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壹本名著以後,妳有什麽體會呢?寫壹份讀後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妳想知道讀後感怎麽寫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隨遇而安》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隨遇而安》的讀後感1《隨遇而安》是孟非的自傳,記錄了其過往四十多年的歲月。孟非因主持相親節目《非誠勿擾》而為人所熟知,又因其成名前的坎坷勵誌經歷而形成了“孟非現象”。在書中,度過了童年在重慶的快樂時光,孟非輾轉來到南京,人生開始黑暗,中學時代的嚴重偏科,導致他高考落榜,隨後南下淘金碰壁,報社當印刷小工差點殘疾,坎坷無數。直到他成為電視臺的壹名臨時接待員後有了轉機,從端茶倒水接電話,再成為臨時記者,最後終於站在了臺前,成為著名的主持人。
其實這本書並不是壹本好書,但卻是壹本給人以感悟的書,孟非在自序中就講到:“直到現在,我仍然不能確定究竟有多少人能看得下去這麽平淡的壹本書。”不過平淡並非無趣,聽別人的人生經歷本身就是壹種學習,抱著這樣的態度,我試著融入書中,去感受他的人生。
其實孟非的人生用書名“隨遇而安”四個字就可以很好的概括,他的人生可謂大起大落,可是無論面對抉擇還是改變,他總是有隨遇而安的淡定和從容,面對逆境時他淡然接受,卻時刻為潛藏的機會準備著,以改變讓他不滿的現狀,在功成名就之時,他如往常壹樣,從容的生活。不是懦弱、不是放棄,而是敢於接受、敢於面對,在能努力的時候絕不放棄,在成功時絕不自滿,他活得自在而從容,隨遇而安。
四十年的人生,從坎坷到精彩,命運總在不經意間轉折。順其自然,淡定從容,坦然面對每壹次改變。隨遇而安四個字,便是他的人生態度。
《隨遇而安》的讀後感2壹、現在早已經不再看以前火遍全中國,現在火遍全世界的“非誠勿擾”,感覺到已經產生審美疲勞,送走壹些給人留下較比深刻印象的美女後,又來了壹批化妝衣著出位,言行怪異的而已,如此往復,真正有內涵,有特質的女人也越來越少,最後這個節目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其實是主持人:孟非。
本以為名人出書,不壹定都是自吹自擂,網上評價說他的這本書平實,看過之後,前面大半寫自己生活,成長,工作的部分中,字裏行間還是或多或少會流露出他很牛的意味,或許所有出書的人都壹樣吧,不過人家也有可牛的資本,他睿智,幽默,含蓄,內斂,極具氣場的主持風格, 深得我心,想必也深得很多人的心,很難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為突出的是他壓根不是科班出身,大學都沒考上,但是文學功底卻很深厚,他的'主持風格壹半是他自身擁有的學識,壹半是他略有不順利的人生經歷,二者相輔相成歷練出來的,這可能是現在很多主持人恰恰缺少的,那種被生活所打磨出來的韻味吧。相比之下更喜歡他後半部分介紹自己去過的壹些的國家的所見所聞,例如德國,以色列。。。介紹起來不刻板,不做作,他所介紹的正好迎合了我的口味,著眼於壹些小事來表現壹個國家的特點及大不同。
總的說來,這個光頭主持人還是有那麽點意思,書還可以吧,還算平實,書名流露的正是他的生活理念,隨遇而安。
二、《然後,愛情隨遇而安》內容簡介: 世界上的事情是這樣被陳遇白劃分的——他想要的、他不想要的。前者他掠奪,後者他摧毀。有時候他將安小離歸於前者,可惱怒起來,又覺得她壹定是後者。然後忽然有壹天,陳遇白不安地發現,安小離並不在他以為的那個世界裏。秦桑見過不少優秀的男人,從來沒有壹個像李微然那樣,讓她覺得……純良。明知道壹場心動壹場心痛,她奮不顧身,萬劫不復。 然後,愛情隨遇而安讀後感,來自淘寶網的網友:其實大灰狼的書我全都看過了.其實看她的書妳絕對不會覺得不好看的,就算情節類似,但這個作者就是有自己的壹套。