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讀了『壹字千金』的成語故事後, 有什麽感想
感想:學習研究到壹定程度的時候,肯定會有用武之地的,且無須自怨自艾,哀嘆可憐,將自己的優勢運用到正確的地方的時候,肯定會有不壹樣的收獲。
壹字千金,漢語成語,拼音是yī zì qiān jīn,意思是增損壹字,賞予千金。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成語出處:《史記·呂不韋列傳》:“布鹹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壹字者予千金。”
釋義:《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將《呂氏春秋》公布於鹹陽的城門旁,並將千金懸掛於書的上面,廣邀各諸侯國的遊士賓客前來評閱。呂不韋許諾:“如果有人能在書中增加壹個字或減去壹個字,就獎賞給他壹千金。“
(1)壹字千金類似的成語故事擴展閱讀
成語故事:
有壹天,呂不韋召集門客進行商議,看看如何能提高他的威望。有的門客建議呂不韋統兵出征,滅掉幾個國家,立下赫赫戰功,以此來樹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對說:“這辦法有百害無壹利,即使把仗打勝了,回來也升不了官,因為沒有比丞相還高的職務了。重要的是戰爭風險太大,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萬壹戰爭失利,結果會適得其反。”他接著問其它:“還有其它的好辦法嗎?”
過了壹會兒,有壹位門客說:“我們大家都清楚,孔子是個大學問家,他著有《春秋》;孫子很會打仗,他寫了《孫子兵法》。我想,如果我們也效仿前人,著書壹部,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又可以為後人做些貢獻。”
呂不韋聽了很高興,就立即組織他的門客開始這項工作。他再分門別類,編成“八覽”、“六論”、“十二紀”三個部分,***計20多萬字。呂不韋自以為這部書包羅天地萬物古今之事,故得意地取名為《呂氏春秋》。
後來,呂不韋將《呂氏春秋》公布於鹹陽的城門旁,並將千金懸掛於書的上面,廣邀各諸侯國的遊士賓客前來評閱。呂不韋許諾:如果有人能在書中增加壹個字或減去壹個字,就獎賞給他壹千金。“壹字千金”由此而來。
“壹字千金”後來形容詩文的價值極高,以表示對文辭的贊美。
Ⅱ 壹字千金 成語故事
壹字千金_成語解釋
拼音:yī zì qiān jīn
釋義:增損壹字,賞予千金。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出處:《史記·呂不韋列傳》:“布鹹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壹字者予千金。”
故事戰國末期,衛國有個大商人,名叫呂不韋。他在趙國經商時,曾資助過秦莊襄王(名子楚,當時在趙國做人質),並將自己的愛妾趙姬獻給子楚。等子楚回到秦國接掌王位後,呂不韋便被封為文信侯,官居相國。
誰料,秦莊襄王在位僅三年就因病駕崩了。呂不韋便輔佐秦莊襄王十三歲的兒子嬴政(趙姬所生)繼承了王位。這個新即位的小皇帝便是後來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商人出身的呂不韋,由於曾資助過落難時的秦莊襄王,功勞不小。現在他的地位更上壹層樓,連小皇帝嬴政都要尊稱他為“仲父”。
由於嬴政年齡尚小,所以秦國的行政大權全部掌控在呂不韋和趙姬手中。呂不韋急於鞏固自己的政權,加上當時社會又非常盛行養士之風,便也養了三千能夠出謀劃策的門客,作為智囊團。與此同時,他還讓這些形形 *** 、各行各業的門客把自己多年來苦心鉆研的見解和心得壹壹寫成文字,呈現上來。
呂不韋見到如此包含天文地理、風土人情、治理人世等各方面內容的文字資料,萬分欣喜,便將其匯集起來,編成了壹部二十多萬字的巨著,題名為《呂氏春秋》。後來,呂不韋把《呂氏春秋》公布在秦國首都鹹陽,並張貼懸賞告示:“如果有人能在書中增加壹字或減壹字者,就賞賜千金(合黃金壹斤)。”
然而,並沒有人出面給《呂氏春秋》添刪壹字,領取千金之賞。誰不知道呂不韋是秦國有權有勢的人,誰敢對他主持編輯的書籍增減壹個字啊!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成語“壹字千金”。
Ⅲ 類似壹字千金故事的成語故事
詞目:壹字千金
發音:yīzìānjīn
近義詞:壹字千鈞、壹字壹珠、字字珠璣
反義詞:壹文不值
用法:主謂式;作定語、賓語;含褒義
釋義:增損壹字,賞予千金。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出處:《史記·呂不韋列傳》:“布鹹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壹字者予千金。”
示例: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南朝梁·鐘嶸《詩品》卷上)
詞目:壹字千鈞
