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四川省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發展基礎

四川省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發展基礎

(壹)“十壹五” 規劃執行情況。

“十壹五” 是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時期。特別是省委九屆四次全會以來,面對“ 5 · 12 ” 汶川特大地震和國際金融危機的雙重影響,交通運輸部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兩個加快”,以科學規劃為龍頭,以構建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為綱,以加快災後公路恢復重建、加快出川高速公路和水運港口建設為重點,搶抓機遇、加快交通發展步伐,改革創新、拓寬交通發展路徑,實現交通超常發展,“十壹五” 規劃目標全面完成,災後交通恢復重建基本完成,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四川交通運輸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突破,“蜀道難” 的歷史問題已接近破解。

1. 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

“十壹五” 時期,全省累計完成交通建設投資2100 億元,為規劃目標的1.65 倍,是“十五” 時期投資總額的2.8倍。特別是省委九屆四次全會以來,每年完成投資持續大幅增長,3 年累計完成投資1665 億元,占整個“十壹五” 投資的80% 。到“十壹五” 末,全省公路總裏程達到26.6 萬公裏,比“十五” 末新增15.1 萬公裏,居全國各省(區、市)第1 位;二級及以上公路總裏程達到1.8 萬公裏,比“十五” 末新增4500 公裏;以高速公路為骨架的幹線公路網建設布局全面展開,農村公路建設快速健康發展,公路站場體系逐步建立;內河航道整治工作進展順利,港口建設進壹步加快,“四江六港” 水運建設布局基本展開。

———高速公路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以進出川大通道為重點的高速公路建設取得重大突破,高速公路通車裏程達到2681 公裏,新增922 公裏;高速公路進出川大通道建成7 個,在建11 個。

“十壹五” 累計新開工高速公路3421 公裏,其中“十壹五” 後3 年新開工高速公路3137 公裏,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總規模達到5893 公裏,居全國各省(區、市)第2 位。累計完成投資959.21 億元,是規劃目標的1.37 倍。

———國省幹線公路升級改造穩步推進。建設改造幹線公10045 公裏,是規劃目標的2 倍,現有國省幹線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到65.6% ,路面鋪裝率達到97.1% ,分別比“十五” 末提高了17.5 、6.7 個百分點。累計完成投資421.58 億元,是規劃目標的4.22 倍。

———農村公路實現長足發展。建設農村公路12.7 萬公裏。其中,通鄉油路(水泥路)1.9 萬公裏,通村公路5.8 萬公裏,通村水泥路(油路)5 萬公裏,農村公路總裏程達到24.7 萬公裏,實98.4% 的建制村通公路和90.2% 的鄉鎮、53.7% 的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比“十五” 末分別提高7.9 、31.2 、33.7 個百分點。建設農村斷頭公路9500 公裏。累計完成投資613.42 億元,是規劃目標的1.53 倍。

———公路運輸站場建設覆蓋面逐步擴大。建成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客運站7 個、貨運站1 個。新改建縣級以上車站93 個、農村客運站2384 個,是規劃目標的1.4 倍。累計完成投資33.68 億元,比“十五” 時期增長50% ,是規劃目標的1.68 倍。成都率先推動和實現運輸站場向物流站場、物流園區轉型,新都物流中心傳化基地已開通公路貨運專線近200 條,形成以長途聯運為主的公路貨運港,龍泉物流中心正抓緊建設公路貨運集散區,青白江、新津貨運公鐵聯運中心建設也加快實施。

———內河航道建設進展順利。渠化航道189 公裏,長江、岷江、嘉陵江三、四級航道分別達到228 公裏和762 公裏。完成長江宜賓至瀘州段航道整治,實現宜賓以下航道1000 噸級船舶晝夜通航。嘉陵江四川段規劃的13 級航電樞紐建成11 級,在建2 級。岷江航電綜合開發前期工作全面啟動並加快推進;渠江航道廣安段建設工程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58.84 億元,是規劃目標的1.47 倍。

