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求蘇軾、秦觀、蘇小妹他們的詩詞對聯故事,越多越好。

求蘇軾、秦觀、蘇小妹他們的詩詞對聯故事,越多越好。

傳說蘇軾的妹妹蘇小妹,從小習讀詩文,精通經理,是個有才識的女輩。小妹十六歲時,上門說親的人很多,小妹因為自己年紀還輕,不準備過早結婚,力爭年輕的時候多學點東西,因此對前來說親的人非常討嫌,但又不能貿然失禮。於是她想了壹個辦法,要求所有求婚者答三道題,答對了,就嫁給他。

蘇小妹以才擇夫婿,蜀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個蘇小妹。可說宋代四川的靈秀之氣盡革於蘇氏壹門,蘇小妹的父親蘇洵,哥哥蘇軾、蘇轍個個才高八鬥,所謂“壹門父子三詞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蘇小妹長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圓圓的臉蛋,烏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額頭,突出的雙顎,壹看就是壹副慧黠的樣子。她從小就愛與兩個哥哥比才鬥口,壹派天真,尤其是大哥蘇軾滿腮胡須,肚突身肥,穿著寬袍大袖的衣服,不修邊幅,不拘小節,更是她鬥口的對象,於是整天在家口戰不休。

[編輯本段]

故事壹

壹天蘇東坡拿妹妹的長相開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額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

蘇小妹嘻嘻壹笑,當即反唇相譏:

壹叢哀草出唇間,須發連鬢耳杏然;

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聞毛裏有聲傳。

這詩譏笑的是蘇軾那不加修理、亂蓬蓬的絡腮胡須。女孩子最怕別人說出她長相的弱點,蘇小妹額頭凸出壹些,眼窩凹下壹些,就被蘇軾抓出來調侃壹頓,蘇小妹說蘇軾的胡須似乎又還沒有抓到痛處,覺得自己沒有占到便宜,再壹端詳,發現哥哥額頭扁平,了無崢嶸之感,又壹幅馬臉,長達壹尺,兩只眼睛距離較遠,整個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當即喜孜孜地再占壹詩:

天平地闊路三千,遙望雙眉雲漢間;

去年壹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

蘇軾壹聽樂得拍著妹妹的頭大笑不已。蘇家兄妹戲諺起來,可說百無禁忌,常常是語帶雙關,任妳想象。

[編輯本段]

故事二

有年冬天,雪後初晴,蘇軾披壹件大裘袍坐在向陽的地方曬太陽,風吹過,裘毛拂動,蘇小妹在旁邊走過,看到這壹景象,當即說道:“風吹裘裘毛亂動。”說完笑瞇瞇地看著蘇軾傻笑,壹副得意的神氣。她所站墻角的墻壁上正好也結了些冰雪,此時在太陽的照射下,融化的雪水,順著墻壁直往下淌,蘇軾想也不想,順口就說:“陽照壁壁水直流。”蘇小妹雖還年小,但已初解人事,當即羞紅了臉,狠狠地看了哥哥壹眼,飛快地跑開。還有壹次,蘇小妹正蹲在井邊剖魚,蘇東坡從外回來,騎馬經過,壹見,立即說道:“妹妹剖魚,蹲下來壹剖兩半!”蘇小妹猶豫了壹下,但終究忍不住,將頭微微揚起,半羞半嗔對哥哥說:“哥哥騎馬,跨上去又加壹鞭。”

蘇東坡有許多和尚朋友,宋代理學盛行,提倡明心見性之余,也使女性的地位大大下降,女子的人格飽受壓抑,除大力提倡女子裹腳之外更要求女子話不高聲,笑莫露齒,天天就躲在閨房中習那女紅,出嫁的那天頭上都還要頂壹塊紅布不讓別人看見。蘇家是讀書人家,見識有別,另外與蘇東坡交往的那些和尚是四大皆空,所以蘇東坡與那些和尚交談玩笑的時候,並不幹涉他那伶牙俐齒的妹妹在中間攪和,管她雅致也好,粗野也好。

