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九壹八事變的經過

九壹八事變的經過

1931年9月18日晚,日軍以其制造的“柳條湖事件”為借口,襲擊了北大營火藥庫,守護火藥庫的眾多中國士兵從睡夢中驚醒,來不及著裝,便被射殺、屠戮。?

駐北大營王以哲旅數逾萬人,裝備齊整,素有東北軍模範旅之稱,由於忍辱執行不抵抗的命令,卻被日軍鐵路守備隊第二大隊500人壹舉將營地攻占,王旅倉皇潰退。進而日寇鐵蹄踏進沈陽,日軍第二十九聯隊仿佛進入無人之境,所有中國警察、憲兵都被繳械

東北當局及遼寧省設於沈陽的黨、政、軍、財、教育等機關,兵工廠,飛機場,銀行等全被侵占。遼寧省長臧式毅被俘,東北邊防軍代理司令、參謀長榮臻等微服逃走。日軍攻占沈陽後,大肆搶掠公私財物。?

據不完全統計,僅官方財產損失就達18億元以上,損失飛機262架,各種炮3091門,機槍5864挺,步槍、手槍11萬余支。日軍在攻占沈陽的當天,還攻占了安奉、南滿兩鐵路沿線的長春、營口、海城、遼陽、鞍山、鐵嶺、四平街、公主嶺、安東、鳳凰城、撫順等20余座城市,略地千余裏。日軍又繼續擴大占領區,僅壹星期,就侵占了遼、吉兩省。

“九·壹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九壹八事變”留給今天的歷史教訓

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副會長王建學說,事變爆發前,日本先後制造了“中村事件”和“萬寶山事件”,為武裝襲擊尋找借口。對此,國民政府出於“攘外必先安內”的思維,不願與日軍正面沖突。

中國抗戰大後方協同研究中心主任周勇認為,和平不是靠委曲求全換來的。歷史告訴我們,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無原則的妥協求和平則和平無。在處理“九壹八事變”過程中,由於缺乏必勝勇氣、缺乏應急軍事準備,“怕”字當頭,戰爭未發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以上內容參考?閩南網-“九壹八”事變88周年 “九·壹八”事變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