———港口建設步伐加快。新增港口貨物吞吐能力300 萬噸,達到7995 萬噸。新增集裝箱吞吐能力95 萬標箱,達到100 萬標箱,跨上內河港口百萬標箱級新臺階。新增1000 噸級泊位13 個,達到46 個。瀘州港二期續建工程順利推進,瀘州港多用途碼頭二期工程形成生產能力,宜賓港用2 年時間建成並開港試運營,瀘州港、宜賓港吞吐能力大大提升。廣安港開工建設,南充港、樂山港、廣元港前期工作全面啟動。全省港口集裝箱吞吐能力建成和在建規模達到200 萬標箱。累計完成投資13.64 億元,是規劃目標的1.36 倍。

2. 交通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取得重大勝利。“ 5 · 12 ”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全省交通運輸系統攻堅克難,順利完成交通運輸應急保障救援任務,同時搶抓災後恢復重建機遇,編制完成了《四川

省災後公路恢復重建規劃》,制定了《加快四川災後交通恢復重建工作方案》,科學指導災後交通恢復重建工作。到2010 年底,災後重建項目完成451 個,占項目總數的93.4% ,累計完成投資773 億元,占規劃期投資的91.7% ,實現“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 的目標災區生命線公路網初步形成,交通運輸保障能力大大提高。

3. 運輸服務水平穩步提升。

———公路運量持續增長,內河水運快速發展。2010 年,公路客運量、旅客周轉量、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分別完成23.1 億人、802.2 億人公裏、12.1 億噸和985 億噸公裏,分別比“十五” 末增長45% 、61% 、114% 和273% ;水路貨運量、客運量分別完成5218 萬噸、2733 萬人,港口客、貨吞吐量分別完成1802 萬人次和5100 萬噸,貨物吞吐量較“十五” 末增加1640 萬噸。

———運輸裝備逐步向專業化發展,運力結構不斷優化。2010年,公路運輸營運載客汽車擁有量為50456 輛,客位數增加9.4% ,中高級車比例達到35.9% ,比“十五” 末提高10.1 個百分點;營運貨車503204 輛,較“十五” 末增長77.5% ,其中專用貨車18564 輛,是“十五” 末的5.6 倍。

———客運服務範圍不斷擴大,客運網絡進壹步延伸。2010 年,客運線路達10221 條,比“十五” 末增加1913 條;鄉鎮、建制村班車通達率達到93.7% 和74.4% ,比“十五” 末提高6.8 和11.3 個百分點。

4. 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十壹五” 時期,全省實現了高速公路聯網收費,建立了公路數據庫和電子地圖系統,實現了國省幹線公路路況數據的自動化快速檢測,建成了渡口碼頭數據庫和信息管理系統。以安全和質量監管為重點,通過公路建設市場信用管理系統、道路運政業務系統、道路運輸GPS 監控系統、船舶船員管理系統及“壹卡通” 等業務系統的建設和推廣應用,交通運輸市場監管信息化應用取得了重大進展。

5. 安全監管與應急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十壹五” 期間,在“ 5 · 12 ” 汶川特大地震、“藏區維穩”、“ 8 · 13 ” 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多發的地質次生災害等突發事件的挑戰下,交通運輸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加強組織和協調,保障了交通運輸工作正常有序開展。加強安全專項整治,強化安全監督,進壹步完善了交通運輸安全和應急管理體系建設。5 年建成省、市和企業三級GPS 監控平臺846 個、對4 萬多輛營運車輛實施動態監控;新增碼頭視頻監控點601 個、船載移動視頻362 個;改造農村渡口1000 座,實施人行橋工程458 座;實施公路安保工程1.5 萬公裏。為各市(州)海事局、各縣(市、區)海事處配置海事執法車***計180 輛、巡邏艇70 多艘。長江幹線基本建成瀘州海事業務用房和長江幹線部分市、縣海事工作船碼頭,長江幹線14 米以上海巡艇達9 艘,提高了海事監管能力和水路運輸應急搶險效率,確保了長江幹線水上安全應急保障工作順利開展。

