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7年,是誰起來反對贖罪券,引發宗教改革運動。
馬丁·路德宗教改革 1、根本原因:15~16世紀,德意誌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2、主要原因:羅馬教廷對德意誌的神權統治和經濟搜刮主要原因3、直接原因導火線: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誌兜售贖罪券 目的 擺脫羅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進民族復興的本國教會 時間 1517年開始 經過 1、開始:“九十五條論綱” 時間:1517年 內容:教皇無權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確證上帝對罪行的赦免 實行當錢落入錢箱丁當壹響,貪婪和愛財的欲念就會增加 基督教徒凡誠心懺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罰。 意義:揭開了宗教改革開始的序幕,激起了德意誌民族反對羅馬教廷的風潮2、1520年馬丁·路德發表了《致德意誌的基督教貴族書》等,提出其改革主張 內容 1、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稱義” 2、人人在上帝與《聖經》面前都是平等的 3、信仰的惟壹依據是《聖經》,反映了正在興起的資產階級要求自由、平等的願望和反封建的思想 4、減少教堂和修道院,簡化宗教儀式,並主張神甫可以娶妻。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建立“廉價教會”的要求,進行資本原始積累 5、俗權高於教權,並最終支配教權 6、建立本民族教會 。表達了新興資產階級徹底擺脫羅馬教廷的控制,加強王權,實現國家統壹的政治要求 影響 1、推動了廣大民眾的反封建鬥爭,沈重打擊了天主教會和封建勢力 2、使德國確立了“教隨國定”的原則,形成了壹種新教路德宗 3、有利於德意誌民族語言的發展 4、為歐洲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宗教改革開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