[編輯本段]

故事三

壹天,蘇東坡跟壹群和尚出外遊玩,蘇小妹亦步亦趨地跟著,突然看到壹個和尚在江中遊泳,載沈載浮,碧波中就好像壹個光溜溜的圓球滾動不已,蘇小妹少見多怪,看得興致盎然,謾聲說道:“清江水中洗和尚,浪滾葫蘆。”跟在她後邊的壹位主持僧也是個愛開玩笑的,當即對道:“碧紗帳內坐佳人,煙籠芍藥。”這壹下扯開話題就不止不休,蘇小妹不甘示弱,再出壹聯:

“僧眠錦被,萬花叢中壹葫蘆。”

主持立即對道:“女對青銅,半畝塘中兩菡萏。”

蘇小妹壹時為之語拙,正無可奈何,擡頭望見江心有個和尚在撐船,話題壹轉:

“和尚撐船,篙打江心羅漢。”

這聯有些難處,它是從“影子”落筆,必須要以“影子”對答才能貼切,主持不由得仔細推敲,終於說道:

“佳人汲水,繩牽井底觀音。”

蘇小妹不甘心,再次發難:

“五百羅漢渡江,岸畔江心千佛手。”

這次蘇小妹遇到了對手,主持僧迅速對道:

“壹個佳人望月,人間天上兩蟬娟。”

在蘇東坡眾多的和尚朋友中,佛印是關系最密切的壹位,他和蘇小妹鬥口也就百無禁忌。壹天佛印戲謔地對她說:“我有壹聯,敢請女施主對答”聯語是:

“壹女孤眠,縱橫三只毛眼。”

蘇小妹是個女子,佛印知道她從來爭強好勝,與人對聯從不服輸,這次就選了這麽壹副充滿黃色情調的想逼蘇小妹無法開口,誰料到蘇小妹從來頑皮大膽,早和她哥哥對過類似的聯語,根本就不覺得怎樣,雖然開始難免有些臉紅,但壹想到妳出家人都敢說,我又有什麽不敢說的,便對道:

“二憎同榻,顛倒四個光頭。”

佛印連連搖頭,自認失敗,連贊蘇小妹錦繡心機,才思敏捷。壹次蘇東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日移竹影,壹片寂然,很久了,佛印對蘇東坡說:“觀君坐姿,酷似佛祖。”蘇東坡心中歡喜,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透迄在地,對佛印說:“上人坐姿,活像壹堆牛糞。”佛印和尚微笑而已。蘇東坡心想這回讓佛印和尚吃了壹記悶虧,暗暗得意,禁不住悄悄告訴蘇小妹,想不到蘇小妹卻說:“哥妳又輸了,試想佛印以佛心看妳似佛,而妳又是以什麽樣的心情來看佛印呢?”

[編輯本段]

傳說中的婚姻

註:秦少遊正妻徐文美,並未有任何史料記載秦少遊娶過蘇小妹。以下故事純屬虛構僅供娛樂,或作古裝劇之材料,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蘇小妹漸漸長大了,仍是十分頑皮。她的婚姻問題日益成為蘇氏父子考慮的問題,蘇小妹有才,人聰明,又不拘小節,頑皮甚至耍賴,長得又不是十分出眾,要找到壹個十分稱心如意的人來做丈夫比較難。

先是黃庭堅古道熱腸把王安石的兒子王雱介紹給蘇小妹,並樂顛顛地把王雱的得意之作拿來給蘇小妹品評,蘇小妹左看右看,最後告訴黃庭堅王雱的作品是:“新奇藻麗有余,含蓄雍容不足,難成大器。”黃庭堅還想爭取,說是王雱絕頂穎慧,讀書壹遍就能了然於胸。這時壹直坐在旁邊默不作聲的蘇洵冷冷他說:“這有什麽可稀奇的,誰的兒子看書還要看兩遍呢?”黃庭堅無話可說,實際上論家世,論相貌,論才氣,王雱都足以與蘇小妹比,可蘇小妹就偏偏瞧不起人家。