發音:yīzìqiānjūn
近義詞:壹字千金、字字千鈞
用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分句;含褒義
釋義:鈞:古代重量單位,1鈞=30斤。形容文字有份量。
出處:南朝·梁·鐘嶸《詩品·古詩》:“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壹字千金。”
詞目:壹字壹珠
發音:yīzìyīzhū
近義詞:壹字千金
用法:聯合式;作定語、賓語;含褒義
釋義:壹個字就象壹顆珍珠。形容歌聲婉轉圓潤。也比喻文章優美,辭藻華麗。
出處:唐·薛能《贈歌者》詩:“壹字新聲壹顆珠,囀喉疑是擊珊瑚。”
示例:這樣文字,連我看壹兩遍也不能解,直至三遍之後,才曉得是天地間之至文,真乃~。(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詞目:字字珠璣發音:zìzìzhūjī 近義詞:壹字千金、擲地有聲、生花妙筆反義詞:狗屁不通、詰屈聱牙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釋義:珠璣:珠子。每個字都像珍珠壹樣。比喻說話、文章的詞句十分優美。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任憑是篇篇錦繡,字字珠璣,會不上壹名進士。”
Ⅳ 和壹字千金類似的成語
壹飯千金 壹壺千金 壹刻千金
壹諾千金 壹笑千金 壹擲千金
Ⅳ 壹字千金的成語典故
戰國末期,秦國有壹個大商人,名叫呂不韋,他因在趙國經商時,曾資助過秦莊襄王(名子楚)又把他的妾趙姬送給子楚為妻,待子楚接王位後,便被封為文信侯,官居相國。莊襄王在位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歲的兒子政(趙姬所生)接王位,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呂不韋為仲父,行政大權全操在呂不韋和趙姬的手中。當時養士之風甚盛,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便都養有門客數千人,呂不韋也養了三千門客,作為他的智囊,想出種種辦法來鞏固他的政權。這些門客,三教九流的人,應有盡有,他們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和心得;都提出來寫在書面上。匯集起來,成了壹部二十余萬言的巨著,提名“呂氏春秋”。呂不韋就把這部書作為秦國統壹天下的經典。當時呂氏把這書在秦國首都鹹陽公布:懸了賞格,說有人能在書中增加壹字或減壹字者,就賞賜千金(合黃金壹斤)。這段記載,見“史記”:“呂不韋傳”。後來的人,根據這個故事,引申成“壹字千金”壹句成語,用來形容壹篇文章的價值很高,或者稱贊壹篇文章在修辭上特別出色,字字珠磯,不可多得。例如我們讀到壹位名學者的新作,他提出了壹個新的教學方法,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業程度和品質,還能相應增加教師本身的進修,對這樣的壹篇價值極高的文章,我們便可說它“壹字千金”了。在近代的社會中,樣樣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麽我們說,某著作家的壹篇文章,稿費價格之高,相當於“壹字千金”。不過,通常我們還是用來形容文章的價值或修辭的美妙比較妥當。
Ⅵ 類似壹字千金的成語
壹諾千金
拼音:
yī nuò qiān jīn
近義詞:
言而有信
反義詞:
言而無信
用法:
偏正式;專作謂語;常與出言屬不茍連用
解釋:
諾:許諾。許下的壹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壹諾。”
Ⅶ 壹字千金歷史成語故事
壹字千金成語故事:
戰國末期,大商人呂不韋做了壹筆中外歷史上最大的投機生意。他不惜巨資,把作為人質的異人立為秦國國君。異人當了秦王之後,為報答呂不韋的恩德,封呂不韋為丞相,成為壹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人物。由壹個商人搖身壹變成了進退百官的權威,朝中的大小官員嘴上不說,心裏卻很不服氣。呂不韋也知道他的政治資歷太淺,人們可能在私下議論,他覺得提高聲望是讓人們服氣的最好辦法。但怎洋才能迅速提高呢?他壹時竟想不出什麽好辦法來。呂不韋為這件事大傷腦筋,召集門客進行商議。
有的門客建議呂不韋統兵出征,滅掉幾個國家,立下赫赫戰功,以此來樹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對說:這辦法有百害無壹利,即使把仗打勝了,回來也升不了官,因為沒有比丞相還高的職務了。重要的是戰爭風險太大,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萬壹戰爭失利,結果會適得其反。
有人說:我們知道孔子的學問很好,那是因為他寫了部叫《春秋》的書;孫武能當上吳國的大將,是因為吳王看了他寫的《孫子兵法》。我們為什麽不能寫部書,既能揚名當世,又能垂範後代呢?
