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的範曄《範式字巨卿》的翻譯:
範式,字巨卿。少年時去太學上學,和汝南的張劭是朋友。張劭字元伯。後來兩人同時請假回故鄉。範式對張劭說:“兩年以後,我將到妳家拜訪妳的父母,來看妳的子女。”就壹同約定了時間。後來約定的時間快到了,張劭把這事詳細的告訴了母親,請母親設宴等待範式到來。
張劭的母親說:“已經分別了兩年,相隔千裏的約定,妳怎麽敢相信它是真的呢?”張劭說:“巨卿是講誠信的人,壹定不會做事不合情理。”他母親說:“如果果真如此,我自當為妳們釀酒。”到了那壹天,範式果然到了。兩人壹同喝酒,盡興後分別。
原文:
範式,字巨卿。少遊太學,為生,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並告歸鄉裏。式謂元伯曰:“後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乃***克期日。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裏結言,爾何相信之審邪?”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母曰:“若然,當為爾醞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擴展資料:
《範式字巨卿》選自南朝宋的範曄寫的《後漢書》。
創作背景:
元嘉九年(432年),範曄在為彭城太妃治喪期間,行為失檢得罪了司徒劉義康,被貶為宣城太守,範曄郁郁不得誌,就借助修史來寄托他的誌向,開始寫作《後漢書》。範曄以《東觀漢記》為基本史料依據,以華嶠書為主要藍本,吸取其他各家書的長處,刪繁補缺,整齊故事。
《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195年的史事。
文中人物:
範式,東漢時期名士。被舉為州郡的茂才,四次升遷至荊州刺史。後升遷至廬江太守,享有威名,死在任上。與汝南郡人張劭是好朋友,因此留下了“雞黍之交”的美名。
2. 範式 字巨卿 翻譯範式,字巨卿,和汝南的元伯是朋友。兩個人壹起去太學上學,後來範式要回故鄉。範式對元伯說:“兩年以後我就回來,將拜訪妳的父母,來看妳。”就壹同約定了時間。後來約定的時間快到了,元伯把這事詳細的告訴了母親,請母親設宴等待範式到來。元伯的母親說:“已經分別了兩年,相隔千裏的約定,妳怎麽敢相信它是真的呢?”元伯說:“巨卿是講誠信的人,壹定不會做事不合情理(違背諾言)。”他母親說:“如果果真如此,我自當為妳們釀酒。”到了那壹天,範式果然到了。兩人壹同喝酒,盡興後分別。
天寶中年,有壹個書生遊歷到了宋州。當時李勉年少而且貧苦,和書生住在同壹家旅店,然而不到十天,書生生了大病,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書生臨終前對李勉說:“我家住在洪州,將要到北都當官,然而在這裏得病而死,是我的命啊。”於是拿出行囊中的錢壹百兩給李勉,說:“妳為我打理我死後的事,剩下的錢就歸妳了。”李勉答應為他辦事,剩下的錢卻秘密放置在墓中於那書生壹同埋葬。幾年後,李勉在開封做官。那個書生的兄弟攜帶著洪州的文書來了,壹路上尋找那書生的行蹤。到了宋州,得知李勉為他主持了喪事,專門到開封拜謁,詰問那書生錢財所在。李勉請他到了墓地所在的地方,取出錢財給他。
19、D
20、B(不確定)
21、1、已經分別了兩年,相隔千裏的約定,妳怎麽敢相信它是真的呢?
