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範仲淹和王質
北宋的範仲淹因主張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貶去穎州。當範仲淹卷起鋪蓋離京時,壹些平日與他過從甚室的官員,生怕被說成是朋黨,紛紛避而遠之。
有個叫王質的官員則不然,他正生病在家,聞訊後,立即抱病前去,大搖大擺地將範仲淹壹直送到城門外。在那壹人犯罪株連九族的封建社會裏,王質能做到不計個人利害得失,真誠待友,和那些見利忘義之徒相比較,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對範仲淹來說,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此時此刻,也就壹清二楚了。
2、生死之交的故事
詩人鄭少谷與王子衡相距千裏,素未謀面,卻彼此傾慕,忽悠贈答。鄭少谷曾有詩贊王子衡:“海內談詩王子衡,春風坐遍魯諸生。”意思是:當王子衡講評詩歌時,就是魯國孔子的弟子聽了,也會如春風。
後來鄭少谷死了,王子衡驚聞噩耗,哀傷至極,他不顧千裏奔波,特地趕到福建,為他辦理喪事,寬慰親屬。
3、“元白”情深的故事
俗話說“文人相輕”,但在唐代文壇上,卻有兩個文人給後人留下了文人相親的佳話。他們是白居易和元稹。兩人的友誼,是在***患難中建立起來的。
元和十年正月,白居易與元稹在長安久別重逢,兩人經常暢談達旦,吟詩酬和。但事隔不久,元稹因為直言勸諫,觸怒了宦官顯貴,在那年三月被貶為通州司馬。
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追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鎮軍閥李師道勾結宦官暗殺身亡壹案,被權臣嫉恨,憲宗聽信讒言,把他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
休戚相關的命運,把白居易與元稹緊緊聯系在壹起,他們壹生交誼很深,世人稱為“元白”。
4、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
“管鮑”指春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和他的朋友鮑步牙兩個人。管仲年輕時和鮑叔牙壹起做生意,賺了錢之後,鮑步牙知道管仲家裏十分貧困,總是多分給管仲壹些,絕不認為管仲貪心;管仲幫助鮑叔牙做事時,不壹定件件做得很好,鮑叔牙不認為管仲愚蠢,而理解那是受客觀條件所限。
管仲做官,曾三次被逐,鮑叔牙深知並非管仲人品不好,或是幹得不出色,而是時機和運氣問題……管仲深情感嘆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鮑叔牙後來推薦管仲做了齊國之卿,幫助君大力推行改革,使齊國成了春秋的第壹霸主。現在,人們常以“管鮑之交”形容友誼篤厚。
5、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
青年的馬克思就有著改造社會的強烈願望並付諸行動,因而他受到反動 *** 的迫害,長期流亡在外。1844年,馬克思在巴黎認識了恩格斯,***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對方看得比自己都重要,馬克思長期的流亡,生活很苦,常常靠典當,有時竟然連買郵票的錢都沒有,但他仍然頑強地進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動。
