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8月05日
□本報記者陶國峰
作為首都的生命線,密雲水庫提供了北京三分之二的飲用水。圖為幾名武裝士兵在水庫巡邏。陳傑攝
7月21日,北京籠罩在夏雨來臨前的悶熱之中。記者專程到密雲縣采訪水源保護的情況。
在綠色植被的重重圍堵下,北京最重要的飲用水源——密雲水庫,在猛烈的陽光下悄然展現。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浩瀚,而是像壹個裝了小半杯水的杯子,讓人對炎熱幹燥的夏天缺水的話題感到更加嚴重。
正是這“小半杯水”,提供了北京三分之二的飲用水。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水域沒有受到汙染。水庫周圍的居民非常熱情地向所有遊客介紹密雲水庫的水可以直接飲用,就像壹些旅遊景點的居民向遊客介紹諸神的奇跡壹樣。密雲水庫可以直接飲用壹點也不誇張,這裏的水質確實達到了直接飲用的二類標準。
像許多其他地方壹樣,北京曾經是壹個以甘泉聞名的城市。不僅玉泉以景觀聞名,整個海澱區到處都是舉著就能喝的幹凈水。海澱人是海壹樣大的水湖。入夏後,荷花、嫩藕、菱角是攤販沿街叫賣的時髦東西。冬天囤積天然冰塊,夏天可以賣刨冰。
然而現在,壹種不用消毒就可以直接飲用的水,給我們壹種聖潔的感覺,童話般的境界。
密雲水庫是北京的生命線,提供了北京三分之二的飲用水。有人說:什麽都不能缺密雲水庫。誠然,所有北京人都感激保護了密雲水庫的密雲人民。現在密雲縣不僅是北京最重要的水源涵養區,也是北京經濟和環保良性循環發展的壹個亮點。
密雲水庫和水源涵養形成的優良生態環境,是密雲人的驕傲。
只要到了密雲縣,就會有人告訴妳,密雲水庫是北京唯壹未被汙染的飲用水源。密雲地表水和地下水達到國家飲用水二類標準,密雲土壤是未受汙染的凈土,密雲空氣常年高於二類,庫區空氣質量長期保持壹類水平。縣城森林覆蓋率高於60%,庫區高於80%,空氣中負氧離子比市區高10倍。正如密雲工業開發區主任李永軍所說,環境是密雲的核心競爭力。
保濕
是密雲第壹家。
很多密雲人對水庫的感情並不是壹直這樣。密雲水庫始建於1958,建成於1960。修建水庫占用了密雲大部分肥沃的土地,許多村莊被洪水淹沒。密雲為修建水庫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水庫建成後,因為節約用水,密雲的工業發展被嚴格控制。
80年代後,全國各地經濟發展浪潮洶湧,密雲也不例外,100多個工業項目幾乎勢不可擋。但是工業發展再壹次讓位於水資源保護。
1985北京市出臺《密雲水庫、懷柔水庫、京密引水渠環境保護條例》。這壹規定的出臺,導致密雲縣164個工業和旅遊項目被立即關閉或拆除,其中包括投資2000萬元的國際遊樂園和投資760萬元的鬥嶺鐵礦。鐵礦是密雲的傳統優勢產業,自西漢開始開采冶煉。為了節約用水,鐵礦開采被嚴格禁止。
節水是密雲壹切工作的中心,但也是密雲人致富的沈重負擔。壹些急於致富的密雲人急了:“都是水庫。”當然,這只是抱怨。
政策不斷調整。
青山凈水不只是東西。
很多密雲人對水庫的看法,直到工業開發區繁榮起來,才發生根本改變。他們突然發現,為了涵養水源而保護起來的生態環境,原來是壹種獨壹無二的、最有價值的資源,就像壹個人背著壹個他認為無用的、難以承受的包袱,有壹天突然發現,這是壹個有著無限魅力的無價之寶。
1999年5月的壹天,清華大學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操場上出現了激動人心的戲劇性壹幕。
清華同方掌握著世界壹流的民用核技術,有些與國外同行不相上下,有些方面甚至高於國外。公司開發的“大型集裝箱檢測系統”是國家“863”重點項目。當時海關總署準備采購壹批國外生產的這種設備,壹位國家領導人指示必須采購壹套國產設備,推動自主知識產權的進步。海關把這套設備的訂單給了清華同方威視科技有限公司..