呂不韋認為這個辦法很好,命令門客立即組織人員撰寫。
呂不韋當時有三千門客,很快寫出二十六卷壹百六十篇文章,書名為《呂氏春秋》。書寫成後,呂不韋命令把全文抄出,貼在鹹陽城門上,並發出布告:誰能把書中的文字增加壹個或減少壹個,甚至改動壹個,賞黃金千兩。
布告貼出許久,人們畏懼呂不韋的權勢,無人來自討沒趣。於是壹字千金便流傳至今。
成語: 壹字千金
拼音: yī zì qiān jīn
解釋: 增損壹字,賞予千金。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出處: 《史記·呂不韋列傳》:“布鹹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壹字者予千金。”
舉例造句: 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壹字千金 南朝梁·鐘嶸《詩品》卷上
拼音代碼: yzqj
近義詞: 壹字千鈞、壹字壹珠、字字珠璣
反義詞: 壹文不值
歇後語: 王羲之手書
燈謎: 最貴的稿費
用法: 作定語、賓語;指文章或字寫得好
英文: one word is worth a thousand taels of gold
Ⅷ 類似壹字千金的詞語
壹諾千金 、 壹笑千金
壹刻千金 、 壹擲千金
壹發千鈞 、 壹言九鼎
************************************
希望能給妳壹些幫助。
Ⅸ 壹字千金的典故舉例
戰國末期,大商人呂不韋作了壹筆中外歷史上最大的投機生意。他不惜散盡千金,把在趙國做人質的秦國王子異人立為秦國國君。異人當了秦王之後,為報答呂不韋的恩德,封呂不韋為丞相。由壹個商人搖身壹變,成為壹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人物,成了進退百官的權威,朝中的大小官員嘴上不說,心裏卻很不服氣。呂不韋也知道他的政治資望太淺,人們可能在私下議論,他覺得提高聲望是讓人們服氣的最好辦法。但怎樣才能迅速提高呢,他壹時竟想不出什麽好辦法來。呂不韋為這件事大傷腦筋,召集門客進行商議。
有人說:“我們知道孔子的名聲很好,那是因為他寫了部叫《春秋》的書,孫武能當上吳國的大將,是因為吳王先看了他寫的《孫子兵法》,我們為什麽不能寫部書,既能揚名當世,又能垂範後代呢?”
