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節是我國古代的民間傳統節日,每年的七月初七,就是乞巧節,它又被叫做七夕節、少女節、雙七節、女節、蘭夜、小兒節、穿針解。由此可見,它是少女們的壹個節日。
乞巧節的起源:
相傳,天河東岸的織女嫁給河西的牛郎後,雲錦織作稍慢,天帝大怒,將織女逐回,只許兩人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夜晚在鵲鳥搭成的橋上相會。因此,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婦女們趁織女與牛郎團圓之際,擺設香案,穿針引線,向她乞求織布繡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靜聽牛郎織女的談話,也是七月七的壹大趣事。
乞巧節的主要習俗:
1、在七月七日的乞巧節,人們要穿針引線,希望女紅更好。
1、有的地方,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壹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壹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希望能夠求子。
3、乞巧節的這天,還要洗頭發,拜侄女,吃巧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