恩格斯為了維持馬克思的生活,他寧願經營自己十分厭惡的商業,把掙來的錢源源不斷地寄給馬克思,他不但在生活上幫助馬克思,在事業上,他們更是互相關懷,互相幫助,親密地合作。
他們同住倫敦時,每天下午,恩格斯總到馬克思家裏去,壹連幾個鐘頭,討論各種問題;分開後,幾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換對政治事件的意見和研究工作的成果。他們之間的關懷還表現在時時刻刻設法給予對方以幫助,都為對方在事業上的成就感到驕傲。
馬克思答應給壹家英文報紙寫通訊稿時,還沒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幫他翻譯,必要時甚至代他寫。恩格斯從事著述的時候,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編寫其中的某些部分。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建立起了偉大的友誼,***同創造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
正如列寧所說的“古老的傳說中有各種各樣非常動人的友誼故事,後來的歐洲無產階級可以說,它的科學時由兩位學者和戰友創造的。他們的關系超過了古人關於人類友誼的壹切最動人的傳說。”
6、周恩來和張學良
周總理和張學良將軍沒有見過幾面,可是他們卻結下了終生的友誼。
在西安事變後,他們才見過第壹次面,不過他們卻是壹見如故。當得知張學良準備和壹起回到南京時,周總理心急如焚,趕忙跑到機場勸阻,不過當他到機場時,飛機已經起飛了。
在張學良被軟禁後,周總理曾想盡辦法營救,奈何沒有成功。在周總理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依然沒有忘記張學良。他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我們不能忘了兩位張先生啊,他們都對國家做過貢獻。
7、魯肅和周瑜
魯肅(172-217),字子敬,東吳四英將第二位,文武全才。魯肅少年看出世道將亂,便苦練箭術。其後周瑜帶了幾百人從魯肅門前過,向魯肅借糧。魯肅當時前裏有兩囤米,魯肅當時就借了壹囤米給周瑜。周瑜十分感謝魯肅,後來向孫權推薦了魯肅。
魯肅見了孫權,明確提出了與曹操、袁紹三分天下的想法,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孫權非常敬重魯肅,與他日夜交談。208年,曹操南下,東吳分為主戰主和兩派。魯肅立主壹戰,並主動前往江夏請諸葛亮過江,使孫權看到了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
赤壁之戰中,魯肅以武將身份出戰,總領三軍,立下了很大的功勞。赤壁之戰後,魯肅立主將荊州借給劉備,這壹招使得曹操正在寫字的筆嚇得掉到了地上。210年,周瑜病逝,臨死前向孫權推薦魯肅繼任都督。魯肅任都督後不久,劉備取西川成功,於是魯肅開始和關羽就荊州問題展開了鬥爭。
劉備大軍殺至公安,孫權也主張讓呂蒙迎敵。魯肅在關鍵時候挺身而出,與關羽談判,要求以湘水為界,歸還三郡。這就是著名的單刀會。這件事的真正英雄並非關羽,而是魯肅。在單刀會上,魯肅義正言辭,蜀方無言以對,只得割讓三郡。