呂不韋認為這個辦法很好,命令門客立即組織人員撰寫。
呂不韋當時有三千門客,很快寫出二十六卷,壹百六十篇文章,書名提作《呂氏春秋》。書寫成後,呂不韋命令把全文抄出,貼在鹹陽城門上,並發出布告:“誰能把書中的文字,增加壹個或減少壹個,甚至改動壹個,賞黃金千兩。”
布告貼出許久,人們畏懼呂不韋的權勢,無人來自討沒趣。於是“壹字千金”的佳話便留傳至今。 南北朝時,梁朝有個叫鐘嶸的人。他寫了壹部評論詩歌的著作,名為《詩品》。在書中他寫道:“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壹字千金。”意思是好的文章壹字不能多,也不能少。每個字的作用價值壹千兩黃金。這是來自戰國末期壹個故事。
原文
當是時,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趙有平原君,齊有孟嘗君,皆下士喜賓客以相傾。呂不韋以秦之強,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致食客三千人。是時諸侯多辯士,如荀卿之徒,著書布天下。呂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記、二十余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布鹹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壹字者予千金。
課文翻譯
在那時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他們都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並在這方面要爭個高低上下。呂不韋認為秦國如此強大,把不如他們當成壹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來了文人學士,給他們優厚的待遇,門下食客多達三千人。那時各諸侯國有許多才辯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書立說,流行天下。呂不韋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將所見所聞記下,綜合在壹起成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多萬言。自己認為它完整地記載了天地萬物和從古到今的事,所以號稱《呂氏春秋》。並將《呂氏春秋》張布在鹹陽集市的門口,在它上邊懸掛千金,遍請諸侯各國的遊士賓客,若有人能增或刪壹字,就給予壹千金的獎勵。 西安碑林內有塊《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是件隔代合寫壹碑的奇事: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竟然寫了200年後的唐朝文章!不少行家驗看了碑上的每壹字,確是王羲之的手筆;誦念碑文內容,也確是唐太宗為玄奘和尚撰寫的《聖教序》。
怪事自有根由,這座《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是玄奘和尚從印度帶回的佛經,由他精心譯成後,請唐太宗作序文,再加上太子李治作述記及玄奘的謝表,通稱《三藏聖教序碑》。此碑立於唐高宗鹹亨三年(公元672年),當時朝廷要把它用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字體來刻碑。長安洪福寺高僧懷仁知道此事後,感到是佛教界的光榮,因此,下決心承擔此任。經過懷仁和尚到處尋覓,終於按序文把王羲之的字,壹個壹個地搜集起來,成了這塊王羲之字體的《聖教序碑》。
傳說懷仁在集字過程中,有幾個字怎麽也找不到,不得已奏請朝廷貼出告示,誰獻出碑文中急需的壹個字,賞壹千金。這就是“壹字千金”的來由,也是文壇上的佳話。後人把此碑的拓本稱作《千金貼》。 初唐詩人王勃於公元667年從京都來到南昌。當時,詩人的生活比較窮困,所迫無奈,常為生計而奔波。這年重陽節,南昌都督閻伯輿在滕王閣大擺宴席,邀請遠近文人學士為滕王閣題詩作序,王勃自然是其中賓客。在宴會中,王勃寫下了著名的《滕王閣序》,接下來寫了序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詩中王勃故意空了壹字,然後把序文呈上都督閻伯輿,便起身告辭。閻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發表溢美之詞,卻發現後句詩空了壹個字,便覺奇怪。旁觀的文人學士們妳壹言我壹語,對此發表各自的高見,這個說,壹定是“水”字;那個說,應該是“獨”字。閻大人聽了都覺得不能讓人滿意,怪他們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於是,命人快馬追趕王勃,請他把落了的字補上來。待來人追到王勃後,他的隨從說道:“我家公子有言,壹字值千金。望閻大人海涵。”
