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把文化發展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制定和實施國家文化發展戰略、文化法規、文化政策,是發達國家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做法之壹
冷戰結束後,西方發達國家加強了對文化戰略的理論研究。美國學者約瑟夫,奈在1990年出版的《註定領導:美國權力性質的變遷》壹書和同年發表在《外交政策》上的壹篇題為《軟實力》的文章中,明確提出並闡述了軟實力(或譯為軟力量、軟權力)這壹思想,後來他不斷發表文章和著作,逐步完善其軟實力理論。約瑟夫·奈認為,壹個國家的實力由文化、價值觀、對外政策等組成的軟實力和由軍事、經濟實力組成的硬實力兩個部分組成。他宣稱,在當今世界,軟實力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1世紀的力量將依賴於有形的硬實力和無形的軟實力這兩種力量的結合。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繁榮和活躍的文化產業,是文化產品出口最多的國家。從表面上看,美國發展文化產業實行的是“無為而治”的文化政策。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政府放任文化藝術和文化產業自由發展,而是有壹整套文化發展戰略。美國的文化發展戰略滲透於它的政治、外交、軍事、經濟和貿易政策之中。美國對內保障國家社會安全,維護主流價值觀念,鼓勵文化企業和文化產業提高競爭力;對外在強大經濟實力和高技術的支持下,以文化產品和文化貿易為載體,輸出美國民主、價值觀和消費文化,在擴展本國文化利益的同時提升美國的文化軟實力。美國的文化政策雖有不確定、不連貫的特點,但發展國內強大的文化產業,不斷輸出文化產品和價值理念的文化戰略始終沒有改變。
英國早在1990年就率先將文化戰略提到議事議程上來。英國文化委員會在該年接受政府委托起草英國文化發展戰略。1992年,英國文化委員會形成“國家文化藝術發展戰略”討論稿,1993年以《創造性的未來》為題正式公布。“這是英國有史以來首次以官方文件的方式頒布的國家文化政策。在這份文化發展戰略的綱領性文件中,明確提出了文化產業的創意性(creativity)問題。1997年布萊爾上臺後,積極推動成立“創意產業特別工作小組”,並擔任主席壹職。這個工作小組於1998年和2001年兩次發布研究報告,分析英國創意產業的現狀,並對英國文化藝術產業的未來發展做出規劃。
法國歷來非常重視文化藝術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從第四個五年計劃(1962-1966)開始,就把文化列入了五年計劃之中。法國設有文化部,在文化發展方面不像美國太信賴市場的作用,而更傾向於國家的扶持。它壹方面對自己的歷史傳統非常自豪,壹方面在文化競爭中處於守勢而反對文化入侵。面對美國文化的湧入,法國政府在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1993年談判中堅決反對美國把文化列入壹般服務貿易範疇,首先提出“文化不是壹般商品”、“文化例外”的概念,反對文化入侵。法國文化發展的戰略方向是對內扶持、贊助本國文化產業;對外積極推動文化交流,提升法語地位,加強法國文化的世界影響力。
澳大利亞在1994年以“創意的國度”(Creative Nation)為目標,公布澳大利亞的第壹份文化政策報告。從此澳大利亞的文化產業和文化貿易步入高速發展的軌道。從1999年開始,澳大利亞實施旨在提升國家形象,促進文化外交和文化產品出口的“在國際上推廣澳大利亞文化”的戰略計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日本發展文化產業具有雄厚的物質基礎。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非常重視本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在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長期的經濟低迷之後,日本經濟加快了從傳統的制造業向新興的文化產業轉型的步伐。1995年,日本文化政策推進會議發表重要報告:《新文化立國:關於振興文化的幾個策略》,確立了日本在未來21世紀的“文化立國”方略。2001年,日本文化廳公布和實施《振興文化藝術基本法》。隨後,日本提出知識產權立國戰略,其目標是力爭在]O年之內把日本建成世界第壹知識產權強國。目前,日本的文化產業體系已較為完整,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成為僅次於制造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 從以上國家文化產業發展的情況看,他們不僅有較為成熟的文化發展戰略、比較完善的文化法律和文化政策,而且通過實施文化發展戰略而獲得較大成就。他們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
二、強大而有競爭力的文化產業己成為發達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
進入21世紀,文化與經濟和科技相互交融,文化產業作為壹種新的經濟形態被視為新世紀的“朝陽工業”,已經成為未來世界經濟新的增長點,是發達國家增長最快的產業。加大對文化發展的投入,發揮文化產業巨大的經濟潛力和社會效益,是西方發達國家提升本國文化軟實力的壹個重要做法。
目前,在發達國家,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點和支柱產業,不但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比例。而且還成為重要的外匯收入來源。美國文化產業的年產值占國內GDP的四分之壹,已成為美國重要的支柱產業。其中以視聽音像產品為代表的美國文化產業,已成為美國重要的經濟來源,其出口額已超過航空航天工業而居第壹位。國際知識產權聯盟的壹份研究報告《美國經濟中的版權業:2002年報告》表明,2001年美國核心版權業創造增加值5351億美元,占GDP的5.24%,在過去24年中以平均7%的增速兩倍於其他產業的增長,提供就業機會471萬個,占美國整個就業率的3.5%。1997年至2001年,美國對外文化貿易收入和出口額以平均9.41%的速度持續增長,2001年達到889.7億美元,再度領先於其他產業(包括化學、汽車制造業、裝配業、航天業和農業)。
1995年,英國文化創意產業凈收人大約是250億英鎊,其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超過任何壹項傳統制造業的產值。2000年,英國文化創意產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9%,年增長率達到9%,是其他產業的3倍,成為英國產值居第二位的行業,僅次於金融服務業。到2001年,英國文化創 意產業產值高達1125億英鎊。截至2002年,10年間英國總體經濟增長70%。而創意產業則增長93%。1997年至2001年,文化創意產業的就業成長率平均為5%,而整體經濟的成長率僅有2.8%。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從業人員已達到195萬人,已是英國雇傭就業人口的第壹大產業,英國的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對外文化出口方面,英國文化創意產業的貿易額已占到世界的16%,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相當可觀。2001年,英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出口值已達到103億英鎊。從1997年到2001年,英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出口額每年增長15%。而同期英國所有產業的出口增長率平均只有4%。
在法國,電影業、圖書出版業和文化旅遊等文化產業早已成為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法國是電影的發源地,是歐洲最大和最重要的電影生產國,電影業長盛不衰,其電影產量在世界名列第五。在世界出版市場上,法國堪稱執全球出版業之牛耳,其年營業額200萬法郎以上的出版社約400家,小型出版社3000家。1997年法國出版47214種圖書,總營業額140.9億法郎,其最大的阿歇特出版集團年營業額123億法郎。在世界文化大國中,法國的文化旅遊業在全球首屈壹指。1998年全球赴法旅遊人數超過7000萬,法國旅遊業盈利高達710億法郎,占全球旅遊市場10%,使法國連續三年榮居第壹旅遊大國寶座。
祝妳順利,如果對回答滿意,請采納,這年頭助人為樂也不容易,鼓勵鼓勵熱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