217年,魯肅病逝,年僅46歲,諸葛亮在成都為魯肅掛孝。孫權稱帝時感慨的說道:“昔日魯子敬就說過會有這壹天,看來子敬真是有遠見呀!”
二 關於古今中外交友的故事(30字左右)
1、雞黍之約
張劭字元伯,汝南人。二人結束學業,壹同歸回故裏。分手時範式對張劭說:“兩年之後,我將去拜訪您的尊親,見見妳的家人孩子。”於是兩人約定了相見的日期。
兩年後,約定的日期快到了,張劭對母親說明情況,請求準備好酒菜等候範式。張母說:“已經分別兩年了,相距千裏,妳怎麽能相信這話能實現呢?”
張劭回答:“範巨卿是誠信之士,壹定不會違約的。”張母說:“果真這樣,我就為妳們釀酒。”到了決定的日子,範式果然如期而至。他拜見了張劭的母親,和張劭相聚飲酒,盡歡而別。
分別後範式做官至山陽郡功曹,和張劭壹直未再見面。張劭的積年舊病越來越沈重,他的同鄉郅君章﹑殷子徵每天早晚都來探望他。張劭臨終時嘆息說:“很遺憾不能見到我的'死友'”。
子徵說:“我和君章盡心盡力照顧妳,這還算不得'死友'的話,還有誰算得上呢?”張劭說:“像妳們二位這樣的,是我活著的朋友。而山陽的範巨卿,才算得上我生死相交的朋友。”
不久他就去世了。壹天,範式突然夢見張劭戴著黑色的帽子,帽子上的帶子也沒有系上,光著腳,對他呼喚道:“巨卿,我已經於某天死去了,另壹天就要下葬,就此永遠陰陽兩隔。
妳即使沒忘了我,也見不到我了。”範式突然驚醒了,悲傷嘆息,流下淚水。他稟告了太守,請求前去奔喪。太守雖然不信,但也不願過於違背範式的心情,就答應了他。
範式脫去官服,穿上與朋友相見的衣服,趕赴張劭下葬的日期,快馬加鞭,急速趕路。範式還未趕到,葬禮已經開始舉行。當到達墓地,將要下葬的時候,棺木怎麽也放不進墓穴。
張劭的母親撫摸這棺木哭著說:“妳還有什麽祈望嗎?”於是就把棺木停在外面壹段時間。接著就看見有白車白馬,壹路號哭而來。張母遠遠看見,說:“這壹定是範巨卿到了。”
範式趕到後,叩拜行喪禮,說:“元伯妳上路吧,我們各自走在生死兩條路上,就此永別了。”來參加葬禮的有上千人,全都流下了眼淚。
範式拉著棺木上的繩子走在前面,棺木才開始移動了。範式留下來,為張劭修好墳墓,在墓地周圍種上樹木,壹切收拾停當,才離去了。
2、管鮑之交
鮑叔牙派到魯國去接管仲的隰朋,聽說魯莊公要殺管仲,慌了,急忙跑去對魯莊公說:“我們國君對管仲恨之入骨,非要親手殺他才解恨。妳們把他交給我吧。”
魯莊公只好將公子糾的頭連同管仲都交給隰朋帶回齊國。管仲進了齊國的地界,鮑叔牙早就等在那裏了。他壹見管仲,如獲至寶,馬上讓人將囚車打開。
把管仲放了出來,壹同回到臨淄。鮑叔牙把管仲安排在自己家裏住下,隨後去向齊桓公推薦管仲。齊桓公說:“管仲不就是射我衣帶鉤的那個家夥嗎?他射的箭至今我還留著呢!
我恨不得剝了他的皮,吃了他的肉,妳還想讓我重用他?”鮑叔牙說:“那時各為其主嘛!管仲射您的時候,他心中只有公子糾。再說,您如果真要富國強兵,建立霸業。
沒有壹大批賢明的人是不行的。”齊桓公說:“我早已經想好了,在我的大臣中,妳是最忠心、最能幹的了,我要請妳作相,幫助我富國強兵。”
鮑叔牙說:“我比管仲差遠了,我不過是個小心謹慎、奉公守法的臣子而已,管仲才是治國圖霸的人才哪!您要是重用他,他將為您射得天下,哪裏只射中壹個衣帶鉤呢!”
齊桓公見鮑叔牙這麽推崇管仲,就說:“那妳明天帶他來見我吧!”鮑叔牙笑了笑說:“您要得到有用的人才,必須恭恭敬敬以禮相待,怎麽能隨隨便便召來呢?”
於是,齊桓公選了壹個好日子,親自出城迎接管仲,並且請管仲坐在他的車上,壹起進城。管仲到了宮廷,急忙跪下向齊桓公謝罪。齊桓公親自把管仲扶起來。
