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壹毀譽參半的評論,是曹操擔任洛陽北部尉時汝南名士許劭對其評價,也成為歷史,乃至今人對曹操幾近蓋棺定論的評價。但是,無論歷史教科書,還是民家傳說,多是曹操亂世與治世的“陰謀與智慧”,就連家喻戶曉的《三國演義》,從壹開始的孟德獻刀和誤殺田伯奢壹家這兩件事,對曹操性格的多疑與品行的卑劣基本上定格了。但是,無論奸雄還是能臣,都不應是天生的,而應有個形成的環境和過程,《卑鄙的聖人:曹操》第壹部正是將曹操放在東漢末年的歷史背景下,通過對他的頑劣童年、家道變遷、求學交友、仕途波折的壹路細數,讓我們看到壹個不總是卑鄙陰險,也不總是運籌帷幄的曹操,相反,正是他的經歷和遭遇拓展了他的人脈,歷練了他的才學,也造就了他的雙面性格。讀完本書,更加深了我對時勢造英雄這句話的認識,也真正理解了赤壁之戰後諸葛亮所說的“曹操在北方根基仍在,若殺曹操北方必將大亂”這句話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