來人返回將此話轉告了閻伯輿,大人心裏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詐本官,可氣!”又壹轉念:“怎麽說也不能讓壹個字空著,不如隨他的願,這樣本官也落個禮賢下士的好名聲。”於是便命人備好紋銀千兩,親自率眾文人學士,趕到王勃住處。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何勞大人下問,晚生豈敢空字?”大家聽了只覺得不知其意,有人問道:“那所空之處該當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大家聽後壹致稱妙,閻大人也意味深長地說:“壹字千金,不愧為當今奇才。”
Ⅹ 壹字千金超短小故事
1、壹字千金故事壹
有壹天,呂不韋召集門客進行商議,看看如何能提高他的威望。有的門客建議呂不韋統兵出征,滅掉幾個國家,立下赫赫戰功,以此來樹立威信。
有人立即反對說:“這辦法有百害無壹利,即使把仗打勝了,回來也升不了官,因為沒有比丞相還高的職務了。重要的是戰爭風險大大,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萬壹戰爭失利,結果會適得其反。”他接著問其它:“還有其它的好辦法嗎?”過了壹會兒,有壹位門客說:“我們大家都清楚,孔子是個大學問家,他著有《春秋》。
孫子很會打仗,他寫了《孫子兵法》。我想,如果我們也效仿前人,著書壹部,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又可以為後人做些貢獻。”
呂不韋聽了很高興,就立即組織他的門客開始這項工作。他再分門別類,編成“八覽”、“六論”、“十二紀”三個部分,***計20多萬字。
呂不韋自以為這部書包羅天地萬物古今之事,故得意地取名為《呂氏春秋》。後來,呂不韋將《呂氏春秋》公布於鹹陽的城門旁,並將千金懸掛於書的上面。
廣邀各諸侯國的遊士賓客前來評閱。呂不韋許諾:如果有人能在書中增加壹個字或減去壹個字,就獎賞給他壹千金。“壹字千金”由此而來。
2、壹字千金故事二
初唐詩人王勃於公元667年從京都來到南昌。當時,詩人的生活比較窮困,所迫無奈,常為生計而奔波。這年重陽節,南昌都督閻伯輿在滕王閣大擺宴席。
邀請遠近文人學士為滕王閣題詩作序,王勃自然是其中賓客。在宴會中,王勃寫下了著名的《滕王閣序》,接下來寫了序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詩中王勃故意空了壹字,然後把序文呈上都督閻伯輿,便起身告辭。閻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發表溢美之詞,卻發現後句詩空了壹個字,便覺奇怪。
旁觀的文人學士們妳壹言我壹語,對此發表各自的高見,這個說,壹定是“水”字;那個說,應該是“獨”字。閻大人聽了都覺得不能讓人滿意,怪他們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
於是,命人快馬追趕王勃,請他把落了的字補上來。待來人追到王勃後,他的隨從說道:“我家公子有言,壹字值千金。望閻大人海涵。”
來人返回將此話轉告了閻伯輿,大人心裏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詐本官,可氣!”又壹轉念:“怎麽說也不能讓壹個字空著,不如隨他的願,這樣本官也落個禮賢下士的好名聲。”
於是便命人備好紋銀千兩,親自率眾文人學士,趕到王勃住處。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何勞大人下問,晚生豈敢空字?”大家聽了只覺得不知其意,有人問道:“那所空之處該當何解?”
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大家聽後壹致稱妙,閻大人也意味深長地說:“壹字千金,不愧為當今奇才。”
3、壹字千金故事三
南北朝時,梁朝有個叫鐘嶸的人。他寫了壹部評論詩歌的著作,名為《詩品》。在書中他寫道:“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壹字千金。”意思是好的文章壹字不能多,也不能少。每個字的作用價值壹千兩黃金。
4、壹字千金故事四
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竟然寫了200年後的唐朝文章!不少行家驗看了碑上的每壹字,確是王羲之的手筆;誦念碑文內容,也確是唐太宗為玄奘和尚撰寫的《聖教序》。
怪事自有根由,這座《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是玄奘和尚從印度帶回的佛經,由他精心譯成後,請唐太宗作序文,再加上太子李治作述記及玄奘的謝表,通稱《三藏聖教序碑》。
此碑立於唐高宗鹹亨三年(公元672年),當時朝廷要把它用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字體來刻碑。長安洪福寺高僧懷仁知道此事後,感到是佛教界的光榮。
因此,下決心承擔此任。經過懷仁和尚到處尋覓,終於按序文把王羲之的字,壹個壹個地搜集起來,成了這塊王羲之字體的《聖教序碑》。
5、壹字千金故事五
傳說懷仁在集字過程中,有幾個字怎麽也找不到,不得已奏請朝廷貼出告示,誰獻出碑文中急需的壹個字,賞壹千金。這就是“壹字千金”的來由,也是文壇上的佳話。後人把此碑的拓本稱作《千金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