虛心地向他請教富國強兵、建立霸業的方法。管仲講得壹清二楚。兩人越談越投機,壹直談三天三夜,真是相見恨晚。齊桓公接著就任命管仲為相。
3、左羊之交
左伯桃見羊角哀壹表人材,學識又好,就勸他壹同到楚國去謀事,羊角哀也正有這個心思。壹日天晴,兩人便帶了壹點幹糧往楚國而去。曉行夜宿,自非壹日,看看幹糧將要用盡。
而老天又降下大雪來,左伯桃兀自思量,這點幹糧,若供給壹人受用,還能到得楚國,否則兩個人都要餓死。他自己知道學問沒有羊角哀的淵博,便情願犧牲自己,去成全羊角哀的才能。
想罷便故意摔倒地下,叫羊角哀去搬塊大石來坐著休息。等羊角哀把大石搬來,左伯桃已經脫得精光,裸臥在雪地上,凍得只剩了壹口氣。
羊角哀大慟而號。左伯桃叫他把自己的衣服穿上,把幹糧帶走,速去求取功名。言畢死去。羊角哀到了楚國,楚元王因愛惜羊角哀的才能。
以上卿的禮節安葬左伯桃。羊角哀夢見左伯桃說:感謝妳的恩德,我才能得到厚葬。我因為墳冢靠近荊將軍的墳冢。
受到他的逼迫。當月15日那天,羊角哀帶兵馬來到左伯桃墓前,並制作了三個桐木偶,然後自殺,舍命去幫助左伯桃。
4、範仲淹與王質
北宋的範仲淹因主張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貶去穎州。當範仲淹卷起鋪蓋離京時,壹些平日與他過從甚室的官員,生怕被說成是朋黨,紛紛避而遠之。
有個叫王質的官員則不然,他正生病在家,聞訊後,立即抱病前去,大搖大擺地將範仲淹壹直送到城門外。在那壹人犯罪株連九族的封建社會裏。
王質能做到不計個人利害得失,真誠待友,和那些見利忘義之徒相比較,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對範仲淹來說,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此時此刻,也就壹清二楚了。
5、馬克思和恩格斯
1855年4月,馬克思最喜愛的兒子埃德加爾病逝,這給馬克思沈重的打擊,他感到自己快支持不住了。在致恩格斯的信中馬克思傾訴了無限悲痛的心情。
“在這些日子裏,我之所以能忍受這壹切可怕的痛苦,是因為時刻想念著妳,想念著妳的友誼,時刻希望我們兩人還要在世間***同做壹些有意義的事情。”
恩格斯把馬克思夫婦接到了曼徹斯特,在恩格斯的精心安排和照料下,馬克思夫婦度過了人生中最難熬的時刻。恩格斯已是馬克思家中的壹名“編外”成員了。
每次去馬克思家裏,全家就像過節壹般高興,馬克思的女兒們把恩格斯看成“第二個父親”。當然,馬克思壹家人對恩格斯的健康關註,更是牽腸掛肚。
1857年7月在恩格斯生病的時候,馬克思寫信安慰:“親愛的恩格斯,妳可以相信,不管我們如何不幸,我和我的妻子對妳最近健康情況的消息比我們自己的事更為關切。”
兩位老戰友在異地工作時,經常通信相互交流思想,毫不保留地傾訴個人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在他們的1000多封通信中,我們看到這兩位戰友的情深意篤。
有幾天接不到對方信件,彼此就相互掛念起來。馬克思在壹次致恩格斯的信中這樣寫道:“親愛的恩格斯,妳是在哭還是在笑,是在睡覺還是醒著?
最近三個星期,我往曼徹斯特寄了各種各樣的信,卻沒有收到壹封回信。但是我相信都寄到了。”同樣,如果有幾天聽不到馬克思的音訊。
恩格斯就會發出“連珠炮”似的追問“老摩爾,老摩爾,大胡子的老摩爾,妳出了什麽事情?怎麽聽不到妳壹點消息?妳有什麽不幸,妳在做什麽事情?妳是病了?