6. 行業管理水平顯著提高。“十壹五” 期間,全省進壹步加強了交通建設管理,制訂並落實了多項公路水路項目建設管理辦法。進壹步加強了公路養護管理,制訂並印發《四川省普通國省幹線公路預防性養護指導意見(試行)》,啟動了18 個機械化公路養護中心建設,建成36 個國家壹類治超檢測站點;不斷推進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18 個市(州)、135 個縣(市、區)出臺了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意見或具體辦法。進壹步加強了交通運輸管理,組織完成了春運、黃金周等重點時期和救災重建物資、重大裝備、藏區維穩運輸等重點物資運輸任務,交通運輸保障能力大大提高。進壹步健全了交通法規體系,施行了《四川省〈中華人民***和國公路法〉實施辦法》、《四川省港口管理條例》等行業法規。節能減排、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等工作進壹步深化和深入,初步建立運營車輛燃油消耗量檢測和監督管理制度,創新“以人為本、服務群眾、發展經濟” 理念,制訂《全省高速公路服務區布局規劃》,服務區改造試點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二)“十壹五” 時期的成功經驗。

1.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和國家的大力支持是推動交通運輸快速發展的主動力。“十壹五” 期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交通運輸發展,特別是2007 年底,省委九屆四次全會作出了建設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的重大決策部署,並將構建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確定為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首要任務。2009 年,省委、省政府專題召開全省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工作會議,進壹步加快了四川交通運輸的發展步伐。同時,省政府專門建立了交通建設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了交通建設聯席會議辦公室,協調省直相關部門、各市(州)人民政府***同推進交通建設。另外,省政府還與地方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把交通建設作為本區域的重要任務來抓,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加大地方財政投入,提供環境保障,積極支持交通建設。“十壹五” 以來,交通運輸部和國家相關部委大力支持四川公路水路交通建設和災後公路恢復重建,在資金、政策方面給予了重點傾斜,加大了人才、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2. 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是實現交通運輸超常發展的重要保障。全省交通系統充分發揮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緊緊抓住災後恢復重建和國家擴大內需的發展機遇,超常工作,精細管理,攻堅克難,以求真務實和不畏艱難的奉獻精神,加快推進災後公路恢復重建,加快建設西部綜合交通樞紐。抓住相關政策機遇,積極爭取到中央基金299 億元用於災後公路恢復重建,爭取到國家在資金和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為全省交通建設提供了要素保障。

3. 科學規劃是引領交通運輸開創加快發展新局面的基礎和先導。2008 年以來,全省交通系統緊緊圍繞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編制完成了《四川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08 — 2030 年)》、《四川省內河航運發展規劃》、《四川省國省幹線公路改造實施方案(2009 — 2012 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2009 — 2012 年公路建設推進方案》、《四川省農村斷頭公路建設實施方案(2009 — 2011年)》等20 余項規劃,初步形成了科學完善的交通運輸發展規劃體系,為有效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聚各類投資、加快建設布局的展開發揮了龍頭作用,切實做到以規劃引領建設、引領資本、引領發展。

