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領先全球,想想看鄭和的龐大艦隊威行天下時,比歐洲大航海殖民時代
還更早,然而物極必反,當中國皇朝權威最專制的時候,西方民主政治正好
興起,因此形勢互易,太陽的光芒「從西方升起、東方落下」。
有鑒於清朝中晚期以來的天災人禍,中國內則動亂四起、外則列強入侵,
誌士仁人莫不紛紛尋求救亡圖存之道,自清末民初以來人才輩出:嚴復、
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袁世凱..........乃至於汪精衛、
蔣中正、毛澤東,所謂殷憂啟聖、時勢造英雄。為什麼在眾多的英雄人物裏,
孫中山在中國人民心中最具重量?我想原因是其人格的偉大吧!
曾國藩勦滅太平天國,其功之高、其勢之大,足可取滿清而代之,但是他
囿於儒家忠君思想、畏於清議與歷史的批判,遂不敢稱帝。
袁世凱是清末的朝廷棟梁,但因私心過重而自為帝,於是招致罵名。
孫文<上李鴻章書>時仍是改革人士,但是當中法戰爭清軍擊潰入侵的法軍
卻委屈求和而喪失利權和尊顏,他便覺悟到非革命無以救中國。
民國肇建,***和改變了兩千年的皇權政治,此其千古不朽之事功;然為求
初生的中華民國這個嬰兒有壹個和平成長的機會,於是他讓臨時大總統之位
給袁世凱,自願從事於實業建設,此其功成不居的表現。
孰知袁卻帝制自為,孫不得以而討袁,南北戰爭起,孫是為民國長遠宏基想,
非戰之罪也,並不與其遺願「和平、奮鬥、救中國」相違,孫、袁二人之人格
於茲高下立判。
我認為孫中山的「偉大」並不在於他建立了民國,而在於他無私的人格。
金庸《射雕英雄傳》裏創造了「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郭靖這壹位虛擬的
小說人物;孫中山不正是真實的「為國為民」之大俠嗎?
至於因其國父尊稱和過去高等教育上將其思想列為必修課程的作法而致有神化的批評聲音,這已是後現代解構文化之必然現象,歷史是存在著爭議的本質,
人物臧否、百家爭鳴是正常,卻也無礙於孫中山的偉人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