2、妳為我打理我死後的事,剩下的錢就歸妳了。
22、範式:信守承諾
李勉:不曉得。
3. 範式字巨卿 閱讀答案壹)
範式,字巨卿,與汝南元伯為友。二人並遊太學,後告歸鄉裏。式謂元伯日:“後二年當還,
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乃***克①期日。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②母,請設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裏結言,爾何敢信之審③邪?”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④。”母曰:“若然,當為爾醞酒。”至其日,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二)
天寶中,有書生旅次宋州。時李勉少年貧苦,與書生同店,而不旬日,書生疾作,遂至不救。臨絕語勉日:“某家住洪州,將於北都求官,而於此得疾而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兩遺勉,曰:“汝為我畢死事,余金奉之。”勉許為辦事,余金乃密置於墓中而同葬焉。後數年,勉尉開封。書生兄弟賫⑤洪州牒⑥來,累路尋生行止。至宋州,知李為主喪事,專詣開封,詰金之所。勉請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註]①克:約定。 ②白:告訴。 ③審:確實。 ④乖違:做事不合情理。⑤賫(ji):攜帶。 ⑥牒:文書。
1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壹項是(3分)
A.二人並遊太學(壹起) B.元伯具以白母(詳細)
C.因出囊金百兩遺勉(給予) D.勉許為辦事(贊成)
20.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兩項是(4分)
A.乃***克期日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B.請設饌以候之 屬予作文以記之
C.而於此得疾而死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D.將於北都求官 欲報之於陛下也
21.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二年之別,千裏結言,爾何敢信之審邪?
②汝為我畢死事,余金奉之。
22.範式和李勉都看重友情,但在具體表現上有所不同。請結合文意,作簡要評析。(4分)
提問者:
4. 範式 字巨卿 翻譯範式,字巨卿,和汝南的元伯是朋友。
兩個人壹起去太學上學,後來範式要回故鄉。範式對元伯說:“兩年以後我就回來,將拜訪妳的父母,來看妳。”
就壹同約定了時間。後來約定的時間快到了,元伯把這事詳細的告訴了母親,請母親設宴等待範式到來。
元伯的母親說:“已經分別了兩年,相隔千裏的約定,妳怎麽敢相信它是真的呢?”元伯說:“巨卿是講誠信的人,壹定不會做事不合情理(違背諾言)。”他母親說:“如果果真如此,我自當為妳們釀酒。”
到了那壹天,範式果然到了。兩人壹同喝酒,盡興後分別。
天寶中年,有壹個書生遊歷到了宋州。當時李勉年少而且貧苦,和書生住在同壹家旅店,然而不到十天,書生生了大病,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
書生臨終前對李勉說:“我家住在洪州,將要到北都當官,然而在這裏得病而死,是我的命啊。”於是拿出行囊中的錢壹百兩給李勉,說:“妳為我打理我死後的事,剩下的錢就歸妳了。”
李勉答應為他辦事,剩下的錢卻秘密放置在墓中於那書生壹同埋葬。幾年後,李勉在開封做官。
那個書生的兄弟攜帶著洪州的文書來了,壹路上尋找那書生的行蹤。到了宋州,得知李勉為他主持了喪事,專門到開封拜謁,詰問那書生錢財所在。
李勉請他到了墓地所在的地方,取出錢財給他。19、D20、B(不確定)21、1、已經分別了兩年,相隔千裏的約定,妳怎麽敢相信它是真的呢? 2、妳為我打理我死後的事,剩下的錢就歸妳了。
22、範式:信守承諾 李勉:不曉得。
5. 範式,字巨卿,與妝南元伯為友《喻世明言》有作品四十卷,均取材於現實生活,小說除了在愛情婚姻問題上反映市民的壹些思想願望外,還在道德行為方面突出歌頌了朋友的情義。
第十六卷《範巨卿雞黍死生交》講述的“雞黍之交”的故事就發生在焦作。雞黍之交典故 範式,字巨卿,東漢山陽金鄉(今山東金鄉縣)人。
壹名範汜。他和汝南人張劭是朋友,張劭字元伯,兩人同時在太學(朝廷最高學府)學習。
後來範式要回到鄉裏,他對張劭說:“二年後我還回來,將經過妳家拜見妳父母,見見小孩。”於是兩人約定日期。
後來約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張劭把事情詳細地告訴了母親,請母親準備酒菜等待範式。張劭的母親說:“分別了兩年,雖然約定了日期,但是遠隔千裏,妳怎麽就確信無疑呢?”張劭說:“範式是個守信的人,肯定不會違約。”
