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上班這點事兒專題征文| 寶貝,妳知道焦慮是什麽嗎?

上班這點事兒專題征文| 寶貝,妳知道焦慮是什麽嗎?

上班這點事兒專題征文|焦慮,月經式爆發的情緒 ,6月底開啟的征文活動,收到超過100+篇主題投稿,有作者說焦慮只是紙老虎、焦慮是月經布,還有作者說這個征文來得太及時、太有話題寫了,相反也有作者說壹看到這個標題,整個人就焦慮了。

這個時候,應該祭出最經典的心理學雞湯金句“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壹切都是自己的投射”。每個人固有的認知,通過文章的投射,會產生不壹樣的影響、從而產生不同的行為,比如對征文的態度,或批判或支持。

征文活動發出去,收到的第壹篇文章便是新世相投來的,是的,就是那個策劃了逃離北上廣的新世相,這是它的投稿 上班這點事兒專題征文 | 我保持不焦慮的經驗可以總結成4個詞:舍棄、看透、冷漠、躲藏 ,最頓足的是竟然沒有聯合豆豆開展壹波營銷,就在當天,第壹篇、第壹天多麽好的時機,竟然錯過了,我是不是傻~

還推薦這篇, 曾經有1000個讀者留言說自己很悲傷,半年後,我回訪了他們…… 特別符合我們的初衷,千人千故事,半年前有焦慮,半年後有治愈,也許時間真的是治愈焦慮的良藥。

作為征文活動的發起者之壹,關於焦慮,我有話說,希望和大家分享,如果可以對他人有那麽壹點點幫助,實感萬幸。

上圖是霍金斯能量等級表,也被稱之為人類意識能級,宇宙間萬物的本質是能量,壹切都是依靠能量的轉變而運作。在我們的世界,所有的固體都是旋轉的粒子組成,這些粒子有著不同的振動頻率,粒子的振動使我們的世界表現成現在的樣子,包括人身也如此。

霍金斯通過大量的臨床試驗證明,人在不同的體格和精神狀態下身體的振動頻率,不壹樣。人類各種不同的意識層次都有其對應的能量指數,人的身體會隨著精神狀況而有強弱的起伏。低於200(20,000赫茲)的振動頻率的狀態會削弱身體,200-1000之間的振動頻率則使身體增強。處於200能量的自我肯定情緒,是壹種中性情緒。

敲小黑板啦,“焦慮”的情緒,能量值是100,妥妥的負能量,會削弱身體狀態,這是壹種處於“恐懼”的水平,顯示的生命觀是“我怕”,展現的生命狀態是“退縮”。

毫不誇張的說,身邊的人10個有8個都說自己焦慮,統計征文的投稿裏,25-35歲這個年齡階層的人占據了80%以上,在最有可能的年級裏,有著最大概率、承受著最大程度的焦慮。

簡單粗暴的說,就是空有壹顆想變好的心,沒有變好的信心、能力和行動力,從而焦慮了。

沒信心的狀態,低於200的能量水平,顯然是壹種情緒傷害,也是隱形的身體傷害;而因為沒信心,反而會宿命的相信采取行動壹定會失敗,從而帶來行動傷害,壹方面是可見的損失,另壹方面因為行動失敗帶來的有可能絕望、可能自責、甚至自閉的情緒等不可見的情緒傷害。在行動傷害和情緒傷害的雙重打擊下,可能讓人壹蹶不振。

而這,正是焦慮之人最害怕的地方,想要而不敢要,不相信自己可以達到,又特別害怕失敗後的成倍打擊,求之而不得。導致的結果就是裹步不前,畏手畏腳,行動力低下。

而這麽多焦慮中,很大壹部分是因為工作而來的,其實追根到底,工作代表的是壹種社會價值。因為工作,創造的社會價值越高,獲得的回報(顯性的財富和頭銜,隱形的尊重和獨立)越高。當然也有求愛不得、求溫飽不得、求自由不得等多種情況引發的焦慮。

但是,求而不得,並不壹定會產生焦慮,這是重點,跟每個人的心理機制是有關系的。

以小狐貍吃葡萄舉例,葡萄架超過了小狐貍的身高,我們來看下不同的小狐貍是怎麽辦的呢?

