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三進山城》的電影拍攝地是在東北的興城與山東的蓬萊。
《三進山城》是長春電影制片廠於1965年攝制的抗日題材劇情電影,由張鳳翔執導,賽時禮編劇,梁音、張繼強、王建華、石天等人主演。該片根據賽時禮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八路軍某部連長帶領戰士們三進山城,打擊敵人的故事。
擴展資料:
創作歷程:
電影《三進山城》的同名原著小說是軍旅作家賽時禮依據自己的親身戰鬥經歷創作的。小說《三進山城》出版不久,長春電影制片廠的副導演韓敏回天津探家時,在火車站的書攤上看到了小說《三進山城》。
那時長影正在籌備拍攝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二十周年的影片,韓導演發現這部表現抗戰題材的小說情節曲折,故事性強,很適合拍電影,於是就買了下來。回到長影後,她把這本書推薦給了導演張鳳翔,張導演對此也很感興趣。
他馬上給山東人民出版社發電報,問作者在何處,出版社回電告訴張導演,作者是濟南軍區的壹個特等殘廢軍人。
於是長影廠馬上派張鳳翔導演來到濟南,與濟南軍區聯系並征得同意拍攝該片。張導演本想叫賽時禮去長影廠改編電影劇本,但因為賽時禮的身體狀況太差,東北天氣又冷,所以決定在濟南改編。
當時正是新年前夕,張導演和韓導演都沒有回家過年,和賽時禮壹起緊張地改編電影《三進山城》的劇本。賽時禮夜以繼日地編寫電影劇本,由於身體虛弱,太過勞累,他曾幾次昏厥。在編寫劇本的過程中,賽時禮盡管對電影創作不熟悉,但是他那豐富多彩的戰鬥生活卻幫了大忙。
像電影《三進山城》中把手榴彈捆在偵緝隊長刁德勝腰間,而把導火索穿過他的衣袖握在我軍連長手中的情節,就是賽時禮在戰鬥中使用過的辦法。電影文學劇本《三進山城》與小說相比較,故事情節的主線沒有變,不過三進山城的目的由除掉叛徒、營救被捕同誌改為配合我軍反掃蕩,消滅盤踞在齊陽城的鬼子。
經過兩個多月的日夜奮戰,五易其稿,1965年5月,《三進山城》電影文學劇本定稿,進行分鏡頭處理。1965年10月,電影《三進山城》拍竣,1966年4月影片在全國上映。
當年《三進山城》電影拷貝發行280多個,隨後又被翻譯介紹到東南亞、東歐、非洲壹些國家和中國香港地區,受到廣泛的贊譽。香港《大公報》曾報道,此片在香港放映長達壹月不衰。
百度百科-三進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