4. 創新機制、多渠道融資,是實現交通運輸加快發展的關鍵。堅持走以“多個積極性、多元主體、多種方式” 為特點的交通運輸創新發展之路,政府主導、統壹規劃、分級負責、省市互動、部門聯動、多元主體、市場運作的交通建設新格局初步形成。壹是全面開放高速公路投資市場,發揮市(州)人民政府的主體作用,截至2010 年底,全省BOT 高速公路項目已累計招商成功13 條(18 個項目)1914 公裏,引進社會資金1376 億元,居全國各省(區、市)第2 位。二是采用“股份合作、市企***建” 方式建設高速公路邁出重要步伐,如達萬、巴南、麗攀、樂雅等高速公路已組建股份制項目公司,並實現開工建設;汶九、綿九高速公路已簽定市企***建合作協議。三是全面開展與各類金融機構的合作,中期票據、信托融資、盤活存量資產等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在建高速公路項目所需投資基本落實;川高公司與多家銀行簽定了雅康、汶馬、川汶、綿九等4 個擬建藏區高速公路項目750 億元貸款框架協議。四是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實現重大突破,如成渝公司A 股成功上市,募集資金18 億元。五是高速公路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將19 個高速公路營運公司整合組建為7 個片區化公司,管理效率明顯提高。六是積極爭取中央支持,主動與交通運輸部的規劃、計劃對接,做好資金保障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十壹五” 時期,四川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發展成就顯著,但與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對交通運輸的要求仍不相適應,交通運輸仍然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現為:

1. 內聯外通的高速公路網絡尚未形成,有效供給不足。突出表現在高速公路建成規模偏小,通車裏程2681 公裏,約占規劃裏程的1/5 ,僅居全國第13 位;省際大通道建成數量較少,規劃的33 個高速公路出川通道目前僅建成7 個,相鄰的7 個省(區、市)還有陜西、貴州、青海、甘肅和西藏5 個省(區)沒有高速公路直接相連;部分重要通道尚未貫通;省內城際間快速連接的高速公路通道不足。

2. 國省幹線公路總體服務水平偏低,覆蓋面不足。現有國省幹線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僅為65.6% ,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6 個百分點,居全國各省(區、市)第23 位;仍有四級及以下公路4047 公裏,還有617 公裏未鋪裝路面。全省尚有6 個縣沒有國省道覆蓋,有128 個縣只有壹條普通國省道連接,網絡化程度低。與高速公路、鐵路、機場、港口尚未完全實現有效連接,對重大產業基地、重要城鎮等節點也未實現全面覆蓋。

3. 農村公路雖然發展很快,但仍不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和通暢程度不足,全省尚有782 個建制村不通公路、440 個鄉鎮不通油路,建制村通暢率僅為55.3% ,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6.4 個百分點。部分建成的農村公路技術等級偏低,安全性和抗災能力偏弱。養護管理相對薄弱,養護資金尚未完全落實,部分管養主體缺位,影響農村公路可持續發展。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深入推進,農村公路覆蓋範圍和技術質量還不能適應農業產業園區、新農村綜合體及示範片等的發展需要。

4. 區域發展不平衡,民族地區、革命老區、貧困地區交通發展相對落後。甘孜、阿壩州府尚未通高速公路;部分縣(區)尚未規劃有國省幹線公路相連。782 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全部集中在三州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的交通發展水平與成都平原地區的差距較大,建設任務仍然十分繁重。

5. 水運發展滯後,航運體系尚未形成。航道通行能力不足,僅長江宜賓至瀘州228 公裏能實現1000 噸級船舶常年有效運輸。運輸發展水平不高,港口物流發展滯後,標準船舶比重低,水運資源優勢未能充分發揮。

6. 運輸服務水平和保障能力亟待提高。運輸組織化程度不高,運輸裝備現代化程度偏低,與綜合運輸相適應的運輸站場體系亟需進壹步完善。交通運輸應急資源相對薄弱,應急協調聯動機制不完善,運輸服務水平和保障能力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

7. 統壹高效的高速公路行業管理機制尚待進壹步完善。四川省高速公路發展已形成以省交通投資集團、BOT 項目公司、省市***建股份制公司等為主體的多元格局,隨著各類高速公路項目的建成通車,統壹高效的高速公路運行管理體系亟待進壹步完善。

8. 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不足。低碳交通運輸體系有待建立,節能減排尚未形成系統的控制手段和應對措施,環境保護仍然存在薄弱環節。交通運輸發展亟需處理好建設需求大與資金供給不足、加快發展與資源環境約束增強的矛盾,進壹步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