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的意思是正趕上時候或者不拖延、馬上、立刻。“急時”壹般用在古漢語當中,意思是關鍵、緊要的時候,嚴格來說不是壹個詞語。
壹、“及時”的基本釋義:
1、逢時,謂得到有利時機。《易·乾》:“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晉·陶潛 《雜詩》之壹:“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唐·孟郊 《長安覊旅行》:“萬物皆及時,獨余不覺春。”
2、適時。宋·沈作喆 《寓簡》卷十:“吾自高曾世傳種花,但栽培及時,無他奇巧。”清·喬可聘 《苦雨》詩:“雨喜及時好,那堪雲不開。”楊朔 《三千裏江山》第十四段:“這批東西來得很及時,正趕上過年,都分發下去。”
3、把握時機,抓緊時間。《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王翦曰:‘為大王將,有功不得封侯……臣亦及時請園池為子孫業耳。’”明·馮惟敏 《不伏老》第壹折:“丈夫功業當及時建立,以垂不朽。”清·王韜 《淞濱瑣話·金玉蟾》:“姬見宦海風波,無端猝起,勸生及時引退。”
4、到時候。唐·李復言 《杜子春》:“[老人]曰:‘明日午時,候於西市波斯邸,慎勿後期。’及時,子春往,老人果與錢三百萬,不告姓名而去。
5、指男女已到婚嫁之年。《詩·召南·摽有梅序》:“《摽有梅》,男女及時也。 召南之國,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時也。” 孔穎達疏:“謂 紂時俗衰政亂,男女喪其配耦,嫁娶多不以時,今被文王之化,故男女皆得以及時。”後因以“及時”指男女已到婚嫁之年。
二、“急時”的基本意思:
1、著急的時候。 韓愈,《答張徹(愈為四門博士時作張徹愈門下士又愈之從子婿)》:急時促暗棹,戀月留虛亭。畢事驅傳馬,安居守窗螢。
2、匆促;迅速。劉向 《荊軻刺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搏之。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
3、迫切、情況嚴重的時候。邵雍,《知人吟 》:事到急時觀態度,人於危處露肝脾。
4、緊急嚴重的事情。 葉適,《眾議留李師煉丹既而不果》: 火養經年汞未收,病身還向急時求。
擴展資料:
古文中的“急時”:
1、知人吟 邵雍 [朝代] 宋
事到急時觀態度,人於危處露肝脾。深心厚貌平時可,慎勿便言容易知。
2、眾議留李師煉丹既而不果? 葉適 [朝代] 宋
火養經年汞未收,病身還向急時求。道人別覓安爐地,今夜潮平下館頭。
3、答張徹(愈為四門博士時作張徹愈門下士又愈之從子婿) 韓愈 [朝代] 唐
...朝京忽同舲。急時促暗棹,戀月留虛亭。畢事驅傳馬,安居守窗螢。梅花灞水別,宮燭驪山醒。省選逮投足,鄉賓尚摧翎。塵祛又壹摻,淚眥還雙熒。洛邑得休告,華山窮絕陘。倚巖睨海浪,引袖拂天星。日駕此回轄,金神所司刑。……
4、幽州秋日聽王昭儀琴? 汪元量?[朝代] 宋
彈到急時聲不亂,曲當終處意尤奇。雪深沙磧王嬙怨,月滿關山蔡琰悲。羈客相看默無語,壹襟秋思自心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