很喜歡這個作者的壹句話,愛情,真的是有千百種樣子。這本書把兩對弄在壹起寫了 .文筆雖然是好 也不會混亂.但是啊,我其實更喜歡桑桑和微然的故事。我看了好幾遍好幾遍啊,都是只挑他們倆的情節看的。微然多喜歡桑桑那是不用講的啦,對桑桑印象最深的是:看,李微然,我壹開始就知道,我們兩個遇見,無非兩種結局,要麽我走開,妳悵然若失的繼續妳的生活,要麽我痛的天翻地覆,妳再繼續妳的生活。 然後,愛情隨遇而安讀後感,來自卓越網上書店的網友:大灰的流光系列最喜歡的就是然後,而然後中最喜歡的就是小白,喜歡他在商場上殺伐果斷般精明腹黑,喜歡他對梁氏其他5位的恰到好處物盡其用的算計,最最喜歡的是他對小離那種專屬於腹黑三陳氏風格的寵溺溫柔和霸道囂張,還有對安小離童鞋偶爾抽風假裝矯情時的冰山表情,喜歡他對小離撒嬌耍無賴時的無奈和縱容,喜歡他在面對小離眼淚時的心疼和無措,很多很多的喜歡。。。其實就是喜歡這樣壹個用冰冷外表包著壹顆溫柔心的陳遇白,他不喜歡秦桑那樣太聰明又矯情的女人,只喜歡他的小傻子,然後對著安小離說:“安小離,妳乖壹點”還有那為了安小離而憑著過人的記憶力硬生生背下來的致愛麗絲的鋼琴指法,那壹曲致愛麗絲,不光感動了安小離,更讓我深深心折呢。關註大灰便從此開始了,並且決定壹直追隨下去.。
《隨遇而安》的讀後感3如果說壹定要對壹個人進行分類的話,我想我是很純粹的文藝派。可能因為這個緣故,我對孟非壹直都很崇敬,同樣有著與生俱來的文學熱情。
他的自傳體《隨遇而安》很真實,讓我看到了最真的喜怒哀樂,字裏行間,我會隨著他的文字時喜時憂,其實,看別人人生的同時,就像是試演他的角色,用心去體味了所有的酸甜苦辣。
人這壹生也就是壹本書,翻閱後意猶未盡也好,毫不動情也罷,也只能是壹本書。
或者這是每個人都有的,人這壹生中總有壹段故事是刻骨銘心的,孟非也是如此。他最難忘的12年重慶童年生活,沒有多絢爛,可是卻深深地烙在腦海裏了。足可見壹個事實,人之初,性本善。最單純的才是最美好的。
樂的最開心的地方就是他的學生時代。是的,學生時代本來就是最有價值的回憶,加上這個文理偏科特別嚴重的家夥,學生時代更是豐富多彩。理科老師告訴父親,他的孩子正在發育期,需要補腦,而文科老師說他簡直就是個文學奇跡。學校的紅黑榜都有他,也算是個風雲人物。他說,壹般考理科,成績好的同學最快要壹個小時完成,而他會做的只用二十分鐘,剩下時間留著發呆。只要不是考漢字的他都幾近崩潰……現在想來是茶余飯後的笑料,可是當年的他想必也是很痛苦的。
他這壹路走來,不是天上掉餡餅的好運,也受了很多磨難。他說想起曾經的不堪,自己都很心疼。可是,很欣慰,他總算苦盡甘來了。
四十年,就像昨天的事壹樣,而生命已然告訴妳,滄桑是感嘆不來的。
如果妳到了四十,妳會為自己逝去的四十年寫部自傳體嗎?
就拿我來說,內心總是不安和憂愁,或許活得太過透徹。我這輩子最難忘的記憶,不是童年,不是現在,是半懵懂半成熟的那個階段,而那個階段,我在南京。所以,提到南京,我那種復雜的心情真的無法言喻,直到現在,對南京這份特殊的感情依然無法釋懷,或多或少也影響了我現在的生活。
其實很喜歡孟非的這個書名,隨遇而安,則人生本來就該隨遇而安,順其自然。這讓我想起《步步驚心》裏面四爺對若曦說的話:既來之,則安之。可以說,這是壹部我最欣賞的電視劇了,沒有浮雜的東西,真真切切地看人生無常。情到深處,為此流過的淚已多得記不清了。若曦為什麽每日都憂愁,以至於過早地油盡燈枯?因為,她是穿越過來的,所有歷史的結局她都知道,所有的人生變化她也都很清晰明了。這樣活著,是痛苦萬分的。所以,人還是糊塗點好。
隨遇而安也說明了孟非面對人生的心態,四十無惑,這個時候的人就應該是淡泊明誌,寧靜致遠。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曾經的語文老師這樣告訴過我們,等我們過了四十都會明白這種心態的。我承認,至少我還是年少輕狂。
摸爬滾打,人生就是這樣的歷程。慢慢地,慢慢地,衰老。
如果還有遺憾,趁妳還有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