就在大家都為蘇小妹的婚姻著急的時候,蘇軾壹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秦觀,秦少遊。秦少遊是今天江蘇高郵人,出生在壹個家道已中落的地主家庭,田園收入不足以自養。少年時期也曾在揚州、越州壹帶與壹些歌妓,“香囊暗解,羅帶輕分”,“漫贏得青樓薄幸名存。 ”秦觀在宋哲宗元豐五年和元豐八年兩度入京應試失敗,元佑五年他第三次進京,這次多虧了蘇軾,得以及第並留京五年提任大學博士,兼國史院編修,從此他和蘇東坡的關系介於師友之間,秦少遊也就經常出入蘇家,青春年少的秦少遊慢慢地引起了蘇小妹的註意,那天她在哥哥那裏看到了秦少遊的詩文,發出由衷的贊嘆,這是十分少見的事,蘇家父兄便心裏有數,於是積極設法來促成這段婚姻。

只要蘇小妹這邊沒有意見,作為蘇門四學士之壹的秦觀自然是無話可說,於是蘇門四學士之中的另壹位黃庭堅作了個現成的媒人。由於秦少遊尚無壹官半職,而三蘇已是聲名赫赫,婚事自然在蘇家主辦。壹般來說新婚之夜,新娘子都只會在羞澀、喜悅和焦急的等待中度過,可機靈古怪的蘇小妹卻別出心裁,在占盡了“地利”和“人和”的情況下,居然要新郎官解開她出的三個題目才準新郎官進洞房。

第壹道詩謎是:

銅鐵投烘冶,縷蟻上粉墻;

陰陽無二義,天地我中央。

第壹句“銅鐵投入烘爐中冶煉,就是“化”的意思。第二句縷蟻爬上雪白的粉墻含有“沿”的意思,“沿”與“緣”相通。第三句反過來看陰陽中只有壹義,那就是“道”。

第四句天地宇宙中間的,就只有“人”了。四句合起來就是“化緣道人”。

秦少遊略有思考便想通了此節,不禁啞然失聲。原來當黃庭堅告訴秦少遊,蘇家準備把蘇小妹嫁給他為妻時,他雖然當即應允,但想到傳說中的蘇小妹突額凹睛,風流少年秦少遊對自己未來妻子的容貌著實放心不下,他從來沒有看見過蘇小妹,由於理學盛行,強調男女授受不親,定婚之後更是不可能再見,又不好向別人打聽,這壹塊心病著實越來越深,那天終於得知蘇小妹要入廟進香還願,秦少遊計上心來,把自己打扮成“ 化緣道人”,先在廟門前等著,蘇小妹的轎子壹到,秦少遊就上前去求道:“小姐有福有壽,願發慈悲!”蘇小妹在轎子裏立即拒絕:“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秦少遊要的就是蘇小妹的搭腔,立即說道:“願小姐身如藥樹,百病不生!”蘇小妹就是好鬥,不甘示弱,跟著說:“隨道人口吐蓮花,分文無舍。”邊答邊想,聽這道人的口音甚是悅耳動聽,年齡壹定不大,就不知長得如何,從他化緣的語言看也頗多才思,蘇小妹好奇心壹起就忍不住掀開轎簾要看個究竟,

秦少遊要的就是蘇小妹露出臉孔,如何肯放過這千載難逢的時機,趕緊走上壹步,蘇小妹豁然覺得這人就是秦少遊,香也不願進了,示意丫環轉身就走,秦少遊追著說:“小娘子壹天歡喜,為何撒手寶山?”蘇小妹心中煩惱,憤憤地答道:“瘋道人恁地貪癡,那得隨身金穴。”邊說邊壹陣風似的起轎回府,秦少遊終於見到蘇小妹,覺得她還不算醜,特別是氣質高華,清奇逼人,好不高興,蘇小妹回到家中卻是越想越氣,於是就有了洞房之夜的第壹道難題,考壹考秦少遊,報壹箭之仇。

