善覆蓋全國、快捷高效的公共衛生信息系統,提升疫情監測、應急響應和救治能力。推進醫療服務信息化,改善醫院管理,開展遠程醫療。統籌電子病歷,推進醫療、醫藥、醫保機構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支持醫療體制改革。

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信息服務體系。構建多層次、多功能的就業信息服務體系,加強就業信息統計、分析和發布,完善技能培訓、就業指導和政策咨詢服務。加快全國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推進社區信息化。整合各類信息系統和資源,建設統壹的社區信息平臺,加強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信息管理,完善社區服務。

(5)完善綜合信息基礎設施。

推進網絡融合,實現向下壹代網絡的轉型。優化網絡結構,提升網絡性能,推動綜合基礎信息平臺發展。加快改革,從業務、網絡、終端等方面推進“三網融合”。發展多種形式的寬帶接入,大力推進互聯網的應用和普及。推動有線、地面和衛星數字廣播電視發展,完成廣播電視由模擬向數字的轉換。應用光電傳感、射頻識別等技術拓展網絡功能,發展和完善綜合信息基礎設施,穩步實現下壹代網絡轉型。

建立和完善普遍服務體系。加快制度建設,面向貧困地區和社會群體,建立健全以普遍服務基金和相關優惠政策為基礎的補貼機制,逐步將普遍服務從基礎電信、廣播電視服務拓展到互聯網服務。加強宏觀管理,拓寬多種渠道,促進普遍服務市場主體多元化。

(6)加強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建立和完善信息資源開發利用體系。加快人口、法人單位、地理空間等國家基礎信息庫建設,拓展相關應用服務。引導和規範政府信息資源的社會化增值開發利用。鼓勵企業、個人和其他社會組織參與信息資源的公益性開發利用。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大力發展以數字化、網絡化為特征的現代信息服務業,促進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充分發揮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在節約資源、能源、提高效率方面的作用,充分發揮信息流在人員流、物質流、資金流中的導向作用,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

加強全社會信息資源管理。規範生產、流通、金融、人口流動、生態環境等領域的信息采集和標準制定,加強信息資產嚴格管理,促進信息資源優化配置。實現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及時處理、安全保存、快速流動和有效利用,基本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優先領域的信息需求。

(7)提高信息產業的競爭力。

突破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集成創新,突出自主創新,突破關鍵技術。選擇技術關聯度高、產業帶動性強的產品和項目,推進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產學研用結合,實現信息技術關鍵領域的自主創新。積蓄力量,攻堅克難,從外圍逐步向核心靠近,推進原始創新,努力跨越核心技術門檻,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

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信息產業。加強政府引導,突破集成電路、軟件、關鍵電子元器件、關鍵工藝裝備等基礎產業發展瓶頸,提高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逐步形成技術領先、基礎雄厚、自主發展能力強的信息產業。優化環境,引導企業資產重組和跨國並購,促進產業聯盟,加快培育和發展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公司和具有技術專長的中小企業,建立競爭優勢。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勵經營企業和制造企業共同拓展國際市場。

(八)建設國家信息安全體系。

全面加強國家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堅持積極防禦、綜合防範,探索和把握信息化與信息安全的內在規律,積極應對信息安全的挑戰,實現信息化與信息安全的協調發展。堅持立足國情,綜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風險,確保重點,優化信息安全資源配置。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重點保護關系國家安全、經濟命脈和社會穩定的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加強密碼技術的開發和利用。建立網絡信任系統。加強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建設和完善信息安全監測體系,提高應對和防範網絡安全事件的能力,防止有害信息傳播。高度重視信息安全應急響應,完善信息安全應急指揮和安全通報制度,不斷完善信息安全應急響應預案。從實際出發,促進資源共享,重視災難備份建設,增強信息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的抗災能力和災難恢復能力。

大力提升國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積極跟蹤、研究和掌握國際信息安全領域的先進理論、前沿技術和發展趨勢,密切關註信息技術產品中漏洞和後門的發現和研究,掌握核心安全技術,提高關鍵設備的能力,促進我國信息安全技術和產業的自主發展。加快信息安全人才培養,增強國民信息安全意識。不斷提高網絡輿論宣傳的法律保障能力、基礎支撐能力、管控能力和我國在國際信息安全領域的影響力,建立健全維護國家信息安全的長效機制。

(九)提高國家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打造信息人才隊伍。

提高國民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加強領導幹部信息知識培訓,普及政府官員信息技術技能培訓。配合現代遠程教育項目,組織誌願者深入老少邊窮地區從事信息知識技能服務。普及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的信息知識和技能普及活動,提高國民教育水平和信息能力。

培養信息化人才。構建以學校教育為基礎,以在職培訓為重點,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公益性培訓與業務培訓相補充的信息化人才培養體系。鼓勵各類專業人員掌握信息技術,培養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