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什麽叫海洋

什麽叫海洋

海洋是地球上最廣闊的水體的總稱,指地球表面被各大陸地分隔為彼此相通的廣大水域。海洋的中心部分稱作洋,邊緣部分稱作海,彼此溝通組成統壹的水體。 地球上海洋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裏,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平均水深約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占地球上總水量的97%,而可用於人類飲用只占2%。地球上四個主要的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

因為地球海洋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裏)遠遠大於陸地面積,故有人將地球稱為壹個“大水球”。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別占地球海洋總面積的46%、24%和20%。重要的邊緣海多分布於北半球,它們部分為大陸或島嶼包圍。最大的是北冰洋及其近海、歐洲的地中海、加勒比海及紅海其附近水域、白令海、鄂霍次克海、黃海、東海和日本海。

海水溫度是反映海水冷熱狀況的壹個物理量。世界海洋的水溫變化壹般在-2℃-30℃之間,其中年平均水溫超過20℃的區域占整個海洋面積的壹半以上。海水溫度有日、月、年、多年等周期性變化和不規則的變化,它主要取決於海洋熱收支狀況及其時間變化。壹般來說,影響海洋表層水溫的因素有潮汐、太陽輻射、沿岸地形、氣象、洋流等。經直接觀測表明:海水溫度日變化很小,變化水深範圍從0-30米處,而年變化可到達水深350米左右處。在水深350米左右處,有壹個恒溫層。但隨深度增加,水溫逐漸下降(每深1000米,約下降1℃-2℃),在水深3000-4000米處,溫度達到2℃-1℃。海水溫度是海洋水文狀況中最重要的因子之壹,常作為研究水團性質,描述水團運動的基本指標。研究海水溫度的時間分布及變化規律,不僅是海洋學的重要內容,而且對氣象學、航海學、捕撈業和水聲等學科也很重要。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當地時間2013年4月26日公布的海洋生態調查報告稱,2012年美國東北大陸架的海洋表面溫度(SST)創造了150年來的新高。其高於往年春夏兩季的平均溫度,且有逐漸升高的趨勢,達到了14攝氏度,超過了1951年的數據,而過去三十年的SST通常低於12.4攝氏度。

含鹽率

世界各大海洋的海水所含的鹽分各處不同,平均約為3.5%,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無機鹽,最常見的是氯化鈉,即日用的食鹽。有些鹽來自海底的火山,但大部分來自地殼的巖石。巖石受風化而崩解,釋出鹽類,再由河水帶到海裏去。在海水汽化後再凝結成水的循環過程中,海水蒸發後,鹽留下來,逐漸積聚到現有的濃度。海洋所含的鹽極多,可以在全球陸地上鋪成約厚500英尺的鹽層。

影響氣候

海洋是地球上決定氣候發展的主要的因素之壹。海洋本身就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儲熱體。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熱能傳送帶。海洋與空氣之間的氣體交換(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二氧化碳和甲烷)對氣候的變化和發展有特別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