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落孫山?這個成語典故發生在宋朝時期,是由宋朝範公偁《過庭錄》中記載的故事。這個典故的主人公孫山和自己同鄉的兒子壹起是參加科舉考試,等待到結果出來的那壹天發現孫山在榜單的最後壹名,而不見榜單上有他同鄉兒子的名字,待到他同鄉詢問結果的時候就有了?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這樣的詩句。
從這句詩詞的字面意思上看就是?我孫山在榜單的最後壹名,而妳的兒子則是在我之後?,這樣的回答還是十分委婉的,沒有直接說出同鄉的兒子已經落榜,可見孫山?滑稽才子?的綽號也不是徒有其表的。後來這個故事不知怎麽的就被傳了出去,人們紛紛都誇贊孫山的口才好,都誇贊孫山的情商十分的高,所以人們就開始使用?名落孫山?這個成語委婉的表示落榜之人。
雖然這件事情給孫山留下了很好的名聲,但是也有不少的人覺得孫山這個人以這樣的方式告訴自己的同鄉太過於?輕浮?,尤其是自己同鄉的兒子落榜了之後孫山不僅沒有安慰同情,反而用這樣的方式告知他們有壹點?尋開心?的意思,這樣很多人都認為孫山不配有?滑稽才子?的綽號。
但是我恰恰覺得這種方式是維護同鄉自尊的壹種表現,用這種略帶詼諧的婉轉方式是最體現口才的,而且在古代科舉考試落榜也是壹件很經常的事情,同鄉並不是因為自己的兒子落榜而遷怒於通知消息的孫山的。不得不承認?滑稽才子?孫山還是十分幽默的,有這種方式告訴自己的同鄉確實要比直接告知更容易讓人們接受。這種幽默風趣,不傷及別人自尊的說話方式確實值得人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