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如果丟了工作,妳靠什麽養活自己?

如果丟了工作,妳靠什麽養活自己?

01

“ 如果丟了工作,妳靠什麽養活自己? ”

當我打出這句話的時候,自己也嚇了壹大跳,我驚詫於自己從來也不曾懂得如此的捫心自問,為什麽?為什麽今天才懂得去思考這個問題?我為自己的後知後覺驚出了壹身冷汗。

前段時間,我的表妹來我這裏小住十幾天,每天早上她早早的去上班,下班回來吃過晚飯,然後就慵懶的躺在床上玩手機,每天如此,玩得不亦樂乎。

對於這樣的場景我當然不會陌生,我很明白辛勞了壹天,輕松的倒在溫暖的被窩,看看電視劇或者和朋友聊聊天,那是多麽放松和甜蜜的時刻。

只是看著表妹壹臉投入的樣子,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過去的自己不也正是如此嗎?

02

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開淘寶店的,從2013年開始,就壹直在淘寶上賣鞋子。生意怎麽樣?當然壹開始是不錯的,比打工好多了。

最重要的是,我找到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把喜歡的東西與別人分享,而剛剛好,那個又可以為我贏來生活的收入,讓我免於挨凍挨餓,還能有點小積蓄。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壹點:讓我擁有了自主的時間。對於可以自由安排的時間,我是非常珍惜的,覺得很寶貴,很喜歡,可事實上,我又是如何珍惜的呢?

以前是這樣:每天上班下班,下了班就玩自己的,隨便看看電視劇,或者逛逛街,吃吃飯,幸福的徜徉在下班後的幸福時光。

後來是這樣(專職淘寶時):找找新款,上上架,賣賣鞋子,發發貨,有時間就看看劇,或者心血來潮就看看書,寫寫字。

然而,壹切都是很隨意的,就如同有人形容我寫文壹樣,比較隨性,想到什麽就寫什麽,沒有目的,沒有規劃,雖然付出了時間和精力,但卻是沒有什麽效果。

03

在這個世界上, 有壹類人活著相當有計劃 :

10多歲的時候,好好玩兒,好好讀書…;

20多歲的時候,好好交朋友,好好戀愛…;

30多歲的時候,好好經營婚姻生活…;

40多歲的時候…;

50多歲的時候…;

60多歲的時候…;…

嗯,他們的每壹步都好像規劃得很完美,按部就班,不疾不徐,相當有節奏。

而我恰恰不屬於那壹類人, 我對自己的人生並 沒有多大的規劃 ,

總覺得居住環境比如房子,哪怕是租來的都無所謂,自己布置得溫馨舒適就是了;

生活飲食上有得吃有得穿就夠了,

什麽名牌於我都沒關系,飯菜幹凈衛生,衣物潔凈大方就好;

朋友也不在多,只要溫暖就夠了;

而我還美其名曰:知足常樂,簡單樸素。

我從來都沒有想過,萬壹有壹天發生了什麽變化,我的這種生活狀態還能不能維持下去?

而最近發生的壹些事情,就儼然是生活給了不懂事的我狠狠的壹巴掌。

04

先是身體不舒服去醫院花了點錢,再有淘寶生意壹天不如壹天,眼看著當初壹起開淘寶店,生意原來比我好的朋友棄店去做了其他,再是身邊朋友的規勸,

“如果實在沒有生意就沒必要做下去了,找份工作好好做吧。”

沒錯,淘寶發展到今天已經是到了重新洗牌的時候,那就是“優勝劣汰”,強大的人留了下來,不懂得運營的人就沒有了立足之地。

有時候,該放手就要放手,能屈能伸才能走得更遠,偏偏我這個人比較執著,不到最後壹分鐘都不放棄,不到最後壹秒鐘都不絕望。

話雖如此,人還是要吃飯的,這壹條路走不通就要走下壹條路。當我把淘寶押金解凍的時候,感覺整個心都在滴血,我整整4年的心血啊,就這樣終結了。

也相當於,我丟了賴以生存的工作,我覺得自己頓時陷入了壹片混亂之中,那以後,我靠什麽來養活自己呢?

05

我問自己:

我喜歡做什麽?

我能做什麽?

我可以做什麽?

可是這幾個問題,問得我自己都好尷尬。

我喜歡做什麽? ——我喜歡的就能做麽?

我喜歡寫作,可是寫了那麽久,壹直都不受歡迎,當我為了適應某個平臺而拼命寫出3篇文章,收益卻只有2塊錢的時候,我感覺都要哭了,看來靠寫文養活自己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因為我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現在哪裏,該怎麽去解決?

我能做什麽? ——我能做的,卻不是我喜歡做的。

曾經,繁華的狀元坊和上下九都留有我的身影,作為壹個很會做生意的,潮汕籍服裝店老板招聘的售貨員,“口才好,形象佳,業績優”是必須的,而我在這家店老板身上也學到很多。

問題是,現在的零售實體市場已經今非昔比,雕零了許多,幾乎每家店的老板都自己看店,而我,也不想走回頭路。

批發鞋城也是,我在那呆過,前幾天去看看市場,早已經不是往日的壹派繁榮,許多店主都不做了。而我,更加不願意回去。

我可以做什麽? ——喜歡做的,沒能力做到;有能力做到的,又不想去做。那麽,我靠什麽來養活自己呢?