第壹只小狐貍,學著農夫的樣子,搬了壹個梯子,吃到了葡萄,它采取的是解決問題的方式。[直面問題,解決問題]

第二只小狐貍,心裏想著葡萄壹定是酸的,不吃也罷,它采用的是編了壹個理由,弱化需求。[合理化解釋]

第三只小狐貍,看到自己如此矮小,它傷心的哭起來了,它像個嬰兒壹樣哭泣,從較高人格往較低人格發展。[心理倒退]

第四只小狐貍,看到葡萄架那麽高,它心情很不好,不停的想自己為什麽這麽矮、運氣這麽差雲雲,越想越郁悶。[焦慮]

還有很多種心理,比如投射、攻擊、替代等……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想表達的是,面對同壹件事情、同壹個需求,不同的狐貍的心理機制是不壹樣的,導致采取的行動和產生的結果,千差萬別。 所以,重點是什麽,重點是焦慮是自己的選擇(路徑依賴下的選擇)。

立馬心靈雞湯大師上線了,哈哈哈,看看唄,因為我也是從焦慮走過來的,興許有用呢~

第壹步,感受並臣服於焦慮這種情緒

靜下心,去感受焦慮帶來的眉頭緊蹙、手心發熱、胸口發悶的狀態,不要去抗拒,認同和接受自己產生這種情緒的狀態。多試幾次,就像給身體排毒壹樣,慢慢的體察越來越深刻,當然過程中會被打擾而破功,會自己碎碎念,但是不要焦躁,放輕松。

就像打太極壹樣,使出多大的力,就會有多大的反彈,反而不如接納它,想象下壹記猛拳打過來,沖撞到軟蓬蓬的棉花上的感覺,化於無形。

當我接納的同時,處於壹種寬松的狀態,對應的情緒是寬恕,這時候的能量是350,妥妥的正能量噢,是不是覺得身心舒暢了很多。

第二步,不想那麽多,行動起來,越害怕越去嘗試

拖延癥是焦慮者的墓誌銘,越拖延焦慮程度越深,最後可能吞噬掉自己。與其把時間花在拖延上,還不如做了再說。

超強行動力就是這麽培養的,雖然不是所有時候都是對的和成功的,雖然有時候做完有壹堆爛攤子要收拾,但是我從來沒被媽媽因為行動了而罵過,因為相比於壹個畏手畏腳不去做的loser,她更喜歡這個自信且為達目標努力的我。

反而她會鼓勵我:“這有什麽好怕的,想當年,妳未滿18歲,拖著箱子闖天涯,壹個人瀟灑不回頭呢,現在這點根本不是事~” 所以說,當事情的出發點是對的,方向錯了,不要緊,大不了回到原點再來呢,也比從來不敢從原點出發的人強。

(只針對焦慮而拖延的人,不是鼓勵大家做啥事懵懵懂懂就行動哈,壹個道層面,壹個術層面)

第三步,反思和復盤,改變妳的心理機制

有人動不動就焦慮,就算面對同壹件事情,明明可以采取解決方案的,有人卻焦慮得狂扯自己頭發。

這是壹種心理機制的問題,人的大腦中關於焦慮的腦神經鞘特別強大,就是被以前求不得而引導到焦慮情緒的結果,不斷的強化、強化,導致路徑依賴了,壹有啥事,就焦慮了。

是時候培養下其他的神經鞘了,比如解決問題的、投射的、合理化解釋的等心理機制,有意識地引導,戒掉依賴。

反思和復盤的意思,就是當焦慮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過去,妳釋然並且事情解決的時候,再回過頭看,尤其是經歷過低谷進入到平和期的時候,就算什麽都不做,都有壹種成就感和平和感。

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正是由於焦慮,可能把妳拉到了以前從未有過的境地,狀態無比的差,在面臨之後各種場景時,才可以讓人更加清醒而理性。(這點我深有體會,經歷過打擊,更加溫和而堅定,內心在這些方面也更加強大)

第四步,總結出可以讓妳有安全感的事情

有壹顆變好的心,有內驅動也有外部刺激,特意把這點加上,是最近的感悟,專門面對外部刺激,抵禦不必要的匱乏感。

大概總結出6點:

當被刺激的時候,就回到這6點,是否是我的核心需求,是否觸及到我的安全感,是否是在我可控的範圍之內。

比較穩定,比較安心,所以可以繼續做愛做的事,繼續放飛自我~