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人的壹生就像生爐子

人的壹生就像生爐子

還記得兒時那個濃蔭密布的大院子,當夜色在晨光中微微泛白的時候,祖父就把泥糊的大爐子拉到院中。他先把茅草填進爐膛裏,再把劈好的木柴平鋪在支鍋的熗子中,木柴不能鋪實,以便有小的孔洞承接爐膛裏躥上來的煙火。老式的火柴頭大而圓,在鞋底下劃拉壹下就著了。點上生火的草紙或紮成小捆的茅草,然後丟進爐膛下的小門裏,下面的火焰很快就把爐膛舔亮了,可敞亮的火苗舔到爐口處,上面筋道的木柴壹時還燒不透,升騰的煙氣就會充滿院子。

等煙氣逐漸消散,上面的木柴快燒透了,就能把炭塊丟進去了。炭塊是在山間小道上撿來的濕煤渣,含水量大。爐口處歡快的火苗馬上又被濃重的黑煙代替。這兩次升騰的煙氣不僅顏色不同,氣味也差遠了。前者顏色灰暗,聞著有嗆人的木柴香;後者濃如墨染,有強迫妳吸入的舉動,當然那散發的氣息就帶有很濃的油墨味了。

當濃煙散去,火苗開始發白,這時仍需等候,直到爐膛熄了火苗和炭塊融為壹體,熾熱的白光把爐口的空氣燒得晃眼的時候,就可以把爐子搬進屋裏了。爐子放在鍋屋裏可以燒水做飯,放在冬日的居室中能把祖父講不完的故事熥熱了。

其實人的壹生就像生爐子的過程,青澀的年華看不清自己的輪廓,只顧讓那熗眼的濃煙彌漫著,別人喊什麽口號不用心分辨,覺得時髦就在後面追隨著;朋友也處的隨勢不隨心,能吃,能玩,能侃,能把四處漏風的青春堵住就可以了;事情處理起來毛毛糙糙,大石頭搬不動,搬起小的又砸了腳。為什麽這樣呢?因為青春的氣息開始萌動了,但還找不準方向,就在這個感覺新奇的青春世界裏恍惚著。

等到年輕的生命躥起了火苗,理想主義就開始高談闊論起來,不斷有精美的華章閃現其間,可有時又表現得過了頭,自戀情緒把別人的想法甩得遠遠的。妳們看,他們在著裝上喜歡驚擾別人的眼球,卻不在意大家私下的評論;交友大多找自己的影子,別人的喜好如果和自己的不能和榫就毫不猶豫地把這個人否定了;寫作喜歡在每個字的脖子上掛項鏈,壹篇文章寫得險拔奇峭,叫人看了壹頭栽下來,下面又沒有東西接著。父母只要介入他們的情感世界,逆反情緒就會夾雜著濃煙和火苗熏烤的人睜不開眼睛。

人到中年,理想主義開始泛白,火苗也漸漸收進爐膛裏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性情中的刺頭逐漸萎縮脫落,開始註重自己的修養和家庭的營建了。男人們在淬煉自己的過程中驕傲的變蔫了,學會在老婆的嘮叨聲中品味生活;女人則抖掉了青蔥歲月中的孤傲和矜持,母性氣息在生活中逐漸濃郁起來。

中年人所交的朋友大多是從青年時代走過來的,當時煙氣太濃,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對方,等到能看清自己了,許多和自己不能和榫的朋友就永遠的留在了那個時代。剩下的朋友雖然清冷了許多,但是他們每個人都能舒舒服服的走進妳的心裏。妳們之間的交流不晃眼,不迷心,默契就在那個放完了煙毒吸收了火苗的爐膛裏。在這個時間段裏,寫作也漸入佳境,不再熱衷於字裏行間的塗脂抹粉,而更註重用直白的文字來表現自己的性情了。此時,風雪在門外肆虐,小屋裏爐火正旺,妻子歪在床頭悉悉索索地打著毛衣,孩子在床上安靜的睡眠。看著他們,手頭的筆也懶洋洋地打起了哈欠。

生命的過程就是這樣走過來的,不過我們還是幸福地走到前面去了,生爐子成了童年記憶中的組成部分,連它借喻的生命歷程也留在了過去。現在我們吃飯喝水只要轉動壹個鈕就成了,既方便又快捷,結果比那些啰哩啰嗦的過程重要多了。當然,在不遠的將來,我們的情感活動也可能被這樣的壹個鈕控制著,我們是不是應該提前慶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