還是陷入了妳的政治經濟學的深淵?”他們暢所欲言,無所不說,無所不談。對與恩格斯之間的友誼,馬克思作了高度的評價。
1866年2月20日在給恩格斯的信中說:“我們之間的這種友誼是何等的幸福,妳要知道,我對任何關系都沒有作過這麽高的評價。”
恩格斯和馬克思的崇高友誼,為人類樹立了光輝的典範,這兩位偉人的偉大友誼告訴世人:建立在***同信仰和追求基礎之上的友誼,是萬古長青,牢不可破的。
三 關於名人交朋友的故事50字
唐韓愈才華橫溢,但不聽別人的意見,且喜歡賭博。好友張籍並不因韓愈才名遠播,就姑息遷就。他壹再寫信,直言不諱地規勸忠告,終於使韓愈認識到錯誤,幡然悔悟,他把張籍引為生平第壹至交。
四 名人交友的故事
1、杵臼之交
東漢時期,有壹個窮苦好學的讀書人,名叫公沙穆。經過壹段時間的刻苦讀書,總認為自己所學有限,想進入京城太學繼續深造。公沙穆家中窮困,沒有那麼多錢作為他入太學學習的費用。
於是,公沙穆到壹位吳佑的富戶家做舂米工人。吳佑曾任齊相、長史等官職。有壹天,公沙穆正在舂米,吳佑來到他的身邊,吳佑見公沙穆舉止斯文有禮。
根本不像做粗工的人,便和他攀談起來。言談中,吳佑發現公沙穆學識淵博,很有見解。吳佑不顧彼此貧富懸殊,便和他在杵臼前成為朋友。
在封建社會,貧富縣殊,等級森嚴。壹個富豪能夠屈尊降貴與壹個窮苦讀書人交朋友,是件難得之事,因此被傳為壹段佳話。
2、知音之交
有壹年,俞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浪,停泊在壹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雲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
望著空中的壹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誌地彈了起來。他彈了壹曲又壹曲,正當他完全沈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壹個人在岸邊壹動不動地站著。
俞伯牙吃了壹驚,手下用力,“啪”的壹聲,琴弦被撥斷了壹根。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
走到這裏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裏聽了起來。俞伯牙借著月光仔細壹看,那個人身旁放著壹擔幹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
俞伯牙心想:壹個打柴的樵夫,怎麽會聽懂我的琴呢?於是他就問:“妳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妳說說看,我彈的是壹首什麽曲子?”
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贊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
打柴人的回答壹點不錯,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接著他又把這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
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俞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
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這後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
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於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鐘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裏相會。
和鐘子期灑淚而別後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麽也不見鐘子期來赴約,於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
第二天,俞伯牙向壹位老人打聽鐘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鐘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鐘子期的墳前,淒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壹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我唯壹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3、舍命之交
戰國時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楚國求見楚莊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
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後世於是將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4、雞黍之交
範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少年時在太學讀書,與汝南人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讀書後,同歸鄉裏。範式對張劭說:“我兩年後回來,那時我將要去府上拜見尊親,再看看令郎令嬡。”
與此同時兩人還約定了拜見的日期。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間約定的日期將至。張劭把這件事稟告了母親,請母親準備飯食以迎接摯友的到來。
母親說:“分別了兩年這麽長的時間,妳與他又相隔千裏,妳怎麽能那麽相信那約定的時間呀?”張劭說:“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會違背。”
母親說:“要是果真如此,我要為妳們釀酒。”到了約定的這壹天,範式真得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飲,盡歡才散。
5、膠漆之交
陳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年輕時與同郡雷義結為知交。兩人壹起研讀《魯詩》、《顏氏春秋》等經書,都是飽學之士。
太守張雲聞陳重之名,嘉許他的德才品行,舉薦他為孝廉,陳重要把功名讓給雷義,先後十余次向太守申請,張雲不批準。第二年,雷義也被選拔為孝廉,兩人才壹起到郡府就職。
同事中有壹小吏家遭變故,舉債負息錢數十萬,債主天天上門索討,小吏跪求暫緩,仍無法通融,欲訴諸官府,陳重得知後,便私下替他還債。
小吏感恩戴德,登門拜謝,陳重若無其事地說:“這不是我做的,也許是與我同姓名的人代妳償還的吧!”始終不談自己的恩德。
有壹次,壹個同事告假回鄉,忙中穿錯了別人的壹條褲子回去。失主懷疑是陳重拿走,陳重也不置申辯,而去買了壹條新褲賠償他。直到回鄉奔喪的同事歸來,才真相大白。
陳重與雷義兩人同時官拜尚書郎,雷義因為代人受罪,被免職。陳重也以身體有病為理由,辭職壹同還鄉。
後來陳重復出,任細陽縣令,頗有政績,舉措標新立異;又升任會稽郡太守,因為姐姐去世守喪,辭官離職;後又被司徒征召,官拜侍禦史,卒於任上。
五 名人小故事30字的1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