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沃爾沃袁曉林:我很執著。下次我壹定會跑得更好。

沃爾沃袁曉林:我很執著。下次我壹定會跑得更好。

往事流轉,印記不褪。從外交部出來的袁曉林表現得像沃爾沃代言人。

袁曉林,51歲,現任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11年前,他來到吉利負責收購沃爾沃汽車。壹年後,合並完成,他加入了沃爾沃的瑞典總部。因此,他的身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時至今日,他依然是從吉利走出來的沃爾沃外方代表。

或許是因為外交官的背景,實事求是地說,袁曉林在這份工作面前顯得遊刃有余,這從沃爾沃的人事變動中也能看出來。他給外界的印象始終是冷靜穩重,幾乎有點不為所動。他也是果斷的,當然也有幾分隨意,不然也不會有那些年不恰當的“小三論”。

袁小林曾公開承認自己對沃爾沃的奉獻。不過,從沃爾沃目前的市場發展趨勢來看,作為沃爾沃亞太區的掌門人,袁小林是不是也有點心慌?

十年前。

袁小林愛跑馬拉松就像愛沃爾沃壹樣。

追溯到2008年,壹場巨大的蛇吞象合並正在吉利集團醞釀。當時袁曉林還在英國BP集團,負責合並項目。根據呂飛汽車查閱的資料,他曾參與並主持了全球20多個項目的分析、策劃和實施。正是在這個時候,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找到了精於此道的袁小林,於是,壹場“轟轟烈烈”的商業並購就此上演。

毫不誇張地說,袁小林是吉利收購沃爾沃的功臣。在加入英國BP集團之前,袁曉林有7年的外交官生涯。這段工作經歷讓他有了足夠的溝通經驗,可以在未來的M&A項目中面對復雜的商務談判。李書福看中了這壹切。2009年,袁小林加入吉利控股集團後,擔任並購總監,專門負責沃爾沃汽車收購項目。2010年3月28日,吉利以18億美元收購沃爾沃汽車公司100%股權及相關資產(包括知識產權)。

這起並購案是中國汽車有史以來最高的,也在國內外市場引起了壹片“喧囂”。雖然市場普遍對吉利未來的側重有些質疑,但英雄橫空出世,袁小林就是其中之壹。吉利成功收購沃爾沃後,袁小林前往沃爾沃汽車集團總部哥德堡,擔任董事會秘書兼董事長辦公室主任。

在瑞典,袁小林充分感受到了沃爾沃的城市地位,甚至是“國家地位”。資料顯示,作為瑞典著名的汽車品牌,沃爾沃壹直以其卓越的品質和卓越的性能而聞名北歐。北歐城市哥德堡似乎充滿了沃爾沃的血液。正是在這裏,袁曉林開始享受沃爾沃的精神。值得壹提的是,在這次重大合並中,與袁曉林並肩作戰的沈暉、童誌遠、王兆星都相繼變動,但袁曉林卻屹立不倒,袁曉林與沃爾沃的緣分遠不及此。

2014年,沃爾沃汽車集團正式宣布,曾在吉利擔任並購總監的袁曉林將從沃爾沃汽車集團總部哥德堡的董事會秘書兼董事長辦公室主任壹職離職,回到中國市場擔任沃爾沃汽車中國區總裁,向沃爾沃汽車全球管理委員會成員、中國區首席執行官Lars Deng匯報。

當然,他的地位也壹直在不斷提升。回國後不久,他擔任沃爾沃汽車集團亞太區代理高級副總裁。2017至今,任沃爾沃汽車集團亞太區全球高級副總裁、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我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在亞洲和歐洲的時間也多了。

回國的袁曉林顯然在意料之中。沃爾沃汽車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漢肯·薩繆爾森(Hanken samuelson)曾表示:“作為第二個國內市場,中國對於沃爾沃汽車實現全球復興及其長期戰略的成功至關重要。相信在Lars Deng和袁曉林的領導下,沃爾沃汽車在中國的業務將進入壹個全面發力的新時代,並為2020年全球80萬輛的銷量做出貢獻。”

在這樣的“壓力”下,袁曉林說自己跑馬拉松是為了對抗疲勞。然而,這種對抗更像是壹種“外交辭令”。沃爾沃帶給袁小林的“疲憊”,顯然不是壹場馬拉松的正解。

返回中國室

熱愛馬拉松的袁曉琳可能是孤獨的。

當他回到中國市場時,以前的沈暉、童誌遠和王兆星有了新的軌跡。2015年初,沃爾沃成為“拉爾斯鄧+袁曉林”合夥人管理,之後袁曉林壹個人生活。有人說,合並後短暫提升的沃爾沃步伐已經完全亂了,袁小林應該對未來負責和負責。

