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DE接口
是目前最主流的硬盤接口,包括光儲類的主要接口。它經過數年的發展變得很成熟、廉價、穩定。IDE接口使用壹根40芯或80芯的扁平電纜連接硬盤與主板,每條線最多連接2個IDE設備(硬盤或者光儲)。早期的是用IDE多功能卡插在主板上,再連接IDE線,這功能卡已經淘汰;目前主板全部提供2個IDE接口,相比IDE多功能卡,它顯得價格便宜和易於安裝。IDE接口又分為UDMA/33,UDMA/66,UDMA/100,UDMA/133。1996年底,昆騰和英特爾公司宣布***同開發了Ultra DMA/33的新型EIDE接口,因其數據傳輸率為33MB/s,故稱UDMA/33,後面的UDMA/66,UDMA/100,UDMA/133命名同上。Ultra DMA把時鐘脈沖的上升和下降沿均用作選通信號,即每半個時鐘周期傳輸壹次數據,這就使得最大外部傳輸速率從16.6MB/s倍增至33.3MB/s。另外,Ultra DMA采用總線控制方式,在硬盤上有直接內存通道控制器,可大大降低硬盤在讀寫時對CPU的占用率,可將對CPU的占用率從92%降至52%,這也是Ultra DMA的壹個重要作用。當然,要實現Ultra DMA功能,還需要支持Ultra DMA規格的主板和相應的驅動程序。
2. SATA接口
SATA是最近頒布的新標準,具有更快的外部接口傳輸速度,數據校驗措施更為完善,初步的傳輸速率已經達到了150MB/s,比IDE最高的UDMA/133還高不少。由於改用線路相互之間幹擾較小的串行線路進行信號傳輸,因此相比原來的並行總線,SATA的工作頻率得意大大提升。雖然總線位寬較小,但SATA 1.0標準仍可達到150MB/s,未來的SATA 2.0/3.0更可提升到300以至600MB/s。並且S-ATA具有更簡潔方便的布局連線方式,在有限的機箱內,更有利於散熱,並且簡潔的連接方式,使內部電磁幹擾降低很多。相信最後存在的是SATA接口,SCSI及IDE接口硬盤今後都會采用SATA接口標準。我們知道SATA接口與IDE硬盤接口不兼容,供電接口方式也不相同,電源的輸入接口也與原來的4pin電源不同,需要經過轉換,sata支持熱插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