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裏屯潮人典範黃先生,人稱「黃老鞋」,他有壹段經典名言:
「踩我身上親球鞋可以,踩球鞋上親我不可以!」
黃先生家裏有壹個20平豪華鞋房,裝滿他收藏的AJ、椰子、NMD等等限量球鞋。
這種戀鞋癖早在學生時代就已萌芽,那也是所有愛鞋男人的潮流起源。
時間線拉回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聊壹聊男人追逐球鞋簡史的前傳部分。
讓校花星星眼——回力
運動場上第壹個向我們走來的是回力。
回力鞋1927年誕生在當時貴為國際潮流之都的上海灘,原名「八吉」,有壹股充斥著三文魚刺身味道的東洋氣息。沒錯,它的締造者是日籍手工匠人。
後來回力瀕臨破產開始品牌重塑,於是公開征集商標和品牌,最終壹個彎弓搭箭的古希臘勇士形象以及「 Warrior」字樣的商標入選。
這個崇尚勇猛與果敢的logo,正順應當時青年的愛國思潮。「回力」就是Warrior的音譯,並蘊含「回天之力」的意思。
80年代末期,能穿上壹雙回力鞋在校園裏溜達,就是男人權利與地位的象征。
在風格統壹的軍綠色膠鞋中,回力鞋就是鶴立雞群的存在。姑娘們穿著白色紗紡連衣裙,目光穿越人潮死死的鎖定在回力鞋主人身上。
那時的回力還與中國專業運動員完美綁定,無數奧運健兒穿著它贏得了奧運比賽,這份光榮就是回力鞋身上的金腰帶。
再後來,國外品牌湧入回力逐漸被人遺忘。
那些年穿著回力鞋和的確良白襯衣,回眸壹笑露出雪白牙齒的我國初代潮人,註定只能活在記憶中了。
近幾年國潮盛行,回力不再是遭人嫌棄的「老古董」,明星、潮人頻頻上身,INS上也有大把粉絲用照片輸出彩虹屁。
回力回天有望,或會再成爆款?
運動健兒本兒——飛躍
提到回力,必須要提到它的鞋圈宿敵——飛躍。
飛躍比回力誕生晚,但名氣更盛,第壹年投產便生產了161.6萬雙,並在1964年被評為全國同類產品冠軍。
80年代時能穿上飛躍球鞋就是「貴族」。和回力鞋深受校園文藝咖追捧不同,消費飛躍鞋的都是當時的中產階級,畢竟壹雙飛躍要花掉半個月的工資。
每天起床把它刷成跟中華牙膏壹個色兒,是對它頂禮膜拜的基本標準。
因為采用硫化橡膠底的特殊技法,飛躍球鞋的性能在當時也是黃金段位。
在回力鞋主人為了大學四年都能靠鞋把妹,而精心保養防止斷底時,飛躍鞋的主人已經在三大球場旋轉跳躍閉著眼,靠雄性荷爾蒙吸引姑娘主動靠近。
可惜經典工藝的球鞋都經不起時間敲打,飛躍很快淡出大眾視野。
直到2005年法國人把它帶回家,並用FEIYUE註冊了法國商標,用「flying forward」這個slogan賦予了飛躍新的內涵。
從此飛躍開啟飛馳「鞋」生,售價從15元飆升至1500元仍壹鞋難求。
「曾經妳對我愛答不理,如今我讓妳高攀不起。」
壹個中國男孩終於長成棟梁,卻姓了法蘭西。
小學足球場王者——雙星
回力、飛躍的神話時代終結後,街頭爆款輪到了雙星。
它的履歷堪稱鞋圈商業價值教科書,2008年鼎盛時期銷售額壹度達到105億。連鄭海霞、蔡振華、李永波等 體育 明星都熱衷穿著雙星球鞋逛大街。
對90年代的小升初男人來講,雙星的爆款球鞋不是他們的天菜。因《足球小將》的熱播,廉價的雙星膠釘底足球鞋才是他們的「王之戰靴」。
據說,90年代的每壹所小學,都有壹個穿藍色雙星足球鞋的高仿大空翼,他的身邊還圍著穿黑色雙星的低配瀧壹和穿著白色雙星的山寨石崎了。他們***同組成了足球場上散發主角光環的南葛隊。
但就像漫畫中的足球小將無法在現實中存在壹樣,膠釘底足球鞋也不是真的足球鞋,小學操場上的壹代帝王雙星瞬間隕落。
現在的雙星有了更大膽的想法,開始主推中老年健步鞋以及環保綠色輪胎,還成為韓國錦湖輪胎的控股股東。
再見了,青春!
上層階級的名片——李寧
除了爆款,那個時代還有球鞋界的「隱形王者」,也就是由「體操王子」李寧在1990年創立的同名品牌。
雖然是由專業運動員創立,但在那個年代,沒有人會穿著李寧球鞋去運動。甚至李寧的球鞋也不叫球鞋,它有壹個專用的專業術語—— 旅遊 鞋。
只有突破了中產階級的資產瓶頸,走進了上層階級晉升通道的人,才有資格穿著壹雙李寧 旅遊 鞋,出現在大城市——鐵嶺的 旅遊 景點。
對70後、80後而言,李寧是壹種時代記憶。穿李寧鞋時穿的不是鞋,而是壹份光榮與感動,更是壹種身份象征。
即便是國內 體育 品牌的老大,面對外來品牌入侵時走下坡路也不意外。因為價格高、外形醜還捂腳,李寧 旅遊 鞋在中產階級中失了民心,慢慢消失。
但曾經的土味直男品牌李寧,在登上時裝周後突然畫風壹變,眾人驚呼「現在的李寧我不要穿,我要抱在心窩窩裏睡覺覺!」
聽說李寧有壹塊扁,上書四字——國貨之光。
今天講的幾個元初時期的球鞋,它們有些還健在,有些越飛越高,有些來不及告別就消失不見。
但它們構成了愛鞋男人簡史的原點,幾乎是所有愛鞋男人的「鄉愁」。
當時「認鞋交友」的初中生,現今成了球鞋收藏圈的半邊天,其實男人愛鞋也是愛生活的體現。
人要有自己熱愛的事物才更能活的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