是時候改善了。2009年沃爾沃全球零售量達到33萬輛,虧損6543.8+07億瑞典克朗。收購後,沃爾沃2065.438+04年全球零售銷量達到465,866輛,創下2007年以來的新高,同比增長8.9%,創下2007年以來的全球銷售新紀錄。營業利潤達到SEK 22.52億,比上年增長65.438+07.4%,年銷售收入為SEK 654.38+029.959億。同樣在這壹年,沃爾沃汽車集團在華銷量達到865,438+0,226,5438+0,超額完成8萬輛的目標。

但是2015年,沃爾沃明顯開始有些“自負”了。當然,也有可能是它沒有考慮清楚中國市場的發展速度。在中國豪華車市場增速普遍超過20%的時候,沃爾沃2015年銷量同比持平。

2016年,沃爾沃收入增長10%至1807億克朗,利潤增長66%至1100億克朗。然而,沃爾沃在中國的銷量僅占全球銷量的65,438+07%。相比之下,奧迪在華銷量占全球銷量的32.7%,寶馬在華銷量占全球銷量的20.3%,奔馳在華銷量占全球銷量的22.9%。尷尬,中國被沃爾沃稱為國內第二市場,產能55萬。

從袁小林與沃爾沃結緣的那壹天起,沃爾沃在中國的“壹榮俱榮,壹損俱損”都與他有關。很快,開始有評論認為袁曉林已經從收購的英雄變成了管理的罪人。

袁曉林當然不想成為罪人。至少從過去兩年沃爾沃銷量的增長來看,他正在尋找轉機。沃爾沃2065,438+08年全球市場銷量642,253輛,中國銷量65,438+030,593輛,環比增長65,438+04.1%,銷量占比20%。

2019年,沃爾沃全球銷量為70.55萬輛,同比增長9.8%。這是沃爾沃成立93年來,銷量首次突破70萬輛,連續第六年打破全球銷量紀錄。在中國市場,沃爾沃銷售65,438+05.5萬輛,同比大幅增長65,438+08.7%,刷新了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售紀錄。

表面上看,在豪華車細分市場掙紮在二線陣營末端,甚至冒險進入三線的沃爾沃似乎迎來了轉機,這對於袁小林來說更是爭議不斷。但仍有非議——作為沃爾沃全球最大的單壹市場,沃爾沃在中國市場降價成癮。這個曾經的豪車品牌在社交網絡上遭到了網友的嘲諷。“就像股市壹樣,永遠不會被探索。”

有分析稱,袁小林在中國市場的確是壹個“復雜”的存在。“妳不能談論他的功過。他有他的才能,但有時他用錯了。事實上,以價換量已經成為沃爾沃的壹種常規操作,以至於了解沃爾沃的消費者都在以觀望的態度考慮何時“購買”。但是袁小林時代的沃爾沃已經逐漸遠離了豪華。”

明天妳會跑得更好嗎?

看起來前途壹片光明。袁小林頻頻以“代言人”的身份出現在市場上,講述自己的沃爾沃十年歷程,仿佛他和沃爾沃都不“累”。

最新銷售數據顯示,沃爾沃8月在歐洲銷量為65,438+07,458輛,同比增長4.9%;今年前8個月,沃爾沃在歐洲的累計銷量仍然下降了265,438+0.9%。在中國市場,沃爾沃8月銷量為65,438+05,835輛,同比增長65,438+065,438+0.4%;今年前8個月,沃爾沃在華銷量微增1.5%。中國累計銷量超過654.38+0萬。

袁曉林非常有信心,“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達到這樣壹個數量級,意味著沃爾沃品牌正式成為中國市場舉足輕重的參與者。”

資料還顯示,在中國,沃爾沃已經擁有大慶、成都、路橋?3?某整車制造基地,1?發動機制造基地,1?R&D中心,1?設計中心。中國幾乎所有的主要城市都有他們的銷售點。攤子已經擺開了,但路還沒想好怎麽走,或者說還沒想好該不該走對。

回顧十年的歷程,袁曉林想用四個字和十年前的自己對話——毅力。袁曉林說:“從我之前的業務考察到我真正進入沃爾沃汽車,無論是研發、設計、生產,還是整個供應鏈的定點管理和維護等,我每天都生活在其中。,方方面面都在讓我更加意識到什麽叫做安全、健康、可持續。”

據悉,從2008年開始,袁小林開始跑馬拉松。至今已完成32場全馬比賽,累計跑程超過15000公裏,獲得“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六星獎牌。袁曉林說他愛跑馬拉松。“我每次跑馬拉松,大概都會經歷類似的心路歷程,30公裏我就贏了。也許這次我會得到壹個好結果。到了35公裏,身體裏的能量就耗盡了,開始對周圍的事情有點情緒化。當我跑到最後壹次的時候,就像壹輛油箱空了還在跑的車。當我最終完成比賽的時候,過程中的痛苦和悲觀都會壹掃而光。下次,我壹定會跑得更多。

在馬拉松的道路上,袁曉琳可能會越跑越好。但在袁小林的時代,沃爾沃的明天會跑得更好嗎?當銷量背後的殘酷現實逐漸“融化”的時候,袁曉林是不是也有點心慌?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