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壹天》韓劇讀後感
的確很開心,別樣的開心。所有的渴望、煎熬、熱情,都被喜悅、滿足以及偶爾氣憤的沈穩脈動所取代,這是讓人幸福的。如果說她之前的生活誌得意滿,那麽現在的日子便是細水長流。 偶爾她也會懷念曾經強烈的情感,不是壹整個羅曼史,而是早年的那份情。她記得寫信到深夜,長長十頁的癡狂、赤裸的情話,以及滿篇的驚嘆號。有壹段時間,她還每天都寄明信片,睡前通壹小時電話。那時候,在達爾斯頓的公寓。在父母的房子裏,他們熬夜聽歌聊天,直到天明。也曾在元旦去河裏遊泳。所有這些時光和回憶,都記錄在筆記本、信件和無法計數的照片裏。九十年代初,他們幾乎遇照相亭就忍不住鉆進去,因為覺得恒久保存相聚的時刻是理所應當。 可是光和壹個人對坐著聊到天亮?到如今,誰還有時間興致精力熬壹夜聊天?談些什麽?房價?她曾盼著半夜電話鈴響的;如今若那樣,便壹定是出事了。二十年來,他們的照片也裝滿了幾個鞋盒子,對彼此的面孔已熟爛於心,還要照相做什麽?這個時代,這個年紀,誰還會寫長書信,誰還有那麽多愛好? 有時候她會好奇,那個二十二歲的愛瑪.莫利會怎麽看待今天的愛瑪.梅休?太過自我?太過軟弱?為追求房產、海外旅遊以及巴黎的服裝和昂貴的發型而出賣了自己?還是太過平庸,因為改了姓氏、渴望家庭生活?也許是這樣吧。那麽二十二歲的她也不算個模範:自負、好炫耀、脾氣臭、懶散、好為人師,自憐、自傲,卻不自信。而她壹貫最需要的,便是自信。 這才是生活。沒有這樣的好奇那才是不對勁。若到了三十八歲還保持二十二歲的處世、交友態度,便有失莊重。像當初那樣墜入愛河,寫矯情的詩,聽流行歌曲掉眼淚,拖著人進照相亭,花壹整天時間剪輯磁帶,要求他人陪妳同睡壹張床?如今,妳若還在引用鮑勃.迪倫、托馬斯.艾略特、God Forbid樂隊以及布萊希特的話,對方聽罷會禮貌地微笑,然後悄然退去,妳又能為此責怪他們? 三十八歲了,要是還在指望用壹首歌、壹本書或壹部電影改變人生,豈不荒唐!不,壹切都平淡了、沈靜了,生活的背景音樂已變成了安然、知足而又親昵的輕唱,再也沒有刺激的起起落落。朋友圈子則在今後的五年、十年、二十年也不見得會變。如果不出意外,他們想必是不會壹夜暴富或破產,健康也該還能享受壹陣子。壹切都定格了:中年,中間階層,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小幸福。 最後,她愛著壹個人,也確信為對方所愛。如果有人問愛瑪,他和丈夫怎麽相遇的,她會說:“我們壹起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