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壹個被提出是開膛手傑克嫌疑人的波蘭猶太人是亞倫·戴維斯·科恩或者是戴維·科恩(Aaron Davis Cohen or David Cohen)。他在科爾尼艙口精神病院被監禁的日期與兇殺結束時間大致吻合。他在1888年12月12日被指控犯罪,也就是在9月9日瑪莉·珍·凱莉(Mary Jane Kelly)遇害後大約壹個月。在精神病院時他被描述為暴力反社會、表現出破壞性傾向的並因此不得不受約束。他與柯斯米斯基同齡並於1889年10月死於精神病院。作家馬丁·費多在他的《犯罪,偵查和開膛手傑克之死》[The Crimes, Detection and Death of Jack the Ripper(1987)]壹書中提出“戴維·科恩 ”的名字被精神病院用於簡單稱呼壹個真名叫柯斯米斯基或卡米斯基(Kosminski or Kaminsky)的名字太難拼寫或容易被混淆的同院病人。費多將科恩認作“皮圍裙”,壹個在當地兇殺傳聞中備受指責的波蘭猶太靴匠,並且推測科恩的真實身份是南森·卡米斯基(Nathan Kaminsky),壹個住在白教堂區壹度接受過梅毒治療的靴匠。費多在1888年5月之後就沒法追蹤到卡米斯基的下落了,並且在那年12月對科恩進行記錄。費多提出警方把卡米斯基的名字搞混成柯斯米斯基,從而導致嫌疑人弄錯了。至於科斯米斯基,精神病院的病歷中說他只會講意第緒語。
暗含的信息表明卡米斯基的梅毒在1888年5月沒有被治好,但是還處在緩解期。他出於報復殺妓女的原因是病毒影響了他的大腦。然而,科恩的死亡證明中沒有提及梅毒,給出的死因卻是“耗盡的狂躁”且伴有肺癆,而這種病是肺結核的壹種流行形式,它被認為是次要的死因。卡米斯基像每年成百上千死於19世紀末的人壹樣,“默默無聞”地離去了,那就能很好解釋為什麽費多沒辦法找到關於他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可能生存時期時的死亡記錄。
奈傑爾·考桑(Nigel Cawthorne)排除科恩為可能的嫌疑犯的原因是因為他在收容所時的攻擊目標是不明確的,行為野蠻而不受控制,反之開膛手的方式卻特定而不動聲色。與此相反,前FBI犯罪分析師約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在他的《困擾我們的案件》(The Cases That Haunt Us)從謀殺的所有行為線索上來看都直指壹個人“警方所知的戴維·科恩...或者是有個非常像他的人”。通過犯罪分析技術道格拉斯和羅伊·海茲伍德(Roy Hazlewood)得出結論:白教堂兇手是壹個與柯斯米斯基或科恩同齡的人,從表現出的不穩定或非理性的反社會行為而得知其婚姻狀況和社會地位(低下),並且住得離兇案現場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