秦少遊少年時期是在揚州等地歌妓場中混過的,在風月場中臉皮早已修煉得比牛皮還厚,想通了那壹“詩謎”,提筆就回了壹首:

化工何意把春催,緣到名園花自開;

道是東風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臺。

詩中每句句首的字合起來就是“化緣道人”,全詩也隱含著道歉的口氣,蘇小妹看了芳心竊喜,壹喜丈夫才恩敏捷,二喜他終於向我認錯。

當即又傳出壹首詩謎,並聲明全詩打四位歷史人物,必須壹壹註明謎底。詩謎是:

強爺勝祖有施為,鑿壁偷光夜讀書;

絲縷縫線常憶母,老翁終日倚門閭。

秦少遊學富五車,想都未想就猜出:第壹句強爺勝祖是孫權,第二句鑿壁偷光的是孔明,第三句由絲縷縫線想到“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自然就是“子思”,第四句老翁整天倚依門閭,自然是望,那就是太公望。

秦少遊順利過關,這壹場考試,對秦少遊來講就好象是行軍打仗,每解壹題就前進壹步,這時已走到蘇小妹的閨閣外面,蘇家父子和眾多的賓客都凝神靜氣等著那最後壹道難題。閨房的窗戶慢慢打開壹道縫,露出蘇小妹的纖纖素手,遞出壹張紙來,仆人馬上接過遞到秦少遊手上,只見上面寫道:

“雙手推開窗前月,月明星稀,今夜斷然不雨。”

蘇軾在旁看了,暗暗發笑,伸出壹個指頭,指著“雨”字,秦少遊心領神會,立馬答出:

“壹石擊破水中天,天高氣爽,明朝壹定成霜。”

“今夜斷然不雨”表面是接月明星稀而來,但實際隱含了“雲雨交歡”的意思,還有“雨”與“語”諧音,也就有今夜不和妳說話的意思。秦少遊以“明朝壹定成霜”作答,“霜”與“雙”諧音,既然成雙就壹定雲雨。

紙條壹遞進去,房門打開,蘇小妹含笑和羞站在門邊,秦少遊欣然入內,自然是巫山夢裏,雲雨交歡。

另有壹則關於蘇小妹在洞房之夜刁難秦觀的軼事。

秦觀聽說蘇東坡之妹蘇小妹,不但相貌端秀而且工詩善詞,久有愛慕之心。便去蘇家求婚。蘇洵讓每個求婚者寫壹篇文章,交女兒批閱。小妹在少遊的文章上批道:“不與三蘇同時,當是橫行壹世。”蘇洵便將蘇小妹許給了秦少遊。成婚那天,小妹有意相難。開始兩題都沒有難倒秦少遊,小妹便出第三個題目:“對對子”:

閉門推出窗前月;

少遊怕對得平淡不能顯示自己的高才,便坐在池塘邊苦苦思索。直到三更,蘇東坡出來打探妹夫消息,見少遊在池塘邊不住喃喃念著“閉門推出窗前月”,知是小妹發難,便悄悄拾起石子朝水池中投去。秦少遊忽聽“砰”的壹聲,見池中月影散亂,遂受啟發,連忙對出下聯:

投石沖開水底天。

這時,洞房門也“呀”的壹聲開了。

蘇小妹三聯三難秦少遊

宋嘉佑年間,著名詞人秦少遊在拜訪蘇軾時,被聰明可愛的蘇小妹吸引住了。蘇小妹不但精通詩詞歌賦,而且聯對、針線女紅無壹不精,只是在“三蘇”的光耀下傳世之作不多,鮮為人知。秦少遊對蘇小妹壹見鐘情,決意將壹生的癡情盡付於小妹,以求佳偶天成。

風和雨順秋方實,郎情妹意渠自成。在壹個簾卷西風、菊綻東籬的深秋季節,秦少遊與蘇小妹這壹對有情人終於走進了古往今來演繹了無數絕唱的婚姻殿堂——洞房,而他們又在這裏繼續演繹著承接歷史的經典故事。