母親說:“如果是這樣,我為妳釀酒。”到了約定的日期範式果然到了。
拜見張劭的母親,範、張二人對飲,盡歡之後才告別而去。 後來張劭得了病,非常嚴重,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日夜探視他。
張劭臨終時,嘆息說:“遺憾的是沒有見到我的生死之交。”殷子征說:“我和郅君章,都盡心和妳交友,如果我們稱不得上是妳的生死之交,誰還能算的上?”張劭說:“妳們兩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陽的範巨卿,是我的死之交。”
張劭不久就病死了。 範式忽然夢見了張劭,帶著黑色的帽子,穿著袍子,倉促的叫他:“巨卿,我在某天死去,在某天埋葬,永遠回到黃泉之下。
妳沒有忘記我,怎麽能不來?”範式恍然睡醒,悲嘆落淚,於是穿著喪友的喪服,去趕張劭埋葬的那天,騎著馬趕去。還沒有到達那邊已經發喪了。
到了墳穴,將要落下棺材,但是靈柩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64643766不肯進去。張劭的母親撫摸著棺材說:“張劭啊,難道妳還有願望?”於是停下來埋葬。
沒壹會,就看見白車白馬,號哭而來。張劭的母親看到說:“這壹定是範巨卿。”
範式到了之後,吊唁說:“走了元伯,死生異路,從此永別。”參加葬禮的上千人,都為之落淚。
範式親自拉著牽引靈柩的大繩,靈柩於是才前進了。範式於是住在墳墓旁便,為他種植了墳樹,然後才離開。
《喻世明言》,明末馮夢龍纂輯,同《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壹起,合稱“三言”,歷來被譽為中國古典短篇小說的寶庫。《喻世明言》有作品四十卷,均取材於現實生活,小說除了在愛情婚姻問題上反映市民的壹些思想願望外,還在道德行為方面突出歌頌了朋友的情義。
第十六卷《範巨卿雞黍死生交》講述的“雞黍之交”的故事就發生在焦作。
6. 漢範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東漢的範式,字巨卿,是山陽郡金鄉縣人,又名汜(泛的通假),他和汝南郡的張劭交了朋友。
張劭,字元伯,兩人曾壹起在京城裏的太學學習。後來範式請假回家時,對張劭說:“兩年後我回來,壹定來拜訪妳的雙親,看看妳的孩子。”
兩人就***同約定了日期。 後來,約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張劭就把這事全告訴了母親,請她準備飯菜來迎接範式。
他母親說:“兩年的離別,相隔千裏的諾言,妳怎麽會相信得這樣認真呢?”張劭說:“巨卿是個重信用的人,壹定不會違背的。”母親說:“如果是這樣,應該為妳們釀酒了。”
到了約定的日期,範式果然來了。他登堂拜見了張劭的父母,就壹起飲酒,極盡了歡樂後才和張劭告別。
後來張劭臥病不起,病情很重,同郡的郅君章、殷子征從早到晚照料看護他。張劭臨死時,嘆息道:“遺憾的是還沒能見壹下我那生死與***的朋友。”
殷子征說:“我與郅君章對您盡心竭力,我們如果不是妳生死與***的朋友,那麽妳再想找誰來與妳相見呢?”張劭說,“象妳們這兩個人,只是我活著時的朋友罷了,山陽郡的範巨卿,才是我所說的生死與***的朋友。”壹會兒張劭便死了。
範式忽然夢見張劭穿著黑祭服,帽子也沒系好,垂掛著帽帶,拖著鞋子叫道:“巨卿,我在某日死了,該在某日下葬,永遠回到地下去了,您如果沒有忘記我,是否能再見我壹面?”範式清清楚楚地醒過來,悲痛地嘆息著,禁不住哭泣起來,眼淚直往下掉,於是他就穿上了給朋友服喪時穿的衣服,按照張劭的安葬日期,趕馬前去奔喪。範式還沒有趕到而靈車已經啟行了。
壹會兒靈車就到了墓穴,馬上要把棺材下葬到墓穴中去了,而棺材卻不肯朝前了。他母親撫摸著棺材說:”元伯,妳是否還有什麽指望呢?”於是就把棺材停下。
過了壹會兒,便看見白車白馬,有人痛哭著奔來。張劭的母親望著那車馬說:”這壹定是範巨卿了。”
壹會兒範式就到了,他磕頭吊唁,說道:“走吧元伯,死者和生者走不同的路,從此我們永遠分別了。”參加葬禮的上千人,都為他們的別離而淌眼淚。
範式便握著牽引棺材的繩索向前拉,棺材這才向前移動了。範式就留在墳邊,給張劭壘了墳,種了樹,然後才離去。
7. 《“範式字巨卿”閱讀答案附翻譯》古詩原文及翻譯作者: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19分)範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也。少遊太學,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
劭字元伯。二人並告歸鄉裏。
式謂元伯曰:“後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乃***克期日。
