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著名詩人和評論家。 祖籍福建省永春縣桃城鎮洋上村,1928年重九日余氏生於南京。青年時於四川就學,在南京青年會中學畢業後進入金陵大學修讀外文。1945年與覃子豪、鐘鼎文等創辦“藍星詩社”,主編《藍星詩頁》。1946年考入廈門大學外文系。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後轉入廈門大學),1948年發表第壹首詩作,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臺,就讀於臺灣大學外文系。1950年五月到臺灣,九月以插班生考入臺大外文系三年級,兩年後畢業。1952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1953年10月,與覃子豪、鐘鼎文等***創“藍星”詩社及《創世紀》詩刊,致力於現代主義詩歌創作。1956年與範我存女士結婚,後育有四個女兒。年間先後任編譯官及大學教職。1958年到美國進修,獲愛奧華大學藝術碩士,畢業後回臺任教。先後任教於師範大學、政治大學,期間曾兩度赴美任多間大學客席講師。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LOWA)藝術碩士。 先後任教臺灣東吳大學、師範大學、臺灣大學、政治大學。其間兩度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國多家大學任客座教授。1972年榮任政治大學西語系教授兼系主任。1974年到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1985九月離港回臺,定居高雄市,任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外國語文研究所所長。十月獲中國時報新詩推薦獎。1988年起余氏擔任梁實秋文學獎翻譯評審壹職,對之策劃、推動所耗心血非常多。1991年十月於香港參加香港翻譯學會主辦的翻譯研討會,並接受該會頒贈的榮譽會士銜。現在臺灣居住,任臺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
主要詩作有《鄉愁》、《白玉苦瓜》、《等妳,在雨中》、《敲打樂》等;詩集有《靈河》、《石室之死》、《余光中詩選》等;詩論集有《詩人之境》、《詩的創作與鑒賞》等。現已出版詩集21種、散文集11種、評論集5種、翻譯集13種,***40余種。有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鐘乳石》、《萬聖節》、《白玉苦瓜》等十余種。余光中壹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至今馳騁文壇已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