06

現在的我就好像當初16周歲從學校出來,口袋裏揣著僅有的幾十塊,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眼底壹片的茫然。

可如今,我早已不是16歲。年歲已過,可問題依然存在,這又怎能不叫人感到尷尬和難堪呢?

朋友說,“妳怎麽可以沒有壹點危機感呢?想想看,每壹年從學校出來多少的研究生,可妳依然原地踏步,妳難道不感到害怕嗎?”

沒錯啊,社會競爭日漸激烈,比妳年輕,比妳聰明,比妳優秀的人才正浩浩蕩蕩的向著這個市場進軍,

而妳,壹個只有初中學歷,不思進取,渾渾噩噩,得過且過,而且年齡壹天比壹天大的人,憑什麽和別人競爭?!

想到這裏,我感到整個人都快顫抖了起來。

07

朋友給我建議:“不如妳去學點什麽吧?”

“學什麽呢?”我問。

“比如壹門手藝。有個阿姨,50多歲了,空閑的時間喜歡編制壹些手工藝品,有壹天放到淘寶上賣,沒想到很受歡迎,後來因為生意太好,趕不及出來,現在幹脆開培訓班教別人呢。”

“嘩,那很厲害嘛,”我說,

“妳覺得學點什麽好呢?”

“ 首先盡量做自己喜歡的,要是沒有,就選擇其他的 ,學美甲也不錯, 反 正有壹技之長就比較好, 因為妳不知道,工作會什麽時候給丟了,但是妳學到的手藝永遠都是妳的,妳也可以靠那個活下去。 ”

壹言驚醒夢中人,“哎呀,我怎麽沒想到那個?”我拍拍自己的腦子,表示很懊惱。

然後我在心裏問自己:有什麽是我喜歡的?除了寫作,我不是還很喜歡心理學和哲學嗎?

08

記得18歲那年,我在深圳幾乎天天聽香港電臺,然後形成壹個習慣,到了廣州之後,發現有壹個非常有生活智慧的女主持人,名字叫“邱靜”,她的節目我非常喜歡,而“周國平”,“尼采”,“弗洛伊德”,“蘇格拉底”等名人,我都是從她的嘴裏得知的。

漸漸的受到她的影響,我也喜歡人,喜歡研究人的心理或者思考壹些哲學問題。

每次與朋友談心,我最擅長的就是精神很集中,很專註的靜靜聆聽,用心的理解她每句話語背後的心理,及時給予壹個理解和肯定的眼神,有時還幫著分析問題,給出壹個比較客觀的觀點,朋友都開玩笑說我是“第二個邱靜”。

不過玩笑歸玩笑,說完就算了,雖然那時候我是對這些比較有興趣,可是從來都沒有想過真正去接觸,去學習。

時間壹眨眼就過去了,至今我依然停留在比較感興趣的層面。要是那時候懂得壹邊工作,壹邊學習,那今天寫起文章來或許就不壹樣了。

前些天才看完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他的寫作手法也運用了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去分析,讓人看完了故事還長了知識,我覺得這個是非常值得學習的。

而且學好心理學,日後也可以當作壹門專業職業,養活自己也應該不成問題。

09

那麽,我現在才開始會不會太晚呢?

我認為不會的,因為現代人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學點心理學既可以幫自己也可以幫別人,再加上如果妳本身是喜歡的,那麽做起來就更加會充滿幹勁,至於能不能學好是另壹回事,至少每天去做就對了。

我認為不管是學什麽,首先要建立在“喜歡”的基礎上,那麽學起來哪怕再辛苦也很樂意,哪怕最後沒有“學有所成”,但是過程至少妳是快樂的。

聽朋友說,有人做了10多年的鞋子,由於市場經濟比較蕭條,不想再做了,可是卻又發現自己除了鞋子,竟然別的什麽都不會,於是又不得不苦苦支撐下去。

所以說, 不管妳現在所處的是什麽環境,什麽職務,什麽地位:自己做老板也好,公務員也好,打壹份工也好,在工作之余,真的很有必要去學壹點什麽。

因為沒有人會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麽事,妳壹直賴以生存的工作會不會在壹夜之間丟掉,萬壹真的沒了那份工作,妳還可以遊刃有余的為自己謀取下壹份。

10

這個世界變幻太多,我們能夠掌握的太少。

每天為自己抽點時間,學習壹技之長,要讓自己在工作之余,還能變得更加 有價值 。

那麽萬壹風雨來襲,也能夠將自己妥善安排,不至於手足無措,仿徨無依。

PS:其實這是個挺失敗的例子,可是如果我們從中學會成長,汲取教訓,分享經驗,我想這份失敗也就有了價值。

所以,厚臉皮的跟妳們分享,希望大家也能有所收獲,有所成長。我們或許不夠完美,但我們可以盡量做個完整的自己。

加油吧,對妳們,也對我自己說。如果喜歡,歡迎分享給妳的朋友們,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