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不問東西|安土重遷:詩與遠方,在平常在家鄉

不問東西|安土重遷:詩與遠方,在平常在家鄉

“這個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與遠方”,這碗心靈雞湯刺激了不少人的荷爾蒙和腎上腺素。那麽,古人怎麽看待旅行這個事?是不是也想,“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

答案是:古人幾乎不 旅遊 !

除苦力、商販、水手這些 社會 地位最低下之人外,古人壓根不怎麽出遠門!

為什麽古人不出門 旅遊 呢?

理由包括但不限於如下三個:

壹、家鄉美。 中國人都是“家鄉寶”,都說家鄉好,也就是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中說的“安土重遷”。

羅馬尼亞人尼·斯·米列斯庫在《中國漫記》中講了壹個故事:有個外國人買了只四川籍鸚鵡,想帶回自己的國家。當鸚鵡看到要被帶出國,急得連忙說話:“龜兒子,老子是中國鳥噻,老子不情願流落異國它鄉!”說完就死了。

連鳥都不願意離開美麗的家鄉,何況壹個人?

古時的中國真有那麽美麗嗎?看看老外怎麽說。

日本人的《中國紀行——伊東忠太建築學考察手記》寫著:“壹路行來,但見大片土地已被開墾,水牛、豬、鵝、雞、犬,舉凡我等熟悉的家禽家畜,盡於陌上田中悠然覓食,好壹派田園風光。當下時節,正是花生收成方畢,只見豬在地裏拱土正歡,希望找出土中遺落花生,偶爾被其拱到,則仰天咧嘴狂嚼壹通,好不快哉。雞、鵝禽類,則隨其後,壹路跟行,撿食地裏昆蟲。犬則跑前跑後,與正在覓食的家禽家畜嬉戲打鬧。水牛被牽在十來歲孩童手中,何其溫順乃爾,看上去水牛反倒像是放牛小童的忠誠衛士。此幅畫中,不見家貓身影,想必是在家中孤獨守望,或許此時偎著火爐睡得正酣。”

好壹派田園風光!在如此寧靜祥和安樂甜美的世外桃源中生活,哪個還出啥子遠門咯?

二、沒有錢。 這很重要,也很好理解。飯都沒得吃,衣服沒得穿,旅什麽遊!?有關深度分析,建議參看《慈禧的菜單:“正餐”2頓,每頓100道菜;“小吃”2次,每次四五十碗菜》,看看那時的老百姓,每天2頓飯,能吃點啥?

那不是窮,是真窮啊!

三、走不了。 這個可能是最根本的原因,並不是心中沒有“詩與遠方”,而是因為,要走,走不了。

這包括兩個方面。

第壹個方面 ,中國的戶籍制度由來已久。

十六世紀初,波斯人阿裏·阿克巴爾在中國境內(主要是陜西) 旅遊 三個多月,寫成壹本書《中國紀行》,裏面說,“所有的軍隊和百姓都屬於皇帝所有,他們都被登記入冊,沒有壹個例外。”皇帝要收稅賦、征徭役、抓壯丁,很簡單,調壹下戶籍管理系統,什麽都清楚了。

馬可波羅來中國來得早,元代時,百姓的房門上必須寫著房主、妻妾、兒女甚至奴婢的姓名,家裏是否住有親朋好友,都有誰,來幹啥,何時來,何時走,壹清二楚。家裏養了多少豬牛羊狗雞鴨鵝等等,這些數據都羅列在房門上。人死了,把名字抹去;人出生,把名字添上。

外國的生意人來到中國,要把姓名、字號、居住時間、離境日期等列舉在房門上。

通過這種顯而易見的做法,大汗把境內人口、固定資產、人力資源、變遷動態等私密信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極大地方便了帝國的管理,“此誠謹慎賢明之政也”。

元代統治者是來自草原的遊牧民族,天天逐水草而居,白天放牛羊,晚上睡帳篷,漂泊遊離,居無定所,戶籍制度應該不是他們搞出來的。肯定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某個時代,由聰慧而有閑的中原人士創新創造創設的。

利瑪竇來到明朝時的中國,發現這種戶籍制度有了繼承和發展,“人民當中普遍都有壹種手寫的戶籍冊,裏面包括按街、按戶記載城中每壹家的情況。”

戶籍管理系統不是僅僅掌控在皇帝手中,而是向下延伸,“壓力傳導”“責任下沈”,普通百姓也人手壹冊,類似於以前的“黃頁”,真正實現了“放管服”,極大地滿足了人民群眾對了解信息、家長裏短、男婚女嫁、 娛樂 八卦、通風報信、舉報告密的美好向往。

英國商人阿奇博爾德·約翰·立德樂於十九世紀末在重慶做生意,在四川萬縣發現手裏拿著紅色棍子、背上掛著大木板(叫“門牌”)的人,這些人實際就是人口調查員,他們正在給房(rén)屋(kǒu)編號,采集人口基礎信息。

由此可見,帝國的戶籍管理較早實現統壹化、制度化、規範化,具有前瞻性,保證帝國正常、規範、有序運行,但好像世界各國並未好好學習、認真借鑒,可能這些來過中國的洋人回國之後,把這個重要的事給忘了,沒能很好地宣傳推廣,造福於世界。

第二個方面,以前的人,出個遠門,需要開很多證明。

“沒有證件的人,無論在城市還是在鄉間都寸步難行。”《中國印度見聞錄》成書於公元851-852年,相當於我國的唐代,其中記載,在中國旅行,至少要開2個證明:壹個由城市管理者如市長省長簽發,這個證明在旅行途中使用,證明自己是自己、同行者都有誰、各自年齡、屬於哪個宗族等,類似於身份證。另壹個由太監簽發,這個證明在關卡哨所使用,證明隨身帶了多少真金白銀、貨物多少,類似於資金證明。

葡萄牙人費爾南·門德斯·平托發現,任何人想跨省旅行,都是不可能的,除非他能從總督那裏獲得壹張通行證。想壹想,要去旅個遊,還要找省長出證明。平日裏,老百姓躲避官老爺還來不及呢,還敢找官老爺開證明,而且是找總督開證明去 旅遊 ?壓根就沒這回事!即使生意人辦妥了這些證明,他在壹個城市裏最多也只能待3-4天。

沒有證明,能不能偷偷 旅遊 ?答案是:不行!城裏城外、大街小巷、旅店驛站、煙館青樓甚至犄角旮旯總有密探在隨機遊走巡視,發現東遊西逛無所事事賊眉鼠眼者,必定上前盤問,如果說不出個所以然,準是壹頓飽打,投入大牢,大刑伺候。

陸地 旅遊 不行。那麽,去航海可以嗎?

這個可以有。但必須沿著中國自己的海岸線航行,不能出軌。而且,必須由總督出具證明文件,寫明姓甚名誰、長相特征(那時沒有照片)、出生年月、去往何處、去幹些啥、何時歸來等,否則被逮到,直接流放。

那麽,去外國可以嗎?絕對不可以!沒理由,不解釋。戰爭期間應征打仗除外。

所以,當那些洋人在中國旅行問路時,古人往往壹臉懵懂可愛,然後傻傻地笑答:“哎呀嘞,您話的地方該遠,啀唔欠系過喲。”

其實,“那麽遠”的地方,就在隔壁,就在山的那壹邊而已。

古人也有“詩與遠方”。只不過,他們的詩與遠方,在平常,在家鄉。

註:文中使用所有語料截至清代。

作者 劉小程

主播 大聖神功六王爺

編輯/後期 淩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