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別,千裏結言,爾何相信之審邪?”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
母曰:“若然,當為爾醞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後元伯寢疾篤,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視之。元伯臨盡,嘆曰:“恨不見吾死友!”子征曰:“吾與君章盡心於子,是非死友,復欲誰求?” 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
山陽範巨卿,所謂死友也。”尋而卒。
式忽夢見元伯,玄冕垂纓,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當以爾時葬,永歸黃泉。子未我忘,豈能相及!”式恍然覺寤,悲嘆泣下,具告太守,請往奔喪。
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馳往赴之。巨卿既至,叩喪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異,永從此辭。
”式遂留止冢次,為修墳樹,然後乃去。 後到京師,受業太學。
時諸生長沙陳平子亦同在學,與式未相見。而平子被病,將亡,謂其妻曰:“吾聞山陽範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
吾歿後,但以屍埋巨卿戶前。”乃裂素為書,以遺巨卿。
既終,妻從其言。 時式出行適還,省書見瘞,愴然感之,向墳揖哭,以為死友。
乃營護平子妻兒,身自送喪於臨湘。長沙上計掾史到京師,上書表式行狀。
三府並辟,不應。 (《後漢書·獨行列傳》有刪節)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思相同的壹組是( )(3分)A.二人並告歸鄉裏 四美具,二難並B.爾何相信之審邪 審容膝之易安C.後元伯寢疾篤 則劉病日篤D.時式出行適還 適莽蒼者,三餐而反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說明範式是位信士的壹組是( ) (3分)①至其日,巨卿果到 ②子未我忘,豈能相及 ③投其葬日,馳往赴之 ④營護平子妻兒,身自送喪於臨湘 ⑤省書見瘞,愴然感之 ⑥三府並辟,不應A.②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①③④6.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壹項是( ) (3分)A.範式跟張劭關系很好,兩人分別時,範式對張劭說兩年後要去拜見他的母親,並看望他的孩子。
B.元伯請求母親設宴款待範式,但母親對兩年之約有所疑慮,元伯對範式的肯定打消了母親的疑慮。C.張劭托夢給範式說自己要在某天死去,某時下葬,埋怨範式忘了自己,不來奔喪。
範式醒來後忍不住悲嘆流淚。D.陳平子與範式同在京師太學學習,雖然二人素昧平生,但陳平子認為範式是個可以把身後事相托的義士。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0分)(1)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3分)答:(2)乃裂素為書,以遺巨卿。
(3分)答:(3)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伶官傳序》 (4分)答:。
8. 翻譯下面的文言小段範式字巨卿,山陽金張(今山東金山縣)人。年輕時在太學求學,成為眾多求學者之壹,與汝南張劭是同窗好友,張劭字元伯,兩人同時離開太學返鄉,範式對張劭說,二年後我將到妳家拜見妳的父母,看看妳的孩子。於是約好了日期。後來當約好的日期快到的時候,張劭把這件事告訴他母親,請他母親準備酒菜招待範式。母親問:妳們分別已經兩年了,相隔千裏,妳就那麽認真地相信他嗎?張劭回答:範式是壹個講信用的人,他壹定不會違約的。母親說,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就為妳釀酒。到了約好的那日,範式果然來到。大家壹起飲酒,盡歡而別。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翻譯淺顯文言文的能力。必須在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信、達、雅原則和壹定技巧的基礎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詞不離句,句不離段”,加強踩點得分意識,以關鍵詞語、特殊句式為突破口,洞悉得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