聰慧機敏不讓須眉的小妹決定在入洞房時和少遊壹比才智高下。壹來可以與心上人切磋切磋,二來也想看看情郎的窘態。於是小妹壹進洞房便命丫鬟嫣紅將門關上,吟出壹下聯請少遊對出上聯:

“東廂房,西廂房,舊房新人入洞房,終生伴郎。”

秦少遊接對深為小妹對自己壹往情深所感動,不禁脫口而道:

“南求學,北求學,小學大試授太學,方娶新娘。”

小妹聞聽少遊吟出的上聯,知道沒有難住情郎,便親自開門,招呼少遊坐在桌前,嫣紅上好酒菜便關上房門悄然離去。少遊端起酒杯欲與小妹交杯,小妹輕啟朱唇:“秦郎若要交杯,仍須對我壹聯,不知願否?”

少遊深知小妹脾性,既有此意,不對不休。遂站起壹揖:

“請小妹出聯。”

“酒過三巡,交杯換杯幹杯,杯杯盡在不言中。”

這下可把少遊難住了。此聯意在說酒,實為喻情,妙在意會。若對此聯,不僅要工,還要符合此景此意。少遊沈思良久,不得而對。小妹見他不語,也不去打攪他,只是五指在桌上點了壹下。少遊回過神來,看看滿桌的佳肴,恍然大悟,立時對道:

“菜過五味,形美色美鮮美,美美都在心中留。”

少遊以菜喻人,贊不露形,已羞得小妹伸過手臂,以袖遮面,喝下了這杯沁透心脾的交杯酒。

待嫣紅撤下酒席,已月上中天。少遊執手小妹,四目相對,喜不自勝。小妹含羞說道:“紅幃帳前,與郎執手,若要同寢,再對壹聯。”

少遊知道事不過三,何況已對出二聯,壹股豪氣頓生:“有勞小妹賜聯”

“小妹雖小,小手小腳小嘴,小巧但不小氣,妳要小心。”

小妹壹口氣吐出八個“小”字,機警贊己,傲性微露,少遊不由蹙起了眉頭。他來回踱步,苦吟不出,不禁暗自焦急。小妹見三更鼓罷,月移西樓,也心生悔意,只是不住地用溫情的目光看著少遊。少遊見小妹不住偷瞧自己,顧盼含情,粉面嬌羞,不由心動,隨口對道:

“少遊年少,少家少室少妻,少見且又少有,願娶少女。”

小妹細品此聯,覺得少遊在點明決心娶自己為妻之際,又自喻世間少有,不墜男兒之誌,芳心大悅,便熄燭松帳,成就了壹樁千古良緣。

[編輯本段]

婚後

據傳新婚之後不久,蘇小妹再到廟裏進香還願,寺僧與蘇家兄妹原就極熟,寺僧這時故意問蘇小妹:“新婚滋味如何?”蘇小妹笑而不答,但索紙筆揮灑數字,然後將紙條親自粘貼在大鐘裏面,對寺僧說,欲知究竟,壹看便曉。那和尚只好把光頭伸進鐘內,只見紙上寫著:“如此這般。”樂得陪同來的秦少遊哈哈大笑。

秦少遊曾在歌妓堆中“漫贏得青樓薄幸名存”,自有各種調動女人積極性的手段。

秦少遊會作詞,他的詞善於通過淒迷的景色,宛轉的語調表達感傷的情緒,詞如其人,秦少遊的這種氣質也深受蘇小妹的喜愛,可惜天妒其緣,婚後只有幾年,蘇小妹就撒手塵寰。當時秦少遊在外做官,政治上失意,被貶在外,聽到這壹消息,悲痛地寫下壹首《千秋歲》∶

“水邊沙外,城廓春寒退,花影亂,鴛聲碎。飄零疏酒盔,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雲暮合空相對。憶昔西池會,鷗鴛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裏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後來秦少遊又以壹個叫徐文英的女子為妻,這是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