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前哨米廠開始較勁
“今年的米價註定要漲,早在8月底9月初,米廠就開始打起來了”“其實,今年的米價註定要漲,因為早在8月底9月初,米廠就開始打起來了。”於占軍,哈爾濱市方正縣伊漢通鄉居民,全縣大小幾百家米廠的設備,安裝維修的工程卻全是他攬下的。“要論對當地大米市場的熟悉“從8月底起,我就很少回家,忙著給各個米廠換設備,其中新上大型設備就有十幾家。”所謂“大型設備”,是指日夜連續生產、日產能力在50噸以上的大米加工機器。
除了“大家夥”,不少米廠還預先租賃或添置了用來拉稻谷的車輛。僅方正縣寶興鎮的新龍米廠,今年9月就租好了4輛大卡車,而該鎮另壹個大戶魏軍,則壹下子買了兩輛新車。
這壹切意味著,壹場大戰即將開始。在接下來的那段日子,各個米廠又逐村逐戶發名片,聯系上家,壹家米廠的老板說:“那壹陣子,都是晚上11點才回家。”
南方天災客商蜂擁北上
進入8月,每天都有200多個電話來咨詢米價,其中70%都是南方的客商是什麽原因讓這些以前不溫不火的米廠變得如此興奮呢?方正縣蓮花米廠老板施紅說:“米廠火不火,關鍵看有沒有銷路。”
據於占軍介紹,方正縣每年產原糧35萬噸,外銷20萬噸,絕大多數流往北京周邊地區,能夠進軍南方市場的只有該縣最大的加工商——松南鄉的顧長奎。
而進入今年8月後,情況卻發生了變化。寶興鎮新龍米廠經理王足業說:“每天都有200多個電話來咨詢米價,其中70%都是南方的客商。”因為來電太多,壹部電話不夠用,王足業還在兒子的臥室裏又加裝了壹部。進入9月,南方來人了。
黑龍江幾乎每個產糧區,從20元壹個床位的小旅館到幾百元壹宿的星級酒店,到處住滿了各種口音的南方人。他們在攜帶的地圖上圈出各個米廠的位置,然後壹個個地跑。更有些人,直接住到當地農戶家裏,對著還長在地裏的稻子侃價。五常市杜加鎮農民孟明說:“最多的時候,我們村裏住了30多個南方客商。”
這麽多的南方人壹下子湧入黑龍江顯然不是沒有緣由的。“這是我第壹次來東北進貨。”程世文是鄭州糧油批發市場的壹名大米批發商,常年只在江淮、湖北及兩廣地區從事大米購銷經營,“沒辦法啊!今年江淮地區受災嚴重,河南南部當地的大米價格竟漲到0.96元/斤,拉到鄭州光成本價就達1元/斤,利潤空間小,而且當地根本收不到原糧,我們只能跑東北來了。”
南方天災,無數南人北上,這無疑給黑龍江的米廠老板透露了這樣的信息:大米要漲價!而先於大米15天開秤收糧的大豆價格暴漲,更讓很多人堅信了這壹點。五常市大米協會會長任占東說:“因為大糧(指大豆、玉米、小麥、稻谷。記者註)價格之間有相互拉動作用,大豆漲價起到了信號作用。”
然而,耐人尋味的是,就在9月,黑龍江省糧油信息中心還發布警示稱:預計新糧價格將低開,黑龍江水稻市場低迷,整體價格將低於去年。黑龍江省糧油信息中心作出這壹判斷的理由是:到今年6月,黑龍江糧食庫存總量為798.1億斤,其中水稻為200多億斤,占全國的壹半以上。
對此,方正縣壹位曾經擔任主管財稅縣領導的大米經銷商感慨道:“在很多時候,市場主體要比政府敏銳得多,判斷正確得多。也正是因為有了市場,市場主體才會這麽接近實際情況。”
米價攀升農民惜售憋價
面對米廠壹天壹個的“驚喜價”,農民卻有了自己的算盤,“都憋著看價到底能漲到什麽份上”
進入9月下旬,收購戰愈加火熱。
9月25日那天,哈爾濱五常鎮樺樹村村民李明正在地裏割稻。正割著,壹個南方人雇了脫粒機和三輪車來到了壟頭,買他正割的稻谷,這大大超出了李明的經驗,“真夠新鮮的,稻沒曬沒晾都能賣掉!”