清華同方威視的設備研發出來後,專家發現其性能比國外設備好,價格也低很多。這壹天,外經貿部、海關總署、科技部、教育部和清華大學的負責人,有關專家和100多名記者齊聚清華大學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操場,舉行了清華同方研制成功的世界首臺以加速器為輻射源的集裝箱檢查系統的驗收儀式。設備順利通過驗收後,委托外經貿部副部長現場宣布:我們要壯大中國人的誌氣,全部采用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設備。話音未落,200多人鼓掌。
這壹幕發生在密雲工業開發區。清華同方威視是密雲工業開發區具有代表性的高新技術企業。該企業2004年產值達12億元,其中90%的產品出口國外。用戶遍布全球幾十個國家,占全球市場份額的50%以上。這些無汙染的高科技企業在密雲形成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良性循環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正如節約用水保護了環境壹樣,密雲開發區不得不把重點放在高科技企業上來吸引投資。
密雲工業開發區成立後,有三個明顯的不利因素影響了招商引資。壹個是它的偏遠位置。二是在稅收方面沒有亦莊、中關村等開發區的優惠。第三是水庫因素,不能引進汙染環境的企業。在很多人看來,節水再次成為密雲經濟騰飛的障礙。
但這次情況不同,汙染環境的企業不能引進。密雲開發區盡力以優惠條件引進不汙染環境的高科技企業,無汙染的環境成為開發區招商引資最重要的條件。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著名高校相繼在密雲工業開發區落戶投資項目,使開發區迅速形成了電子信息工程、光電集成、生物工程、新醫藥等特色產業,孕育了壹大批技術含量高、在國內外具有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品。截至2004年底,密雲工業開發區共有55家高新技術企業。
但這壹成績對於密雲工業開發區來說僅僅是個開始。
因為我國對高新技術產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是分地區的,雖然很多企業看好密雲工業開發區的環境等條件,但還是把企業放在中關村等稅收優惠的開發區,或者把生產基地放在密雲,只是總部設在稅收較少的其他開發區。
密雲人是以水保的賠本精神和長遠眼光看待這種情況的。就連生產地在密雲,納稅地在別處的“兩地分離”企業,也提供周到高效的服務和熱情支持。他們相信,密雲的環境和過硬的工作,會讓密雲工業開發區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
優惠政策是暫時的,多變的,而環境是不可替代的。當稅收優惠政策到期或政策發生變化時,更多的企業會選擇密雲。那些“分居”的企業,最終都會落戶密雲工業開發區。事實上,有些企業是這樣認為的。
密雲工業開發區主任李永軍信心滿滿:“政策不斷調整,青山的清水不能說有。”中國正計劃將按地區對高科技企業的稅收優惠改為更科學合理的按行業優惠。如果這種變化成為現實,對密雲工業開發區來說,無疑是壹個巨大的機遇。
投資企業不難找。
我怕妳環境不好。
有些地方把招商引資作為重中之重,而把環保方面的限制作為招商引資的不利因素,因為不得不排除壹些汙染環境的企業,而這些企業的利潤普遍豐厚。密雲工業開發區的案例提供了相反的證明。
有的企業投資是為了尋找當地的汙染,有的企業是為了避免汙染。找投資企業並不難,只是因為妳沒有好的環境。多家知名食品加工企業在密雲工業開發區投資就是如此。中國乳業巨頭伊利集團最大的酸奶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板栗加工企業綠潤集團華北生產基地、國內五大冰淇淋巨頭之壹的洪堡集團華北總部、韓國世界第壹泡菜品牌宗家福韓國以外最大的生產基地、中國市場總部等都已落戶密雲工業開發區。這些企業看中密雲,最重要的原因是密雲沒有汙染的生態環境。
食品加工在中國是壹個快速發展的行業,綠色食品是食品工業的發展方向。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競爭的核心是生產加工環境。
世界糧農組織(FAO)在2004年的壹份報告中認為,未來食品企業的競爭將從產品質量的競爭轉向生產環境的競爭。食品企業要想在新的競爭中發展,就必須對產品質量做出更高的保證。因此,當企業發展和市場競爭達到壹定程度時,環境這個後來的因素就會占據更重的權重。密雲人已經把這個“更重的分量”牢牢抓在了手中。
高科技企業和食品加工業並沒有造成密雲的環境汙染,反而為環境保護提供了新的保障和動力。經濟的發展使密雲縣進壹步加強了環境保護工作,庫區人民的富裕使他們看到並體會到了環境保護的好處。
大量水源保護區的農民在開發區和其他企業找到了滿意的工作,減少了這些地區的人口,特別是勞動力,直接緩解了水源保護的壓力。退耕還林等措施能夠順利實施。
開發區吸納的1.31.000勞動力,有壹半以上來自密雲當地農村,大部分是為保護水資源從水庫北部水源涵養區遷出的農民子女。食品加工企業為綠色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因為農民不再擔心產品的銷路。沿水庫種植板栗是密雲保護水源、讓農民致富的重要措施之壹。以前農民壹直不敢放心種,最擔心的就是銷量。
現在,華北最大的板栗加工企業就在家裏,早就和農戶簽訂了購銷合同。種栗子的熱情沒動員就漲了。
在密雲,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密雲最大的財富來源。水越清,人越富,已經成為密雲人的學問。
圖為密雲工業園區壹家企業內忙碌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