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上海自然博物館爆紅,它是靠什麽“吸粉”?

上海自然博物館爆紅,它是靠什麽“吸粉”?

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受歡迎到什麽程度?作為壹家博物館,官方微信號是坐擁百萬級粉絲的?大網紅?,小朋友的科普預約課節節都被?秒殺?。

上海自然博物館不只是科普的地方,在滬上,它是國際大都市裏不可或缺的文化意趣。

走近巨大的?鸚鵡螺?,不用看路牌就知道這是上海自然博物館了。老中青三代人隨機搭配組合,歡聲笑語地排隊進場。戴著小紅帽的小姑娘比著剪刀手,在門口的草坪上與動物雕塑合影。

展館裏,?自然?人?和諧?的主題處處可以尋到:近1500平方米的步入式復原場景,讓生機勃勃的?非洲大草原?再現在眼前;?跨越時空的聚會?,是壹場大型標本的狂歡,古今中外200余件動植物明星呈?陣列?出席;?逃出白堊紀?等5個沈浸式劇場,帶妳直擊演化史上的大事件;1500組科學繪畫,在博物館看壹場藝術與科學結合的畫展;300平方米的活體養殖區,給了大夥在城市裏觸摸自然的機會;1200平方米的?探索中心?,裝滿了觀察發現、動手實驗的新奇科學體驗?

走近細細看,這裏的?松果塔?吊燈,由約500個大小不等的松果組成,是自然博物館中匠心獨運的藝術品;取名?繁花似錦?的抽象蝶翅畫,由約20種1200只未經人工裁剪的完整蝶翅拼貼而成;借助?增強現實?前沿技術,當靠近展廳內陳列的標本時,後臺將自動調出這些動物在叢林中生活的影像和聲音,它們會開口與妳?說話?、會在屏幕上?舞動

探索中心?是館內特設的壹處教育活動場所。走進中心,隔著玻璃窗可以看到孩子們拿著小鏟子,身著小藍褂,認認真真地站在小土堆裏進行著模擬化石挖掘的活動。

由展到教,除了化石挖掘這類的實踐課程,上海自然博物館每年還舉辦公民科學項目。今年是?聽見萬物?,發動市民用小程序把身邊大自然的聲音記錄下來,最後集合成了大夥自己收集素材的展中展。館裏還會定期開辦?科學家面對面?活動,科學集市裏擺攤的是科學家,推介的是自己的科研成果?結合資源銜接學校課程,包括講座、演示、討論、對話、觀察記錄、動手實驗等。上海自然博物館校外非正規科學教育已形成了自己的體系,也吸引了壹大票?粉絲?。

上海自然博物館充分結合場館資源,開發優質線上學習資源。原創?自然探索在線?7大主題20個互動遊戲,推出涵蓋1500多條資源的全網搜索系統,制作拍攝?壹鳴有問題?多維的聚會?等微視頻,建立?我的自然百寶箱?螺俚螺說?專題網頁,推出?聽見萬物?微信小程序,為公眾提供多元化的優質科普內容。場館建設運營的微信公眾號、網站、App等壹系列新媒體平臺,粉絲超過100萬人。

我們也在不停地留下城市記憶,讓自然博物館裏留得下鄉愁。?上海科技館副館長顧慶生說。上海自然博物館靜靜地講述著?上海故事?,館內的研究人員長期對身邊的生態環境進行?刻印?。白鰭豚、狗獾、玉帶海雕記錄上海?展櫃裏展示著在上海曾經或現在瀕臨絕跡的生物。候鳥驛站展臺則展示了春、夏、秋、冬在上海崇明東灘濕地棲息的43種132件鳥類標本。在?上海故事?展區,市民可以了解到腳下這片土地上正在或曾經生活過的動植物千百萬年來的演化變遷。小姑娘王雨指著天上飛的壹只鳥類標本嚴肅地告訴記者,?這只鳥我見過!?

充分反映?世界眼光,中國特色,上海特點?,這是打造躋身於世界壹流的自然博物館的氣魄和底氣。

上海科技館館長王小明說,上海自然博物館壹直在用科學的精神做場館:朝後看,從時間尺度上回望既往的生態環境,重現發現科學問題的過程;朝前看,站在當代思考未來科學教育怎麽走,特別是科學和藝術的融合,以便更好地在場館裏激發參觀者的好奇心和個性特點,發現每壹個人的興趣和愛好。

教育在重構、藏品在重生、研究在重塑、歷史在重現。上海自然博物館就在這?趣?的過程中,載著鄉愁,裝著記憶,構築著人與自然和諧的壯麗畫卷,講述著科技、文化、自然相融合的故事。正如微博網友?@掛著鈴鐺的大菊?所言,?這是讓活在鋼筋水泥中的我願意常來看看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