價格談攏後,南方客商就地把稻谷脫粒,用三輪車運往了附近壹家小米廠,碾米、裝袋,當天晚上,卡車將大米運走。兩天後,田裏的稻谷應該已經成了北京市民桌上香噴噴的米飯。
為了在新稻收購中贏得先機,以在最終價格確定上取得優勢,此後的十幾天裏,各米廠之間較著勁兒往上提價,壹般情況是每壹兩天漲5厘到壹分。到10月30日,稻谷收購價已漲到0.58元/斤,此後,價格上揚的速度更是突然加快,基本壹天漲壹分。到11月4日,新龍米廠經理王足業開出的收購價格已達到了0.63元/斤,這比20多天高出了壹角多。
然而,面對米廠壹天壹個的“驚喜價”,農民卻有了自己的算盤。從11月4日開始,方正縣伊漢通鄉紅旗村村民王維軍將收購下來的稻谷堆在了自己的院場裏,不賣了。
越來越多的農民明白了這樣壹個道理:增產不壹定增收,學會賣東西才能掙錢。既然米價天天見漲,何不再等到高峰時再拋出去。
說起這事,伊漢通鎮吉林村的村婦李曉華就懊惱不已:今年她家裏收了3萬斤稻谷,糧價漲到0.54元/斤時,她把稻谷賣了出去,而鄰居王金珠比她僅多放了壹個晚上,每斤就多賣了0.02元,如果等到現在,那3萬斤稻谷更是能多賣上近千元。
因為是名牌大米不愁銷路,維良、丹貝、常吉等當地龍頭加工企業,在春季育秧就投資預訂了當地秋後收割的稻谷,並承諾以高於保護價壹二分錢的價格收購。但是,“現在價格漲上來了,農民才不管妳訂單不訂單的,誰的價高就賣給誰。”據維良米業的負責人康寧介紹,往年這時候,生產基地送稻子的車子都排到了院子外面,而今年,公司用車到基地去收,到10月31日才拉回了壹車。
市場膠著產區建倉收糧
黑龍江省糧食局辦公室負責人透露,該省今年目前還沒有拋售庫存陳化糧的計劃,然而,到了11月5日,市場形勢出現了微妙的變化:由於批發商出於銷售風險的考慮,進貨量減少,米廠受其影響,也不再調價,而農民依舊持觀望狀態,雙方呈現了膠著狀態。
這壹情況到目前仍然沒有改變。而此時,政府的態度卻耐人尋味。
據黑龍江省糧食局辦公室壹位姓蔔的副主任透露,該省今年目前還沒有拋售庫存陳化糧的計劃。該名副主任還證實了當地媒體報道的消息:近日,黑龍江墾區17座萬噸米倉全部建成,並已開始接受今年的新稻入倉。
壹位圈內人士指出,當地這樣的做法,不排除是為了減小市場投放量、避免糧價再度走低的情況發生。
而糧食局另壹位副主任付某則稱:“黑龍江省糧食庫存充足,不但能夠保證全省糧食的正常需求,而且有能力保證為國內主銷區提供糧源、補充庫存,但前提是:必須按照市場化的模式來運作。”
糧價上漲農民是否得、米廠利潤豐厚,農民得到的實惠遠遠不夠
蔔副主任再三強調:目前的糧油價格波動屬正常的恢復性上揚,其結果起到了保護農民利益、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作用。
農業部官員在媒體采訪時也稱:糧油價格波動屬正常的市場調節,對於保護農民利益有積極的意義。
采訪中,無論是零售商、批發商以及米廠,也都將漲價的原因歸結為“原糧漲了,我們只是水漲船高”,事實果真如此嗎?
以黑龍江五常大米為例,在其稻谷從0.53元/斤漲到0.58元/斤期間,北京市民買的五常大米卻從1.10元/斤漲到了1.40元/斤(以出米率計為70%,即1斤稻谷產出0.70斤大米計算,折合成稻谷價格,相當於稻谷從0.77元/斤漲到0.98元/斤),相當於稻谷價格漲了0.21元/斤。
如果僅是原糧漲價,那多出來的0.16元/斤又是從哪裏來的呢?
據批發商程世文介紹,在正常情況下,他們的利潤為大米每斤五厘至壹分錢,而在價格暴漲期間則可以增加十倍以上。
10月15日,程世文以0.66元/斤從方正縣購得30噸無香米,運費為300元/噸。10月20日,這批無香米運到鄭州後以0.92元/斤批發價出售。當天售完,凈掙6000元,利潤合0.10元/斤。
“事實上,我們的利潤空間比這還要大得多”,程世文說,“稻價漲的次數越多,米價漲價翻番的倍數就越大。這樣,就能夠保證最大的利潤永遠掌握在批發商手裏。”
米廠的利潤也會隨著米價上漲而大幅增加,程世文舉例說,比如長粒香,在漲價前稻價為0.58元/斤,大米的出廠價為0.85元/斤,可以算出此時的利潤為0.015元/斤,如米廠的日生產量為120噸大米,該米廠每天的利潤就為3000元。稻價漲到0.61元/斤時,大米的出廠價漲到0.93元/斤,可以算出此時的利潤為0.041元/斤,則該廠每天的利潤就增至8200元,是漲價前的2.73倍。
據程世文透露,二級經銷商的利潤在漲價前約為每斤壹兩分錢,漲價後可增至四五分錢。
而五常市大米協會提供的數據表明:通過漲價,五常市稻農可以增收四五千萬元,平均每戶增收800元,每人增收200元,每畝增收不到20元。與此同時,糧油價格上漲同時又帶動著種子、化肥、電費等農用物資的漲價,使農民增收的幅度大打折扣,農民得到的實惠遠遠不夠。
黑龍江省糧食局辦公室蔔副主任說道:“從目前看來,單純靠市場化手段,還是很難實現政府預期的讓農民奔小康的目標。解決農民增收問題的路還很長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