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不想長大”的成年人

“不想長大”的成年人

最近,我的壹個朋友,只要看到我,就和我抱怨:

最近工作太多了,忙不過來了,實在不想幹了;

家裏孩子太淘氣了,根本管不了;

婆媳關系太難處理了,每天都很難熬。

聽著這些抱怨,卻不知從哪裏勸起,只有先點頭聽著,從談話中挑幾個我能插上嘴的話題,給她壹些安慰,然後拋出壹句:

成年人的世界,除了胖容易,其他都不容易。

這樣的抱怨,妳我可能都有過,抱怨之後,經常會隨口帶壹句:哎,還是小時候好呀。

小時候,最渴望長大;

讀書的時候,最渴望工作;

而工作了,最渴望的是回到過去,不想長大。

前陣子,流行過這樣壹段:

哎,敢辭職的年輕人哪有那麽多呀?

不管是成年的年輕人,還是成年的中年人,都在為了所愛之人眼裏的歲月靜好,背著如山的責任負重前行。

有位網友經常看到壹位快遞小哥,每次都是背著幾大包快遞,挨家挨戶去敲門送件。有天下午,網友在電梯裏又碰到這位快遞小哥,肩上背著壹個大包,手裏拿著壹個大包,電梯到了30樓,當網友準備走出電梯時,發現已靠在電梯角落的快遞小哥沒有動,走近他時才發現他睡著了,直到戳了他兩下才驚醒過來。

後來得知,由於頭壹天晚上他帶產後恢復並不順利的老婆去醫院,沒有休息好,送件時才犯了困。

生活就像壹把無情的刻刀,改變了我們的模樣。

朋友圈看上去光鮮亮麗,背後的心酸,卻全都要靠自己死扛。

這就是成人的世界。

既然生活已經這樣,那我們也就這樣吧。

回不去現實,那我們就選擇麻木;

躲不掉殘酷,那我們就滿腹抱怨;

免不了失敗,那我們就聽從命運的安排。

於是,我們形成了“僵固性思維”:認為人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的,因此,會把註意力放到證明自己聰明和維護自己的聰明形象上。

我們熱衷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我們活在別人的評判中,我們相信自己已經定型,我們變得消極,我們失去了興趣,我們唯獨忽略了:成年之後,仍需成長。

心理學家羅爾德韋克提出壹個概念:成長型思維模式。

相信自己的能力,主要是努力的結果,相信自己可以通過“成長”達到壹種更佳的狀態。

年初,某地城市路橋所收費站停止收費,但遭到了收費站工作人員的反對:

4

30多歲,就已經認定自己什麽都學不會了。妳身邊,是不是也要這樣的朋友、同事?

他們的僵固性思維既限制了自己的成長,拖累了團隊的發展,也助長了“能者多勞”的不良風氣。

與其理直氣壯地說“我不會”,不如戰戰兢兢地表示“我可以試試”。

工作多,能不能學些工作技巧、結構模型,提升工作效率?

孩子淘氣,能不能學些育兒知識,促進與孩子的溝通?

家人關系難搞定,能不能學些人際關系相處之道?

要相信,我們現在經歷的每個困難,都已經有人經歷過。只要妳願意嘗試、學習,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個時代,正如《愛麗絲漫遊奇境》裏面紅桃皇後說的壹句話:

妳看到的他人只是呈現在妳面前的某個片段。每壹份輕松優雅的背後,都藏著不為人知的咬緊牙關的艱難時刻。

不想長大,但終究要長大。

看過生活的殘酷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這樣的“不容易”比起“整天抱怨不容易的人生”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